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谓以事咨辩陈请。”
——《周礼正义》
互联网技术自诞生之初便饱受赞誉与争议,科技的发展并非能以线性的思维予以观察,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充斥着各种不可预估的变量,系统性与整体性社会规范调整的应成为应对技术发展与冲击的必然趋势。基于现实因素的考量,由于传统技治主义以过于乐观的心态调整科技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并不适合技术“蝶变”背景下的社会调整需求,算法黑箱、数据泄露、人脸识别风险等一系列科技发展危机正成为技术与社会关联杂交过程中的新型难题。互联网前沿科技领域中的法律问题正是科技社会化应用中的野性与法律秩序、道德伦理交互对抗的体现。解决因技治主义所带来的数字鸿沟与数字异化等问题和风险,探索社会福利增长的最优解,对于实现我国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算法治理、数据安全、生成式人工智能、开源软件治理、元宇宙等热词在社会热点事件的冲击下反复映入公众视野。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提到:“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一时间,围绕互联网治理开展的建设活动又掀起一股热浪,世界各国纷纷制定和修改涉互联网治理的有关战略或法案,以试图加强互联网监管规范和价值挖掘。数字经济治理和持续发展,数字化转型升级等已成为目前全球最重要的热点议题。
时值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成立三十周年院庆,北京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北京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发展研究院联合中国法学交流基金会共同举办“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成立三十周年纪念学术研讨会暨大治论坛:全球互联网前沿科技法律观察(2022—2023)”,并发布《大治报告:全球互联网前沿科技法律观察(2022—2023)》。该报告针对目前互联网领域最关切的“算法的法律治理:应用与规制”“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理论与实践”“开源:法律治理与生态构建”“元宇宙:立足当下,展望未来”“网络运营者分类分级:理念与规范”五大热点议题进行深入分析。
关于“算法的法律治理:应用与规制”问题,报告首先对算法应用的主要场景和治理现状进行分析,结合中国当前实践,寻求算法应用与监管之间的平衡。后续聚焦于“算法推荐的法律规制”“算法过滤的法律规制”“算法审计的规范路径”和“算法共谋的反垄断规制”四大问题,重点分析了我国算法治理在立法、司法和监管上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探索现阶段中国的算法治理范式,为探讨如何实现算法公平、算法安全与算法向善提供框架。
关于“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理论与实践”问题,报告立足于各地方大数据产业战略布点,以数据要素市场化战略布局为基础,分析数据要素基础制度体系的构建情况和地方数据交易所设立运行情况,重点观察“数据交易”“数据跨境”“数据开放”和“数据安全”四个热点问题,力求为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环境,确立系统性统一交易标准下分类分级制度,落实权益保护,把关数据安全和保障数据质量和明确开放边界提供建议。
关于“开源:法律治理与生态构建”问题,报告在观察开源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战略定位基础上,重点观察和分析我国开源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开源软件的著作权侵权判定”“开源与商业秘密保护”和“开源生态治理与中国开源之路”三个开源法律及开源生态建设治理问题进行梳理和剖析,以探索开源良性发展为目的,力求准确把握开源前瞻点,推动变中求新,激发经济活力。
关于“元宇宙:立足当下,展望未来”问题,报告基于Web 3.0发展的时代背景,系统梳理Web 3.0时代中全球各地对于元宇宙的有关政策及近年来国内外相关领域的重大事件,重点关注与元宇宙相关的虚拟人、虚拟财产及知识产权等领域。通过对以上领域的关注与分析,深入探索挖掘元宇宙背景下技术应用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冲击,分析元宇宙及相关领域在我国未来数字经济体系下的发展与应用,为科技与法律的发展应用提供可借鉴的分析思路。
关于“网络运营者分类分级:理念与规范”问题,报告立足于互联网时代下网络运营者发展应用以及互联网平台分类分级的背景,重点关注网络运营者分类分级与主体责任的承担、平台“通知—删除”必要措施的应用以及“守门人”制度的衔接三个方面,深入分析网络运营者在互联网法治环境中对于社会规范的适应与发展,思考网络运营者分类分级的理念与规范建构,为网络运营者在互联网法治环境中的发展提供切实的分析。
报告立足本土,放眼全球,内容横穿理论与实践之间,兼顾国内与国际之情,以促进互联网产业发展和社会秩序间实现权利的平衡。报告总结当前算法的法律治理、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开源的法律问题、元宇宙以及网络运营者分类分级五大问题,借鉴不同行业的法律治理模式和路径,以期能够为互联网法律治理提供更多建设性思路和建议,共同实现为全球互联网法律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值此时节,诚邀各界同人相会,共襄互联网法律治理盛举!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