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2月起,上海开始准许自由贸易试验区内的外国企业向境外快速传输数据。3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规定》:国际贸易、跨境运输、学术合作、跨国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等活动中收集和生产的数据向境外提供,不包括个人信息或者重要数据的,免予申报数据出境安全评估、订立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通过个人信息保护认证。对现有数据出境安全评估、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个人信息保护认证等数据出境制度的实施和衔接做出进一步明确,适当放宽数据跨境流动条件,适度收窄数据出境安全评估范围,在保障国家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便于数据跨境流动,降低企业合规成本,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范围,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这样的举措得益于近两年中国数据分类分级体系逐渐完善,极大地提升了数据跨境流动的管理效率和透明度。此前的定义相当模糊,而新规定中,对于哪些数据属于安全及其他政府认定的“重要数据”给出了明确的定义。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因为对外国企业来说,透明度的增加,让他们可以清楚哪些数据需要送交“数据安全检查”。
2024年5月17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发布了全国首批数据跨境场景化一般数据清单。清单涵盖智能网联汽车、公募基金、生物医药在内的11个场景,适合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临港新片区范围内登记注册的且在临港新片区开展数据跨境流动相关活动的数据处理者。这为中国吸引和留住更多国际业务提供了强劲的推动力。请思考和讨论如下问题。
1.假如你是一名开展数据跨境流动相关活动的数据处理者,现在要为一款公募基金的App设计一个用户数据分类分级方案,以便数据流动,说明大致设计思路。
2.《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规定》政策的实施对中国的数字经济和国际贸易可能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3.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我国对于数据跨境流动的态度与其他国家有何不同?试举出其他国家处理数据跨境流动问题的例子并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