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怎样才算

人在路上,可以说自己还没成果,但不可轻易说自己有拖延症。

迟迟没开始,可能是因为你还处于新手期。

人人都会拖延。

人不是机器,不可能所有的开始和速度都达预期。有的事确实需要审慎开始,偶发的拖延本来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有拖延现象也未必就是拖延“症”,但新手就容易自己吓自己,还没开始或者慢了几拍就担心自己一事无成。

但如果经常性反复拖延,对自己的认知又长期停留在新手期没有变化,这极大可能就是拖延症,需要认真干预。

怎样才算真正有拖延症?拖延到什么程度,就到达了可以称之为“病症”的阶段,需要进行调节和干预呢?

答案是,当你认为你的拖延已经达到了浪费生命和严重影响人生质量的程度。

拖延症是指因为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任务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但请注意,拖延症与其说是一种行为,不如说是一种对自我的判断。

拖延症是对自己的一种负面判断。简单说,就是判断自己:事也没做,人也不行。

任务有没有做,做多做少,这是客观的;但由于任务没做而自我感觉差的程度,是主观的。需要干预的拖延症有一个明确的指征:你由于之前的多次拖延,形成了主观上对自己的否定和负面认知,这个认知让你已经不敢再让自己面对任务,无力进入能够促进改变的行为,于是产生了人生停滞不前和自我认知消极两个负面的结果。可以肯定地说,这就是需要干预的拖延症。如果你确定有了以上的自我认知,你的确需要练习山洞四律。 2cXZei5dvldcxn4KF4PsuleP1NIZAJ1LpGWFTJwLZ/EQx8TUibby1uqg6d6Ji62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