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主要有书面语和口语两种形式。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只用口语交际,有了文字之后,人们才在口语的基础上创造出书面语。美国哈佛大学有这样一种理念:思考能力是你的第三只眼,创造能力是你的第二本能,表达能力是你的第一亮点。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是成功者的亮点,也是成功者的光环。
《辞源》中对口才的定义为:“口才是善于说话的才能。”《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对口才的定义为:“说话的才能。”因此,口才是指人们运用口语表达思想感情、进行沟通交流的才能。在现代语言交际活动中,它表现为以个人综合素养(思想品德、知识学问、文学艺术)为基础的规范化的口语表达形式。
口才从应用范围来划分,可以分为通用口才和行业口才;从行业类别来划分,可以分为营销口才、谈判口才、导游口才、医护口才等;从内容形式来划分,可以分为求职口才、社交口才、管理口才、主持口才等。
邵守义教授论口才的标准
邵守义教授认为,好口才的标准是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言之有理是指一个人讲的话必须有道理,而不是歪理邪说;言之有物是指一个人讲的话应该有思想内涵,而不是空洞无物;言之有序是指一个人讲的话应该条理清晰,而不是杂乱无章;言之有文是指一个人讲的话应该生动形象、有文采,而不是枯燥乏味。
口才是表达者学识、素养和能力的综合反映,具有显著的综合性、明确的目的性、高度的灵活性等特点。
(1)显著的综合性。口才是一个人道德修养、文化素养、价值判断、心理素质等软实力,以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应变能力等硬指标的综合体现。综合素质好、语言能力强、情商高的人,在人际交往中,一般都很受欢迎。他们自信阳光,待人态度谦和、讲究礼仪,语言文明、表达清楚,能将自己的想法准确而快速地表达出来。
(2)明确的目的性。在口语交际中,表达者说话无论是传达信息、了解他人思想情感,还是请求别人帮忙或巧妙拒绝别人等,都是为了取得预期的沟通效果,带有明确的目的性。
(3)高度的灵活性。在口语交际中,对象多元、话题丰富、情形复杂,表达者要依据对象、依据语境、依据自身身份,选择灵活的表达方式进行交流,方能体现出良好的口才水平。
清代史学家章学诚认为:“才、学、识三者,得一不易,而兼三尤难。”“能具史识者,必知史德。德者何?谓著书者之心术也。”现代理论家认为:德、识、才、学是口才家必备的四个要素。四者之中,德是灵魂,识是方向,才是核心,学是基础。一个人要想拥有一流口才,就必须“浇筑”好这四大基石。
(1)“德”是口才的灵魂。德是一个人的灵魂所在,其内涵主要包括政治素质、道德品质、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口才只有在“德”的指挥下,才能站得住、立得直、行得稳、飞得高。
(2)“识”是口才的方向。清代诗人、散文家袁枚认为:“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口才家只有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具有远见卓识和智慧,才能见人之未见,识人之未识。
(3)“才”是口才的核心。“才”是优秀口才家的标志。要拥有出色的口才,除了应该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外,还应该具备观察、思维、想象、创新等能力。因为只有多种才能的有机结合,才能孕育出一名出色的口才家。
(4)“学”是口才的基础。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我国思想家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口才家,就应不忘初心、与时俱进、刻苦学习,不断丰富知识和人文底蕴,提高能力和艺术修养等。
口才在社会发展和人的自身发展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自古以来,人们就重视口才在安邦定国、社会交往中的作用。刘勰在《文心雕龙·论说》中指出:“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而今,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更频繁、更紧密,口才在社会发展和人的自身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口语表达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能力。作为君王,可以“一言兴邦”“一言丧邦”;作为一般人,可以“一言而胜”“一言而败”。现实生活中,工作顺利、事业有成的人绝大多数都具有良好的口才,而且往往口才越好,其活动天地就越大,成就也就越突出。
当前,人们把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科学技术水平、以旅游业为代表的富裕程度、以公共关系为代表的经营管理效能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三大指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关口才是公关人员演讲、论辩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技能;谈判口才是商务活动中有效谈判的重要因素;营销口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的成效;导游口才在旅游事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口才在当今经济生活的诸多领域中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话可以把人说笑,一句话也可以把人说跳。”口才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具有融洽感情、密切关系、增进友谊、促进协作的重要作用。
