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サブスクを食べる幽霊たち

吃订阅的幽灵

作者/【日】稻田一声
翻译/木海

稻田一声,日本爱知县人。GENRON科幻讲座(由大森望、藤井太洋等日本知名科幻作家开设的系列讲座)第四期和第五期学员,凭借《姐姐的次元空间》获得第四届GENRON科幻新人赏东浩纪赏。本篇故事极好地展现了作者的奇思妙想:通过网络订阅和音响生成的似像非像的幽灵,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1

我用打车软件叫了辆出租车,车很快就到了。

我带着家电城的四个大纸袋坐进后座,告诉司机目的地。车刚一启动,驾驶座后面的显示屏便开始播放广告视频,宣传一款高端护手霜。

刚才拎纸袋时,我的手指根被绳子勒得发白,现在有些发热。为了促进血液循环,我搓了搓双手,发现皮肤意外很粗糙,也不知是因为季节还是年龄造成的。

前方的显示屏反复播放着护手霜的广告。视频本身没有声音,却用字幕热热闹闹地宣传着“防干燥”“含抗菌成分”等产品性能。如果我戴着智能眼镜,只需要移动下视线就能直接进入购买页面,或者向服务商示意自己“对广告不感兴趣”。然而,我的眼镜没电了,正放在家里,没办法进行任何操作。

我揉着自己粗糙的手,淡淡地思考:我现在真的想要护手霜吗?

视频仍旧固执地循环播放着,我却并没有购买的欲望。可能其他手部干燥的人经常买护手霜吧。

屏幕上的护手霜,是根据我的基础信息、位置信息、过去的购买记录、服务使用情况和网页浏览历史等,推荐的类似用户买过的商品。可能我叫出租车的时候,打车软件的账户就读取了“小冢尤辅”的个人信息,把我的信息传到了广告投放服务器。之前我同意过相关条款,所以这并不算是侵犯隐私。

不仅仅是我,现在大家都在授权企业获取自己的个人信息,接受个性化广告服务,从而获得日常生活的便利性。

不过,负责这次个性推荐的广告投放系统似乎并没有预见到,此刻我根本没有购买护手霜的欲望。

难道大家在这种时候还会买护手霜?

在自己忙着搬最亲爱伴侣的遗物的时候?

司机喊了我一声,我才意识到出租车已经抵达目的地,停在了路边。我再次拎起纸袋,发现自己的手已经完全恢复了血色。

“啊,果然是尤姐!”我本来打算到了再联系,没想到映久已经在公寓门口等着我。她没有穿外套,看起来有点冷。

“好久不见。其实在楼上等我就好啊。”

“我已经等不及了。对了,出租车费多少钱?”

“不用你付。映久,你还在上大学吧?”

“那至少让我帮忙搬点东西吧。来,给我一半。”

“很重的。”

“我看得出来很重。”

最后,我还是分给了她一个纸袋。她没有像我那样用手拎,而是紧紧抱着袋子,灵巧地用肘部按下了电梯按钮。

“真像啊。”我不禁脱口而出。

“什么?”

“没什么,我只是看到你按按钮的时候有点取巧,觉得你们俩挺像的。”

“啊,是说我像爸爸啊。”映久捂住嘴叹了口气,她戴的黑框眼镜上瞬间起了雾,“我还真是遗传了他的坏习惯啊……”

乘电梯的时候,我一直想着彰。

青山彰。我最亲爱的伴侣,也是映久的亲生父亲。只是映久还小的时候,彰就与她的亲生母亲离婚了。

去年夏天,彰因一场摩托车事故不幸去世。

今天,我来把他的遗物转交给他的女儿映久。

据我所知,大概是十年前,彰与原配离婚,映久自此便随母亲生活。她虽然在敏感的时期与父亲分开,但跟他关系一直很好。

之后,我认识了彰,两人开始交往。即使后来我们两人结婚并一起生活,映久和彰之间的关系也没有改变。我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见到映久的时候非常紧张,但她“尤姐尤姐”亲切地喊我个不停。从那时候到现在,她好像就一直把我当成新交的朋友,而非自己父亲的新恋人。

