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当我整理自己的案例记录时,我突然发现,厌学的问题竟然占到了我所接案例中的绝大多数。我忽然意识到厌学问题之普遍、之严重,已经超出了我的想象。
每个厌学孩子背后都是一个焦虑无助、濒临崩溃的家庭,解决孩子厌学问题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在多年接触厌学孩子和其父母的过程中,我见过无数焦虑、目光无助的父母,他们带着热切的期盼,等待着孩子恢复上学的时刻。记得一位爸爸曾跟我说:“我在父亲去世的时候,都没有感到像孩子厌学时的这种无助,好多时候我都害怕自己坚持不下去了。”而“我的孩子什么时候能正常上学?”这样的问题我更是回答了无数遍。孩子不上学,上不了学,就像一枚“重磅炸弹”,打破了家庭全部的生活秩序,让整个家庭都被笼罩在压抑、无助的气氛中,步履维艰。
因为对厌学原因不了解,家长容易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孩子懒、逃避、玩手机上瘾,很多孩子在学校遭遇挫折之后,回家不但无法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反而遭遇更多的指责甚至打骂,因此变得孤立无援。很多父母坚信“手机是罪魁祸首”,对孩子的手机“围追堵截”,这样既破坏了彼此的关系,又没有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也有很多家长误以为“厌学”就是不想上学而已,孩子只要回到学校就成,可以不要求孩子成绩,不给孩子压力,以为如此便万事大吉了。有孩子无奈地跟我说:“家长总以为我们上学了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其实根本不是这样。我心里真正的苦恼,他们根本不知道。”
了解孩子厌学的原因,理解厌学的孩子真实的内心想法,揭示处理厌学问题中的误区,分享厌学问题处理经验,提供有效的厌学问题处理方法,变得紧迫而有意义。这便是我写这本书的初衷。
全书共有三十六个故事,取“三十六计”之意,这个三十六是个虚数,实际上是“六六”的意思,取古文“多”的含义。希望通过这些探讨,能够让读者对于厌学有更深的理解,并了解解决厌学问题的方向和途径。
在此,仍然要感谢所有为我提供故事、分享他们心路历程的孩子和家长,陪伴他们走出厌学泥潭,对我而言弥足珍贵。
文中涉及的所有人物和故事,都依据专业伦理做了处理,诚望读者不要对号入座。
本书对厌学问题的探讨更多的是抛砖引玉,如有不当之处,请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