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国立艺专,师资力量非常雄厚。不过,师资力量虽强大,但办学思想不统一,何况解放初期又急于教学为现实服务、为工农兵服务,将吸收西方现代绘画的新画派视为资产阶级,要加以批判。认为传统的国画不能表现工农兵,因此那些国画老师,特别是从事花鸟画的被派到图书馆或教务处干行政管理工作。留洋的新画派老师不能上课了,有的回上海老家去了。对西方现代诸流派,着重批判印象主义。在基础课教学中,重点是素描,一度反对西方传统的五调子的方法画石膏像,认为那是资产阶级学院派的,应该批判,要改为中国画线描画石膏,基本上是平面的。这些我都经历过。
1950年,国立艺专改为中央美院华东分院。下半年至1952年初,当时华东分院的院长刘开渠
先生访问苏联,带回来一所苏联美术中学学生的一些素描作品。大家一看就傻了,哎呀!人家中学生的素描画得这么好,这么细腻,这么充分,而且他们是铅笔画的,铅笔的笔尖可以削得很尖,所以可以画得很细。当时我们只有法国素描的办法,用木炭画。木炭是自己做的,比较粗,要画细就很困难。因此,这批素描对我们影响非常大,再看我们原来的方法,就不对!看苏联“老大哥”,人家也没单线平涂啊!灯光下画的这些素描,比单线平涂更立体、更容易表现三度空间的实物。因此,大家开始关注苏联的教学体系,介绍苏联的经验。
从二年级开始,我们就受苏联影响,用铅笔画素描,模仿苏联的画法,怎么样才能达到苏联素描的那一种表现很充分的水平。看他们的素描都是在灯光下画的,就觉得肯定有道理,因为灯光嘛,光线比较固定,明暗、黑白关系很清楚。所以,即使当时是夏天,我们也把窗户全部关起来,墙都刷成深灰色,在灯光底下画素描。这把我们热得不得了,我印象非常深刻。
后来,我到苏联留学,很快就明白了一个道理,为什么他们要在灯光底下画素描?因为列宁格勒
处在北极圈,夏天会出现极昼,日长夜短;冬天反过来,早上11点钟天才开始亮,我们才可以画油画,到吃完中饭后,一点半到两点,天又开始暗下来了。所以,冬天在灯光底下画素描,是由于自然条件所造成的。这个时候,我就明白了,之所以他们画素描在灯光底下画,是因为自然条件不具备。但是,当时我们不知道所以然,只知道他们在灯光底下画,我们也就这样画,从单线平涂的素描,一下子过渡到明暗素描,而且是在杭州阳光明媚的夏天里,把窗户关起来,墙面涂黑,在强烈灯光下画素描。所以,我觉得在学习人家经验的时候,必须要知道它的所以然。
从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来看,我上三年级之前,一方面批判资产阶级教学方法,批判新派画,批判印象派。因为印象派是现代绘画的罪魁祸首。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教学体系也逐渐引进了。1952年,整个教学开始向苏联学习,比较倾向于学苏联。1953年以后,苏联美术学院教学大纲、方案、教学法传进中国以后,契斯恰科夫教学法成为一股重要的力量,在学生当中开始流行,大家开始研究,呈现出完全一边倒的态势,在教学当中进行改革。虽然契斯恰科夫教学法有很多副作用,但基本方面应该说是好的。大概是1955年到1960年左右,中国美术院校的教学改革,就是在苏联美术学院教学大纲的基本框架上,再结合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改革。
当时,我们这一届共有六个班,我在二班,按照原本的教学要求,是五年制,两年预科,三年本科,国画、油画、版画、雕塑都学,相当于综合性的绘画系;除绘画系以外,有雕塑系,还有建筑系。学到最后一年才分科,分油画、国画、版画、雕刻。不分专业的教学也能说明,当时学校的师资力量是很强的。
1952年,由于国家需要新的美术工作者,就在1952年进行了一个新的教学改革,在我们这届六个班里面抽调业务好的、年龄略大的学生,组成一个提前毕业班,大概有三十个人左右,从五年毕业变成四年毕业。组织上推选我做这个提前毕业班的班长。这个班毕业的时候,是分配到艺术院校工作最多的一个毕业班,留在我们学校里的,大概有十几个,成为研究员。其他分配到华东师大、上海美专、鲁艺等。我们毕业以后,才开始慢慢不设预科,分系教学,这是1956年以后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