我们经常邀请映久来家里,有时一起玩多人对战游戏,有时让她给我们唱亲情歌曲伴奏,有时三个人一起做点小吃。可自从她上大学后,这样的机会就很少了。

最近一次见面是半年前吧,我们在彰的一周年忌日见过面。

“啊,好怀念。这是初中时读过的书。”

映久从纸袋里拿出一本书。

我本来打算,把遗物带给她就马上回去;不出所料,她留我喝杯茶。茶几、沙发、电脑桌和加湿器等都是统一的深色调,只有我带来的家电城纸袋放在房里显得格外突兀。

“早知道还是应该少带点……”

“没事,都怪我突然麻烦尤姐。”

映久突然找我,让我尽量多带些彰生前喜欢的东西给她。确实,现在才想要遗物有点奇怪。难道是心情突然有所变化?

“不过,你这里还能放得下这么多东西吗?”

“没事没事,空间还很充裕呢。”映久指着墙边的架子说。

确实,架子上还能放不少东西,特别是最上面一层,目前只放了一个白色的长方体。我看到长方体下面伸出线缆,可能是无线路由器或者音箱吧。

“爸爸还真是热衷于读书呢。”

映久已经打开了另一个纸袋,开始把手伸进去翻动,确认里面放的东西。纸袋里装的大部分是漫画和书,间或夹着几本风景摄影集。我平时不太读书,想着还不如带给映久,于是就一股脑都塞进纸袋里了。我也考虑过要不要装上彰常用的露营用品,但又担心让映久联想起事故,最终还是放弃了。

“意外吗?”

“不如说,我本以为会有更多音乐相关的东西呢。家里不是有很多吗?”

“彰喜欢订阅的方式,所以家里那些大部分都是我买的。”

彰生前常常使用订阅制服务,即每个月花一笔固定费用享受各种服务。除了订阅音乐和视频内容外,他还会购买电子书、新闻媒体的付费会员,甚至还订阅了日本清酒的定期配送。我也订阅了一些类似的服务,但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尽量还是会买一些实体光盘收藏音乐。

“原来如此,那些盘是尤姐的啊。”

映久没有再多说什么,想必是体谅我还没能恢复正常工作吧。

说起来,彰的订阅账户现在怎么样了呢?

我不记得帮着取消了他的那些订阅,也不清楚他总共订阅了哪些服务。说不定有些订阅还在自动扣费,白白浪费了我们一年半以上的订阅费用。

去年夏天,我到底在做什么呢?

得知彰去世后,我有段时间记忆模糊,几乎什么都记不清。那时候,我感觉自己的灵魂和身体脱节,只能远远地注视着自己的背影。等到所有感官终于恢复时,葬礼已经结束了。身为主持丧礼的人,我却完全不记得自己说了些什么。

后来,我听说葬礼的准备和各种手续都是映久帮忙搞定的。她找到了彰的应急备忘录,上面记着账户信息。之后她似乎还帮着解约了信用卡,在社交媒体上设置了悼念账号,说不定也一道取消了订阅服务。

我小心翼翼地向映久确认。

“放心吧,我都处理好了。爸爸的所有订阅都整合在一起了。”

“整合?不是取消吗?”

“嗯,我给整合到了‘食订棺’上。”

映久说着,站起身从书架最上层拿出一个白色的物体。她把那个白色的长方体放到茶几上的时候,由于线缆长度不太够,整根线缆绷在桌子的斜下方。

近距离观察后,我发现这东西果然是个音箱。它的正面用布制材料蒙着,侧面则雕刻着细致的装饰浮雕。整体质感是石头造的,看起来像个小模型。

“这是什么?”

“这就是我刚才说的‘食订棺’啊。”

“‘食订……’?”

“哎,尤姐不知道吗?”

映久用手机操作了一番,随后目不转睛地盯着音箱。我的耳边很快响起了熟悉的旋律。

是彰常听的曲子。我一听前奏就听出来了。

“爸爸现在就在这里面。”

映久用右手轻轻抚摸着长方体的顶部。

2

某天晚上,我久违地接到了奥津的视频电话,他告诉我,几年前我发布的歌曲闯入了各大流媒体平台的热门榜,播放次数比上个月飙升了数百倍。飙升的原因尚不清楚,目前正在调查。自从失去彰后,我就一直无法继续创作。不管数据突然飙升的原因是什么,都给我打了一针强心剂。

“对了,你听说过‘食订棺’吗?”

