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纪事本末体

《各地的征服》
Futūḥ al-Buldān

作者与作品简介

作者拜拉祖里(al-Balādhurī,约820—892年),又译白拉左里、贝勒祖里。全名艾哈迈德·本·叶海亚·本·贾比尔·拜拉祖里。祖籍波斯,生于巴格达,为阿拔斯王朝哈里发家族穆尔塔兹之子。自幼受正规宗教和文化教育,精通伊斯兰教教义学、历史学、地理学和文学。他与第十代和第十二代两代哈里发过从甚密,并结识了许多学者,曾在巴格达和叙利亚等地投师访学,并从事伊斯兰教军事史的研究和著述。除本书外其最为知名的著作是《贵族谱系》。拜拉祖里的各部著作皆被认为是研究早期伊斯兰教史的珍贵资料。

拜拉祖里作为作者的附名有些来历。拜拉祖尔(al-Balādhur)是一种植物的名称。本书校勘者认为,这种植物只在印度生长,其果核中含有去除体内杂质和强身健脑的物质,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做成饮料,并说中国人很早就会从中提炼出一种油脂(可能为松脂)。马祖巴尼(al-Marzubānī,909—994年)说:“拜拉祖里晚年患有偏执狂症,是由于他饮用拜拉祖尔,所以把脑子搞坏了。”而穆罕默德·本·伊斯哈格·纳迪姆则说:“他不知底细地大量饮用拜拉祖尔,引起不良后果,最终因此死去。所以他被人们叫作拜拉祖里。”

拜拉祖里在阿拉伯伊斯兰史学史上的一个具体贡献,在于他首先使用了“法特哈”(Fatḥ是单数,Futūḥ是复数,基本意思为:打开)一词来表述阿拉伯人的“征服”,替代了包括伊本·希沙姆(828年卒)在内的、最早期的伊斯兰史学家们习惯使用的“盖兹沃”(Ghazw,基本意思为:袭击,侵略)一词,并使“法特哈”的概念为后人所接受而广泛用之。

《各地的征服》是作者的代表作,记述了四大哈里发和伍麦叶王朝阿拉伯人征服各地的军事活动,对第一任哈里发艾布·伯克尔命令穆斯林军出征叙利亚情况的记述尤其详尽,并对哈里发国家早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均有涉及,尤其是关于税收政策的研究和印鉴、货币方面的记载在同类著作中极为少见。书中还简述了各省的历史。由于该著作成书较早,记述具有一定权威性,因而受到后世史家和学者的高度重视。

版本 黎巴嫩知识出版机构,1987年,精装16开,1卷本。

◎译文

§1.第407页(伊拉克的瓦西特条下):

一位瓦西特的教长对我说,他听他们那里的教长讲,哈加吉把瓦西特的事情办妥后,给阿卜杜·麦立克·本·麦尔旺 1 去信说:“我在两城 2 与凯比尔山 3 之间、一块肚子(Kirsh)状的土地上建起了一座城市。我给它起名叫瓦西特 4 ,所以瓦西特的居民也被叫作大肚子(Kirshiyyīna)。”哈加吉在瓦西特建城之前,本想在凯斯凯尔的隋尼建城。他开挖了隋尼河,并为此调集大批劳工,还下令对他们严加管制,以免出现任何差池。后来他改变主意,在瓦西特建了新城。

〔1〕阿卜杜·麦立克·本·麦尔旺(646—705年),伍麦叶王朝第五任哈里发。在位时正值该王朝强盛时期。他健全国家行政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大力发展通讯邮政局(兼情报机构)。下令实行文字和货币的统一,确立阿拉伯语为官方通用语言,建立国家铸币局,铸造统一规格和价值的金币(第纳尔)和银币(迪拉姆)。691年拨巨款在耶路撒冷建筑了著名的萨赫莱清真寺,又称岩石清真寺、金顶清真寺。

〔2〕两城,原文为:al-Miṣrāni,特指巴士拉和库法。

〔3〕此处意译为“大山”,具体位置不详。

〔4〕瓦西特(Wāsiṭ),人们一般认为该城的命名是因为它介于巴士拉和库法两城之间,加之它同时又介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之间,因此我国学者也将其类比于中国人说的“河间府”。

§2.第470页(久尔疆和泰伯里斯坦及周边地区条下):

阿里·本·穆罕默德·麦达依尼 1 对我讲述,叶齐德·本·穆海莱布 2 在呼罗珊过了一个冬天,然后进攻久尔疆 3 。当时那里有一道砖砌的长墙,用以防备外族人的攻击,墙的一头一直延伸到海里。后来外族人占领了该墙。叶齐德说:“愿真主惩治古太白——他竟然把阿拉伯人的囊中之物拱手让给外族人,而想去攻打中国,或者照他所说已经攻入了中国。”

〔1〕阿里·本·穆罕默德·麦达依尼(al-Madā’inī,752—839年),中世纪阿拉伯著名历史学家和文学家。生于巴士拉,长期居住在麦达茵(al-Madā’in,即泰西封),故得此附名,后移居巴格达。著述颇丰,多是关于先知传记、哈里发历史和伊斯兰教早期征服史方面的著作,泰伯里和本书作者等都从其著作中引录大量记述。

〔2〕叶齐德·本·穆海莱布(Yazīd bn al-Muhallab,674—721年),伍麦叶王朝著名人物,其父穆海莱布为该王朝重要军事将领、呼罗珊总督。父亲战死后,继任父职。曾攻占泰伯里斯坦,后因企图自立为哈里发而被杀。

〔3〕久尔疆(Jurjān),位于今伊朗境内的马赞德兰省戈尔甘一带。雅古特在提到这个地名时说,它分为久尔疆地区和久尔疆城两个概念。后者是呼罗珊和泰伯里斯坦之间一座非常著名的大城,据说由叶齐德·本·穆海莱布兴建。

§3.第477页(征服底格里斯河地区条下):

人们说,欧特拜·本·盖兹旺攻打了俄波拉,经过一场激战将其占领。他给欧麦尔写信告之说:“俄波拉是通往巴林、阿曼、印度和中国的港口。”

§4.第599页(呼罗珊条下):

欧麦尔·本·阿卜杜·阿齐兹 1 继任哈里发时,致函河外地区诸王,呼吁他们皈依伊斯兰教。其中一些国王听从了。当时欧麦尔派驻呼罗珊的总督是杰拉赫·本·阿卜杜拉·哈凯米。后者将叶齐德和他的儿子抓住并监禁起来。杰拉赫委派阿卜杜拉·本·穆阿麦尔·叶什库里前往河外地区。后者深入敌人腹地,并试图进入中国,后被围困,致使一部分人捐躯。他本人则逃往沙什 2 。欧麦尔免除了呼罗珊地区归信伊斯兰教者的地租。

〔1〕欧麦尔·本·阿卜杜·阿齐兹,指欧麦尔二世(681—720年),伍麦叶王朝第八任哈里发(717—720年在位)。因公正廉洁,广施仁政,在政治和宗教上实行宽容政策,并进行了有利于伊斯兰教发展的改革,被称为该王朝最开明的哈里发。病逝于大马士革,年仅38岁。

〔2〕沙什(al-Shāsh),我国古籍称之为石国(今哈萨克斯坦塔什干一带),亦作柘支,柘折,赭时等。中亚古国,昭武诸国之一。怛罗斯之战后,石国臣属大食。 9CJ6k3TT1ubc/Fjy3s8qEn7AZA739eFwCKCgG5JssVqbVkGaZ8TqvtVXxJqv41G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