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列宾美术学院后,一年级时,我的素描就没有问题了,已经拿了五分,但实际上,我还是跟西方同学有差距。差距在哪里呢?差距就在观察方法上。我们东方人在观察物体的时候,看的都是边缘线,我们有线描。线描就是将所看到事物的边缘线画出来,因此有很强的边缘线的观念。西方人呢,在观察物体的时候,他们看到的是事物的体与面。比如看一个人,西方人看到的边缘线实际上是什么呢?是面的一个缩影。所以,西方人看物体的时候,是立体地去看事物,能够看到立体感。这就是在观察事物的方法上,东西方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导致西方人观察物体的结果就跟我们不一样,在绘画上也反映出来。
西方人画油画的时候,他能够迅速地把立体感画出来,就是因为他的观察、思维是立体地,不是平面地看物体。那么,为什么西方人会这样子?因为这样便于塑造三维空间,画面是平面的,在平面里面,你要塑造三维空间,你必须要看到事物的体积。看到体积以后,才能够塑造出三维空间,这是一个非常根本性的油画基本语言。可是,当时我们不懂啊!
我遇到的另一个问题,是色彩、调子问题。到二年级结束时,我的油画成绩最好,是五减。很多中国留学生是两分,油画通不过。那么,这里面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油画方面,我们和西方同学之间的差距在什么地方?我认为,这是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一种根深蒂固的差异。我当时去领悟这个东西的过程,是非常长、非常痛苦的一个过程,就不懂得为什么。因为西方人思维方式一切从科学出发,用科学检验,用科学解释。而我们东方人对待事物,习惯上是从经验出发,从感性出发,凭感觉、凭兴趣、凭想象。所以,东西方艺术的本质是不一样的,国画的路子,整个跟西方的路子是不一样的。西方的油画基本上可以说是写实的路子,是一种科学的路子,他们的训练方法是非常按部就班的,一点一点的提升。中国艺术强调主观的感受,靠领悟。领悟就很玄了,怎么领悟法?领悟到什么程度?这是完全没法以一种科学的办法来测量的,没法用一种有效的办法来检验。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当年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就很痛苦,拿现代的话说,叫碰撞,碰撞得很厉害,但不知道为什么。
在当时,我们不了解油画的本体语言,只知道看到红颜色,就画红颜色;看到绿颜色,就画绿颜色,不懂得画面上的颜色相对性,就是油画的色彩、调子。我们说定个调子,调子就是在一个调性范围里面颜色的相对关系。可是我们东方人就是看到红的,就画红的;看到绿的,就画绿的。怎么说呢?就是模仿原始的固有色彩,就是一种直觉的东西。可以说,东方人有着很强的固有色概念。西方人就不是,油画里面的色彩是相对的,这块颜色之所以很红,实际原因是周围都是绿颜色,把红颜色衬托得更红。造成这一问题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对油画语言的理解上,我们没有传统,我们不知道油画语言是什么。我们只知道用油画颜料在画布上画的画,叫油画,这个概念是不对的。真正的油画,它有自己的语言,有自己的程式,有自己的方法和步骤。就跟芭蕾舞一样,芭蕾是一种舞蹈,但是,芭蕾有倒踢紫金冠
等自己的一种特殊的程式和语言。
油画也是这样。油画是一种绘画,是以油为媒介的一种绘画,同时,油画有自己的本体语言。我所说的本体语言,就是一种特殊性。譬如说,油画的色彩美,那是其他画种所代替不了的,我们叫色感。还有就是它的触感、笔触,像伦勃朗的一些画,很厚重,有皮毛的感觉,这就是靠笔触来表达的。再譬如,油画的质感,就会产生一种美的感觉,就像我们的古董。很多人喜欢古董,古董当中的包浆,这就是一种美,就是一种质地的美感。油画里面就有很多很难用语言形容的美感,如果说油画中的所有美感都可以用文字描写的话,那也不需要油画了。正因为这些美感是油画所能表达的,是其他绘画无法代替和表达的,所以,这种美感就是油画本体语言的特长,就是油画的语言。
画油画要求创造出一种色彩的相互关系,掌握、营造这种相对的美的调子,加之笔触的美感,才形成油画的本体所应该有的价值。油画本体语言是独立于画面内容之外的一种价值,它就具有一种审美价值。经过两年多训练,我才慢慢地领会到油画本体语言的奥秘所在。那个时候,有些同学的油画成绩得了两分,直接懵掉了,认为自己这么用功,这么努力,这么真实地把表现对象画出来,怎么才两分,为什么?现在看来,就很明白,画得是很像,也很接近,但不是油画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