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三
抓机遇,促发展,为新时代新征程注入新动能

看到赵俊湦同志送来的《新质生产力: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样书时,我非常高兴,一是对有了一本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综合性、理论性、专业性图书感到十分欣慰,二是为年轻人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劲头所感动。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紧紧抓住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这一核心,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性谋划布局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处在科技和经济发展前沿,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的引领带动作用,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空天海洋产业等。未来产业代表着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先机的关键所在,是实现创新引领发展的重要抓手,对未来产业不仅要正确“选种”、精心“播种”,更要细心“育种”、用心“培苗”,让其更好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我们要摆脱以往依靠大量资源投入的经济增长方式,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增强发展新动能;我们要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颠覆性技术,进而转变发展方式、突破发展瓶颈、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切实以新质生产力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我国在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日益彰显。2022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3%,同时,以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为代表的未来产业,也正在实现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有望快速成长。2024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发布《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规划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孵化器和先导区,突破百项前沿关键核心技术,形成百项标志性产品,全面布局未来产业发展,大力培育塑造新质生产力。对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发展新质生产力将是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建设的首要任务,新时代新征程,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永远是一个常谈常新的命题。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培育新兴产业竞争力,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必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有感而发,不揣冒昧,是以为序。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会长、博士生导师
陈存根
2024年3月 /ooYIOjBqjwmUC8JjsRd56Si3rQvOLUGGh1Dp3geMT9jf7+oPqnavXRGe9FkyVE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