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认为演讲与口才是并列关系,其概念是有区别的;也有人认为两者是从属关系,基本上可以画等号。其实,如果从演讲与口才的工具性、交流性、层次性和艺术性等维度进行研究分析,那么这两者的关系就像一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孪生兄弟。
演讲与口才属于科学的范畴。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我们既要“谈演讲”,也要“论口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演讲与口才的基本理论,并有效地指导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演讲与口才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演讲是演讲者面对观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见解、阐述事理的行为,是一种公开的社会实践活动。
口才是说话的才能,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外在表现,是人们运用口语表达思想情感,进行交流沟通时的各种语言表达形式的统称。
演讲是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下进行的,追求一定的仪式感和艺术美,比较正式。演讲活动前,主办方要对会场的布置、气氛的渲染、主题的选择、人员的安排及环节进程等统筹考虑、精心设计;演讲者也要积极做好演讲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如了解观众情况、认真撰写演讲稿、反复进行演练等,以期取得最佳的演讲效果。
口才则主要存在于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追求实用有效,比较随意自然。人们遇到事情,只要想交流,就可以交流,且话题丰富,方式灵活,不受时空限制,既可短话长说,也可长话短说。
演讲是最高层次的语言表达形式。在演讲活动中,演讲者必须以良好的主体形象展现自己,采用以讲为主、以演为辅的方式,做到观点准确鲜明、内容丰富新颖、语言清晰流畅、态势语大方得体,使演讲具有很高的感召价值和审美价值等。
口才的语言表达形式多种多样,日常人际交流、产品推销和医患沟通等场景中的语言活动都属于口才的范畴。只要说话者思路清晰、谈吐得体、把话说到点子上,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交流目的,就可以称为有口才。
演讲是演讲者以主体的身份独自面对众多的观众(客体)所进行的语言交流行为,其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界限非常明显。
口才是说话者可以兼用主客双重身份,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语言行为。主体与客体之间没有明确的区分,交谈的人数可多可少,既可私下一对一地交流,也可大庭广众之下一对多地交流。
虽然演讲不等于口才,演讲优于其他口语表达形式,有口才的人不一定就是优秀的演讲者,但是,二者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演讲与口才都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优秀的演讲者一定是有口才的人。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演讲来锻炼自己的口才,也都可以通过拥有好口才来为成功演讲助力。
(1)演讲是锻炼口才的有效方法。有些同学在学习演讲技巧前不敢主动与他人交流,即使被动交流,内心也特别紧张,不敢看对方的眼睛,说话语无伦次,动作僵硬不自然。通过课堂内外的演讲训练,大部分同学能逐渐克服当众说话的紧张感和恐惧感,逐步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说话更加自然流畅、重点突出、条理清楚、生动形象,能基本达到良好口才的考核标准。
(2)好口才是成功演讲的重要因素。好口才是成功演讲的前提条件,成功演讲离不开好口才的支撑。在演讲活动中,拥有好口才的人只要掌握了演讲技巧,并灵活运用,那么他们的演讲就很容易成功。例如,汽车推销员乔·吉拉德,凭借卓越的销售口才,为众多世界500强企业的销售精英传授自己珍贵的销售经验,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演讲大师之一。
演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且是一种事业,一种伟大的事业。
——李燕杰
口才是社交的需要,是事业的需要。一个不会说话的人,无疑是一个失败者。
——林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