话有三说,巧说为妙。在人际交往中,和风细雨、善解人意的话语,可以使人备感亲切,产生相见恨晚之感;诙谐幽默、生动形象的话语,能使人心情愉悦、乐不可支;胸有成竹、直抒胸臆的话语,会给人以精明干练、才智过人之感,使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说话——张开嘴巴并发出某种声音来,这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非常简单的事,因为掌握并运用语言的基础能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赋。但是,能够掌握并运用语言并不意味着有口才,因为口才是恰当的语言与熟练的应用技巧的结合。“能说话”只是形成口才的一个基本条件,“会说话”“说得好”才是口才的突出特征,它的形成还需要一些重要的素质做支撑。
一个具有卓越口才的人,往往同时具有渊博的知识、出众的智慧、敏捷的思维、清晰的思路、机警的反应、高超的口语表达能力,尤其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认识与经验的总和,是口语表达内容的坚实基础,也是形成优秀口才的必备条件。卡耐基曾经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全新的事物实在太少了。即使是伟大的演说者,也要借助阅读的灵感和得自书本的资料。”
知识渊博,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是演讲大厦的根基。有了牢固根基,口语表达才能纵横捭阖,卓有成效;才能左右逢源,雅俗共赏;才能给人知识,启人心智,自成风景。一个人知识素养的形成,主要来源于社会历史、自然科学、专业知识的积淀。就口才而言,尤其要注重语言文化知识的积累。
(1)掌握现代汉语知识。语法、修辞和逻辑等知识,是口才语言要素的核心内容。在交际过程中,表达者要根据不同的表达需要,选择恰当的词语,运用合适的句式和修辞,提高口语表达的准确性、生动性和严密性。
(2)了解态势语言要求。表情、神态、动作、手势等态势语言,是口才不可缺少的语言要素,表达者要根据演讲需要,恰当运用,以更好地展现自己的精神风貌和个性特征。
(3)拥有优质语言“仓库”。优秀的语言养料,是表达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收集鲜活、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的语言素材,将其做成资料卡片,经常诵读,运用时才能得心应手。
口才是表达者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优秀的口才靠的是非凡的智力做后盾。口才提高的过程,也是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不断得到培养和锻炼的过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口才并不是一种天赋,古今中外大多数优秀的演讲家、雄辩家,都是靠坚持不懈、努力训练走向成功的。
(1)提高敏捷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主要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灵感思维能力三种。“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直接而密切。思维的选择性和创造性制约着语言活动,思维的内容决定着语言表述的意义,思维的质量决定着语言表达的效果。口语交际最大的特点便是现想现说,想是说的基础,“说得好”的前提是“想得好”。
(2)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指人的思想处于愉悦时刻的一种心理状态。在语言表达中,良好的心态能使人们内心的创造性潜能得到充分的释放,使人们对语言内容及其表达形式的感应、捕捉变得更加敏感。一个有口才的人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
(3)增强磁石般的吸引能力。吸引能力是指通过说话把别人的注意力吸引住的能力,也就是吸引周围的人倾听自己说话,并使之愿意听、乐意听、听得进去。如果说话无吸引力,听众不愿意听、听不进去,那么即使说得再清楚、讲得再多,也没有用。
(4)培养准确的领悟能力。在口语交际中,表达者不仅要表达,而且还要善于接受,即领悟对方话语或体态语所蕴含的话中之话、言外之意,这样才能说出使人心悦诚服的话。
有人将形成口才的智能结构比喻成一座金字塔。塔基是知识积累,塔身是思维能力,塔顶是口语表达能力。知识积累、思维能力属于一个人内在的素质修养,需要通过后天的努力提炼、升华、积淀而成,并借助于口头表达能力得以外现。
演讲能力是衡量一个人思想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检验一个人才干和人格魅力的标准。能演讲、会演讲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们获得成功的必要的条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