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留苏考试

回忆起我留学苏联期间的故事,我觉得还是蛮有意思的。因为我当初毕业的时候,是完全服从国家分配的。那么,我被分配到本校,留校当研究员。可是研究员当中,有很多人分到国画了,分到油画的很少,就分配去了两个人,而我是其中之一。分到国画的,如方增先、周昌谷等,马上可以到敦煌考察。那个时候,到敦煌考察,那简直就是一个神话故事,所以我们很羡慕那些学国画的同学。可没想到,分配完工作后,没过几天,国家来了一个通知,要选拔留苏学生,这是国家非常重要的一个人才方面战略部署,要选拔优秀的青年到“老大哥”那里学习,到苏联去学习。

那个时候,就要层层选拔,先由学校提出候选人,然后又要政审。政审完了以后,要经过国家考试。第一场考试,我们是在上海。我记得很清楚,在上海交通大学体育馆里面考试,很大的体育馆,黑压压的一片人,我是坐在最后面,而坐在最前面那个人,已经处在我的透视消失点上了,可见报考的人之多。当时就考两个科目,一门是政治,一门是文学。考完以后,我想,那么多人考,而且这还仅仅是一个考区——华东区,全国还有东北区,还有其他地方,当时我就很安心了,反正考试完了,就回来好好画画、学习。那个时候,我一方面在学俄文,因为我小学的时候学的是英语,后来敌伪时期,我学过日语,但俄文没有学过,所以俄文是从零开始学的;一方面在准备复试,如果考试通过的话,还要到北京去参加考试。

我们等了好长时间,终于有一天,通知来了,我们学校里面被选上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我,还有一个是肖峰。我们两人接到通知后,就要到北京去参加复试。那个时候,到北京也不容易,因为当时是慢车。我们买的是一个学生半价票,七天之内有效,走到半路以后,可以下车出站休息。我们到了蚌埠以后,实在吃不消了,就下了火车,睡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在同一个时间,我们再去坐火车。到德州以后,我们又下车睡一个晚上,再坐了三天火车才到北京。

到北京以后,我们很兴奋,也没休息,当天晚上就去拜访徐悲鸿先生。徐先生是中央美院院长,是法国留学回来的。这次留苏学生选拔复试,徐先生与董希文先生是主考官。我们两个跑到他家里,很冒昧地去拜访他,但他对我们非常热情,我印象很深。他家一进门,就是一个客厅,两边挂了他的素描,那些素描都是我们从画册里看了很多遍的,对徐先生我们很敬仰。

第二天,我们开始进行复试。复试考什么呢?就是业务考试。上午考的是素描,画个头像。北京中央美院有很多人参加考试,满满一个教室,他们画得又快又好。我觉得,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但对考试能不能录取一点信心都没有。下午考的是创作。后来,董希文先生问我们,你们有没有搞过创作?我说:“我搞过一张创作,我的毕业创作是斯大林逝世的题材。”董先生说:“那好啊!你就不要画了,你回去,把这张画寄过来,来参加评分就可以了。”回杭州以后,我就把这张画寄到北京去,邮寄的时候,好像考试时间已经结束了。

过了大概一个多月,一起参加复试的林岗突然给我们打了一个电话。林岗是非常优秀的一位青年画家,那个时候他是助教,曾经画过《群英会上的赵桂兰》,获得第二届全国年画评奖的一等奖,很优秀的,是我们很钦佩的一个青年画家。他在电话中说:“那么多来自北京中央美院的人考试,却只录取我一个,你们中央美院华东分院只来了两个人,结果都考上了。”我们听了之后,简直以为他在骗我们,根本不可能的。又过了一段时间,正式通知出来了,人事处找我们谈话,说我们被录取了。那个时候,我们当然非常兴奋,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gf/bEO0mhTnGzY4vdJ/c4VwAXIFjJkz+00txePRY+tZQPJmCNu/yWHsTVzPIXv+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