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二
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激发新质生产力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了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无论是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还是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都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与传统生产力相比,新质生产力包含了全新质态要素的生产力,意味着生产力水平的跃迁。从主体来看,传统生产力大多由传统产业作为承载主体,新质生产力大多由运用新技术的新产业承载。当然,传统产业不一定就是落后产业,经过转型升级也能够孕育新产业。从成长性来看,传统生产力的成长性较低,增长速度较慢;新质生产力则具有比较高的成长性,增长速度比较快,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从劳动生产率来看,传统生产力的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新质生产力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3个方面都呈现出更高的水平,劳动生产率较高,提供的是新产品或新服务,或其产品和服务具有更好的新性能。从竞争环境来看,形成传统生产力的产业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竞争比较激烈,利润率也相对较低;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新兴产业属于新赛道,进入的技术门槛比较高,竞争相对较小,利润率相对较高。从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来看,传统生产力所在的产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不高;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新产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更高,能够开发和利用更多的生产要素。

新时代造就新经济,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代表着发展前沿、发展方向、发展趋势和发展未来。新经济需要与之相适应配套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新型信息基础设施通过敏捷、高效、集约、开放、安全的基础网络,将过去分散在不同机构的数据聚合起来,衍生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这些新技术进一步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赵俊湦同志不断加强新领域研究,这次带领团队从行业角度全面梳理了新质生产力及其发展与应用,这不仅具有实践意义,更具有教学意义。应激励企业加快数智化转型,实现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技术突破创“新”与产业升级增“质”共同塑造新质生产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
张平
2024年1月 ktpCXp/KxSdXRdMMRAACDGWLpYWltlCXAyoQK77tyDfOtfgZUhHS3abPyJVyiu8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