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与作品简介
编纂者赛穆阿尼(al-Sam’ānī,1167年卒),著名历史学家,旅行家,圣训学家,最知名的谱系学家之一,属于沙斐仪教法学派。其出生与逝世均在木鹿。本书原名《安萨布》,意为“谱系”,被认为是中世纪阿拉伯最著名的人名及家系族系辞典之一。特点是根据某人的附名或别号查索。所谓附名,是正式名字之后的一个形容词,多表示籍贯、职业和某种特殊关系。比如阿拉伯人附名为隋尼依,说明他要么与中国有关,要么与叫隋尼的地名有关。全书约合中文350万字。
版本 黎巴嫩文化书籍出版机构,1998年,精装16开,6卷本。
〔 相关人物较多较长,故此处为节译, 下列序号为译者所加。〕
隋尼依:此附名的渊源归于两个地方。其中之一是中国——位于东方大地以美好富足和制造业精良而闻名于世的地区。
1.艾布·阿穆尔·哈米德·本·阿里·谢巴尼,以哈米德·隋尼依〔 中国的哈米德〕 著称。我以为,他之所以取此附名,要么因为他的祖籍是中国,要么因为他曾经去过那里。
2.伊卜拉欣·本·伊斯哈格·隋尼依,是库法人,曾从事海上贸易,去过中国。它是东方国家中的一个。
3.我们的教长,艾布·哈桑·萨德·海依尔·本·穆罕默德·本·赛赫勒·本·安萨利·安达卢西,他给自己写上“隋尼依”的附名,因为他曾经游历从西方到东方的诸多国家,包括东方最远的国家,也就是中国。安达卢西亚东部城市巴伦西亚人。他是一位德才兼备的教法学家,且非常富有。伊历541年1月卒于巴格达,葬于哈尔布门。
4.艾布·阿里·哈桑·本·艾哈迈德·本·马汉·隋尼依,他的附名来自“中国店铺”。这是伊拉克位于瓦西特和塞利夫之间的一个城市。艾布·伯克尔·海提布·哈菲兹·巴格达迪曾讲到过他,说:“他是他的小城市的推事和教义演说家。我们写过关于他的事。他为人还不错。我问过他何时出生,他说是伊历369年。”
5.艾布·阿卜杜拉·本·伊斯哈格·本·叶齐德,以隋尼依闻名,巴格达人。阿卜杜·拉赫曼·本·艾布·哈提姆·拉齐说:“我在麦加写过关于他的事。我向他询问艾布·奥恩·本·阿穆尔·本·奥恩,他说:‘他是个说谎者。’于是我便不再和他交谈了。”
6.艾布·哈桑·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本·伊卜拉欣·拉齐,以伊本·隋尼依〔 中国人之子〕 著称。祖籍腊季〔 今德黑兰附近〕 ,住在沙姆门。他是一位正直的人,虔诚的穆斯林。卒于伊历410年5月。
赛穆阿尼在他的这部著作中,除了为我们中国人较为全面地记录下古代阿拉伯人中与中国有某种关系的六位人物,还传递了一些比较重要的信息。首先,他强调了“隋尼依”的来源有两个,尽管他未能明确地指出第二个地方为何处,而只是让人猜测可能是库法附近的“隋尼”。其次,他指出第一位的祖籍可能是中国,这为我们今后探讨在阿拉伯地区的一些中国早期移民,是否融入了当地主流社会埋下伏笔。因为被他收录的人应当都是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社会地位的。再次,他更为具体地指出了“中国店铺”的位置,可以说找到塞利夫就找到了它的位置。而且他对此地还明确使用了“城市”一词,说明具有相当规模。最后,他提到的第六位,即“中国人之子”,为我们留下悬念——他是谁的儿子?特别是当我们知道,当年“有个中国人在阿拉伯著名医学家拉齐(865—925年)家中住了一年,学了五个月阿拉伯语就能流利地讲本地话,熟练地写本地语……”(见江淳、郭应德:《中阿关系史》,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年,第37页)祖籍相同的两个拉齐,虽然从全名看没有家系渊源,但围绕两人会不会有什么与中国人相关的故事或传奇,值得我们继续探索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