



那个年代,我们有一个比较好的思想,就是个人私心比较少,我们做任何事情,哪怕是我们个人的学习,都是为了自己的祖国。当时,我们有专门自习的地方,叫“红角”,俄语叫красныйугол,一张小桌子,一个小台灯,晚上补功课都在这里。像朝鲜的学生,他们学习的时候,还在桌子上铺一面国旗,然后在国旗上面学。我们没有这个,五星红旗是放在我们的心里面。
在列宾美术学院学习期间,可以说是没有休息日可言。从周一到周五,时间都安排得非常满。早上9点钟上课,在此之前,我们还要锻炼,进行晨跑,吃早饭。之后是每天雷打不动的两个小时的造型课,也就是素描课。素描课上完以后,开始上油画课。因为油画需要有白天的光线,不可以用电灯打光。尤其是苏联的冬天,11点钟才开始天亮,所以,油画课安排在11点开始。到一点半,我们开始吃中饭。下午是理论课及俄语课,差不多晚上7点钟才下课。晚上,我们要做功课,因为很多功课都要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讨论。课堂讨论的时候,老师随便叫个人提问题。所以,我们不仅要学好课程的内容,下课后还要做好功课,并把它翻译成俄文,背下来。每天晚上的功课,至少要做到一点多。
下课以后,我们还要自己去买菜烧饭。不敢买很多菜,大多数时候是买一种速冻的饺子,水一煮就好了,所以生活是很简单。还出过这样的笑话,我们有一位进修生,他的俄语不好,只会看,但不会讲。到商店里,他买什么东西,就只会点点这个东西。那时候的黄油不是现在这样,不是小包装包好的,而是一整块一整块的,买的时候,就给你切一块。买肥皂也是这样,肥皂也是一整块一整块的。这位进修生本来是要买黄油,但他点错了,点成了一块肥皂,结果要吃晚饭的时候,再拿出来,不是黄油,是肥皂。
在周六、周日,只有周六晚上,我们可以打场篮球。我们除了在学校里上课以外,还给自己加课,学什么呢?学油画技法。因为学习油画,首先就要研究油画的本体语言,要去研究历代油画的制作过程及其历史沿革,而这些内容必须到博物馆里上课。所以,周日早上起来,先洗衣服,料理好个人内务以后,9点钟一定要出发,赶在博物馆11点钟开门就进去,在里面学习一整天。可见,我们每周的作息排得满满的,可以说根本没有玩的时间。
当时,学校里也有很多活动,比如说,每个星期都有舞会,但我们都参加不了。在这些方面,我们中国同学非常苛刻地抓紧时间学习。只有在节日,比如说五一劳动节、元旦,或者十月革命纪念日,学校有舞会,大家有交流,这个时候我们是参加的。另外,我们还参加留学生们之间的学习交流。比如说,有一年我上了光荣榜,所有国家的留学生都知道了,他们的一个留学生支部请我去介绍经验,为什么你作为一个东方的学生,学习西方的艺术能达到这么高的水平。他们还会提出很多问题,我是不会拒绝这种交流的。因此,我们接触到的人比较多,捷克、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等东欧国家的;亚美尼亚、格鲁吉亚等加盟共和国的;朝鲜、日本、蒙古、印度等东方国家的。这些国家的学生在学油画的过程中也有很多困惑,在绘画技巧方面比较差,跟苏联学生有很大的差距。东欧的留学生,在语言的理解方面不是很困难,但他们贪玩,找对象,找苏联人结婚,这就造成他们的技术和用功的程度不足。除了学习,生活、娱乐方面的交流,我们就接触得比较少。
一年中唯一可以玩的时间是夏天,有四个月假期。这四个月怎么安排?两个月的实习和两个月的暑假,即6月到9月,头两个月是实习。我去过好几个地方,每年都换一个地方,比如今年是挖土豆,明年是砍树,每年都不一样。苏联同学跟我们一起去,都是去西伯利亚这样比较远、比较艰苦的地方。劳动结束后,还有两个月假期,我们就和苏联同学分开,再自己组织去别的地方,或是留在那里画画,或者到朋友在农村的家里,再画画。比如有一年放假,我们坐轮船顺着伏尔加河到敖德萨
,要坐好几天轮船,每到一个大站,要停靠45分钟到一个小时左右。这个时候,我就在那里画了一些画。
这个实习还是很重要的。我觉得,油画是一个文明的载体,为什么会产生油画?这个文化的表现形式,和它的生活有着紧密的关系。所以,想深入了解油画,还是要从了解这个日常生活开始,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理解西方油画。因此,相对于其他学理工科的,我觉得我们学画画的可能对苏联社会有更深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