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疑难国名地名辞典》
Mu‘jam mā ’Ustu‘jam min ’Asmā’ al- B ilād wa al-Mawā i‘

作者与作品简介

编纂者艾布·欧拜德·巴克利(Abū ‘Ubayd al-Bakrī,1040—1094年),阿拉伯著名历史和地理学家,兼事文学创作,是最早为后人留下著作的安达卢西亚地理学家。名作尚有《道路与王国》,又译《道里邦国志》,阿拉伯古籍中与此同名的著作不下20种。

本辞典为阿拉伯最著名的地理辞书之一。所收地名是从大量阿拉伯诗歌中采录搜集的。原作共4卷,约合中文100万字。

版本 贝鲁特学术书籍出版社,1998年,精装16开,3卷合订本。

◎译文

§1.第2卷,第5页:

加尔 1 :位于麦地那附近海岸,与该城平行。是一个宫殿林立、人口稠密的小城。它的一半是海中的一个岛,一半在海岸上。来自埃及、哈拜什 2 、巴林 3 和中国的船只,在这里停靠。

〔1〕加尔(al-Jār),古代红海东岸(今沙特阿拉伯境内)的一个港口。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海运业务逐渐被另一沿海城市延布(Yanbu‘)所取代。

〔2〕哈拜什,原文为:al-Ḥabashah,亦作al-Ḥabash,旧译阿比西尼亚,指今埃塞俄比亚一带。值得注意的是,古代阿拉伯著作家有时用哈拜什(al-Ḥabash),有时用哈拜沙(al-Ḥabashah),有时用哈拜希(al-Ḥabashī),通常应理解为同一概念,但在他们的表述中,有时所指方位有异。确切所指,尚需具体考证。

〔3〕巴林(al-Baḥrayn),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为“两个海”。阿拉伯古籍中的巴林与现在的阿拉伯国家之一——巴林王国,不是一个概念,其地域包括今天环波斯湾地区和远至呼罗珊及印度洋沿岸之一部分的广大地区。

§2.第2卷,第110页(节译):

希拉 1 :众所周知的伊拉克城市。那里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土壤肥沃,水质极佳。周围到处是农庄、花园和大型市场,因为它紧邻来自中国和印度等国的海船停泊的港口。

〔1〕希拉(al-Ḥīrah),伊拉克历史名城,位于纳杰夫和库法之间,原为古代阿拉伯部族之一莱赫米人(al-Lakhmī)王城,居民信奉基督教。633年被穆斯林军队攻占。后渐次衰落。希拉原意为:困惑、迷路,传说中也门土伯尔(Tubba‘,古代也门国王的称号)率兵前去攻打中国,走到此地迷失方向,故此得名。

§3.第3卷,第124页:

隋尼:太阳升起之地众所周知的一个国家。与此同音的有:位于凯斯凯尔 1 的一个小城 2 。实际上它是两个小城,人称:上隋尼和下隋尼 3

〔1〕凯斯凯尔(Kaskar),伊拉克最古老的基督教城市。萨珊王朝(224—651年)初期曾发挥重要作用。后为阿尔达希尔一世(224—241年)所毁。位于底格里斯河畔。伍麦叶王朝的伊拉克总督哈加吉,在库法和巴士拉之间所建的瓦西特城,便与该城隔河相望。

〔2〕小城,原文为波斯语鲁斯塔克(Rustāq)。雅古特在其《地名辞典》的导言中有专门解释:“在波斯凡是若干庄园和村落集中在一起的地方都叫鲁斯塔克,从不把它用作像巴士拉和巴格达那等城市的称谓。”如此,我们似应译作“镇”。但他又举例说,波斯的行政区划为四级,依次为:依斯坦(连读时为斯坦)、鲁斯塔克、突苏吉、盖利叶(村)。如此,似又应译作“县”。笔者未及考证,故译为小城。

〔3〕上隋尼(al-Ṣīn al-’A‘lā)和下隋尼(al-Ṣīn al-’Asfal),是在阿拉伯人古代辞书提及“隋尼”时经常出现的地名。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上”和“下”均为阳性形容词,而我们知道“中国”在古今阿拉伯语中一直是被作为阴性名词使用的,只有在极个别古籍中被当作阳性,还不能排除属于语法错误。 +xbrsvHEduZgpWNd8BvNDdoKYzdhHysxdTEljm0BPJmgqa1RBta5MbNdxBctFva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