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普及,数据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资源。然而,在数据的收集、存储、使用和传输过程中,数据隐私保护问题也日益凸显。数据隐私保护不仅关乎个人隐私权和信息安全,还涉及社会信任、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等方面。
个人隐私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之一,包括个人的姓名、地址、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身份证号码等,在未经个人同意的情况下,这些信息不应被收集、使用或泄露。然而,现实生活中侵犯个人隐私的情况屡见不鲜。例如,2018年,原Facebook被曝出5000万名用户的信息被黑客攻击,导致用户的姓名、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等个人信息泄露。这一事件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和谴责,人们开始意识到个人信息的脆弱性和数据隐私保护的重要性。这个例子表明,个人隐私保护对于每个人都至关重要,一旦个人信息被泄露,就可能面临各种安全风险,例如诈骗、骚扰,甚至身份盗用等。因此,个人隐私保护是维护个人权益和安全的重要手段。
当个人信息被非法获取、泄露或滥用时,人们容易对相关机构产生不信任感,这种不信任感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和谐。例如,2018年,Cambridge Analytica公司通过社交媒体收集了5000万名用户的个人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用户进行心理分析和政治操控。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社交媒体平台和数据隐私保护的强烈关注,对相关平台的信任度下降。这个例子说明,数据隐私保护对于维护社会信任具有重要作用。当个人信息被滥用时,不仅会损害个人的权益和安全,还会破坏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因此,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数据隐私保护的措施和力度,确保个人信息不被滥用和操控。
数据的收集、使用和交易已成为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然而,非法获取、泄露、滥用个人信息不仅会破坏市场秩序,还会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消费者权益。例如,2019年Marriott酒店集团宣布其全球客户数据库遭到黑客攻击,导致客户的姓名、地址、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泄露。这一事件引起了公众对酒店数据保护能力的质疑,导致Marriott酒店的股价下跌和客户信任度下降。这个例子表明,数据隐私保护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当个人信息被泄露时,不仅会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形象,还会导致消费者对整个行业失去信心。因此,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数据隐私保护的监管力度,确保个人信息不被滥用和泄露。近年来的重大隐私泄露事件及影响如表1-1所示。
表1-1 近年来的重大隐私泄露事件及影响
数据隐私保护还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在信息化战争中,网络攻击和网络犯罪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威胁。加强数据隐私保护能够提高国家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保障国家安全。例如,2020年发生的SolarWinds攻击事件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机构和组织,包括美国联邦政府、金融机构等。攻击者将恶意软件植入SolarWinds公司的软件更新文件,从而获取受害者的网络访问权限和敏感信息。这一事件引起了全球对网络安全的关注和国家安全意识的提高。这个例子说明,数据隐私保护对于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当个人信息和国家机密被泄露时,可能会遭遇敌对势力的网络攻击和间谍活动,导致国家安全受到威胁。因此,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数据隐私保护,防范网络攻击和网络犯罪。
综上所述,数据隐私保护对各行业领域的生产建设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它不仅能够维护个人隐私权和信息安全,还涉及社会信任、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等方面。
数字化转型正在全方位地深刻影响当今企业的运营和竞争态势。企业创建、控制和存储的数据量正在急速增长,导致数据治理的需求不断增加。此外,当下的计算环境比以往更为复杂,通常包含公共云、企业数据中心,以及众多边缘设备,如物联网传感器、机器人和远程服务器等。这种复杂性导致攻击面扩大,进而使监测和安全保障的难度增加。
同时,消费者对数据隐私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升。公众对数据保护计划的渴求推动了多项新的隐私法规的实施,例如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GDPR)和美国的《加州消费者隐私保护法案》( California Consumer Privacy Act ,CCPA)等。这些新法规补充并完善了长期存在的数据安全法规体系,例如,《健康保险流通和责任法案》( Health Insurance Portability and Accountability Act ,HIPAA)旨在保护健康信息的电子记录,《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Sarbanes - Oxley Act ,SOX)旨在保护上市公司股东免受会计错误和财务欺诈的侵害。
数据的商业价值在现代社会显得尤为突出,一旦商业秘密或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IP)丧失,将对企业未来的创新和盈利能力造成重大打击。因此,消费者越来越重视企业的可信度。实际上,有75%的消费者表示,如果他们不相信一家企业能够妥善保护其数据隐私,他们将不会购买该企业的产品。在这样一个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时代,维护数据安全和隐私已经成为企业取得消费者信任,保持竞争力并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数据是流动的,具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根据《信息安全技术 数据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GB/T 37988-2019,DSMM),数据生命周期分为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交换和数据销毁六个核心阶段,如图1-1所示。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特定的数据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是由其所在的实际业务场景决定的。因此,并非所有的数据都会完整地经历上述六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在特定的场景下发挥作用,并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数据生命周期。这种灵活性确保了数据生命周期能够与实际业务需求相匹配,以实现最佳的数据管理和应用效果。
图1-1 数据生命周期
数据采集: 该阶段涉及新的数据的产生或现有数据内容发生显著改变和更新。对于组织机构而言,这涵盖了内部系统生成的数据以及从外部获取的数据。数据采集范围广泛,包括语音数据、图片数据、视频数据、用户上网行为埋点、设备地理位置信息、业务或管理系统日志、可穿戴设备等生活信息以及网站信息等,这些都为组织提供了多元化的数据来源。
数据传输: 该阶段涉及数据在组织机构内部从一个实体通过网络传输到另一个实体的过程,这个过程中需要保障数据的稳定可靠传输,避免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泄露和破坏。
数据存储: 该阶段是指非动态数据以任何数字格式进行物理存储的过程。在选择存储技术时,需要根据数据的热度、存储量需求、时效性和读写查询性能等因素进行权衡。存储技术包括传统关系数据库、分布式关系数据库、NoSQL存储、消息系统、文件系统等,为不同的数据需求提供了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数据处理: 该阶段是组织机构针对动态数据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组合。它通常涉及数据标准制定、数据清洗、数据质量管理、元数据管理、ETL(提取、转换、加载)过程,以及数据模型设计等,确保数据在后续分析和应用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数据交换: 该阶段发生在组织机构内部与外部组织及个人之间进行数据交互的过程中。在这个阶段,需要确保数据的交换符合相关法规,同时维护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
数据销毁: 该阶段通过特定操作对数据和其存储介质进行处理,使数据彻底消失且无法恢复。随着存储成本的降低,很多企业选择“保留全部数据”的策略。但从价值成本角度看,存储超出业务需求的数据并非最佳选择,因此合理的数据销毁策略也是数据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风险如表1-2所示。
表1-2 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风险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