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6 什么是慈善组织?

答: 慈善法规定,慈善组织是指依法成立、符合该法规定,以面向社会开展慈善活动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组织。从形式上看,慈善组织具有依法成立、符合慈善法规定条件等特征。从实质上看,可以从下几个方面理解慈善组织的特征:(一)公益性。慈善组织的公益性,是指以面向社会开展公益活动为宗旨,以奉献社会、服务大众为使命,不以特定私人利益作为组织目的,相关财产不得被私人分配和利用,也不得兼顾私利。关于“面向社会开展慈善活动”,主要是指慈善组织开展慈善活动的受益对象,应当是不特定的多数人。公益性是慈善组织的重要特征,但不是慈善组织的独有特征,除慈善组织外,其他的法人组织和非法人组织开展公益活动,也可能具有公益性。(二)非营利性。慈善组织的非营利性,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没有股东,不分配利润。“非营利”并不代表慈善组织不能从事一定的投资行为,而是要求其投资所获得的收益只能继续用于慈善事业,不得进行分配,即“禁止利润分配原则”。从国际经验来看,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允许慈善组织从事一定的投资行为。为此,慈善法第五十五条对慈善组织为实现财产保值增值进行投资作出了专门的规定。(三)财产独立性和公共性。慈善组织的财产主要来自捐赠及其孳息,捐赠人的财产一旦捐给慈善组织,就不再属于捐赠人所有。慈善组织所有的财产都属于慈善财产,其财产的使用受到慈善宗旨和捐赠合同的限定,必须用于慈善目的,不得在慈善组织发起人、捐赠人和慈善组织成员中分配。(四)自治性。慈善组织为切实履行自身宗旨,应当建立一套与其开展活动的特点相适应的内部治理机制,包括决策、执行及监督机制。 V117PcHLKmiSrbNY4splge4OHqriEDtfjOjtv2c2lqfLUkVekjEMAdeTmzW6zME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