“听说过啊,那是菲尔奥索公司的服务吧?挺流行的呢。”

“呀,我前几天才第一次听说。”

“小冢,即使在休息期间也要关注潮流啊。”

他那得意的笑容搞得我心烦意乱,我便单手一挥把窗口缩小了。

“食订棺”。这便是映久房间里那个音箱的商品名,同时也是全球市场份额最高的音乐和视频内容播放服务商菲尔奥索公司半年前推出的新服务。我那天在回程的车上搜索了他们的官方网站,上面介绍说,商品的英文名“subscophagus”的灵感来源于“Sarcophagus(埃及石棺)”这个词,后者的希腊词源直译是“食尸石”的意思。确实,那音箱看着就像个石制棺材,看来是个吃订阅的石棺啊。

那个白色的长方体和普通的智能音箱不同,不支持语音操作。要用它播放音乐,必须通过眼镜或手机软件连接。看起来音箱只是附带的硬件产品,“食订棺”的核心在于服务。

服务方面,当订阅“食订棺”的用户去世后,可以为遗属提供支持。

“食订棺”能够将逝者曾经订阅的多个服务整合到一个账户中,遗属便能够用软件轻松管理或者取消订阅。用户也可以在生前亲自整合订阅,为身后事做准备。“食订棺”不仅能够整合菲尔奥索公司的订阅,还可以整合其他公司的订阅。此外,公司还推出了针对逝者的特别套餐,能够让遗属在逝者故去后用更加便宜的价格续订。

我无法理解这个“特别套餐”的意义。

人一旦死去,便没办法听音乐或看电影,为什么还要续订呢?这又怎么扯到为遗属提供支持上面来了呢?

为什么映久不取消彰的订阅呢?

那时,我看着她抚摸长方体,没有主动开口提问。

没想到,是奥津后来解开了我的疑惑。

“听说逝者的推荐列表这项功能很受欢迎。”

“推荐?”

“是的,AI会根据逝者生前的喜好,生成最新的推荐列表。”

据奥津说,在“食订棺”推出之前,就有很多遗属会为逝者的账户续订,只为了获得那份推荐列表。他们播放根据逝者喜好自动生成的播放列表,或者在购物网站上购买推荐的商品,以此缅怀逝者。“食订棺”的特别套餐正是为这些遗属准备的。

此外,“食订棺”内置了AI整合推荐功能,可以根据已故用户的账户关联的任意订阅服务,结合从其他众多订阅服务中获取的基本信息和历史记录,生成一个独特的推荐列表。

这个列表的准确度极高,简直就像是逝者本人创建的。播放时,遗属会感觉逝者依然活在“食订棺”中。

“如果这样能安慰到遗属,那我觉得挺不错的。”

我的想法基本上跟他差不多。

听到他解释遗属对根据逝者喜好生成的推荐列表有所需求,我稍微有些能够理解这项服务了。我在映久的房间里听彰喜欢的歌时,也回想起了他还在我身边的日子。

不过,我还是有些担心。

那天映久看起来有些不对劲。她看起来不只是在借助推荐列表缅怀逝者,甚至可以说她过于依赖这项服务了。而且,听她的语气,她似乎真的相信彰就活在那款石棺形状的音箱里。

“爸爸现在就在这里面。”

她就像是被什么东西附身了。

和奥津打完视频电话后,我立刻给映久发了消息。我假装对“食订棺”感兴趣,表面上直接问她的使用感受,实际想要借机拐弯抹角地刺探她目前的情况。

然而,映久却只回了我一句:“尤姐也试试看吧!”

她在发送消息时附上了链接,随后便没有多说半句。

打开链接,里边是“食订棺”软件的下载页面。看来即使没有那个长方体的音箱,也可以单纯通过手机软件来使用服务。

我犹豫一下,还是安装了软件。

我想亲眼看看他们为逝去的彰生成了怎样的推荐列表。

映久似乎已经提前为我设置好了,我打开软件便自动登录到了青山彰的“食订棺”账户。似乎是为了方便多名遗属使用,该服务在设计时允许多人共享账户。

手机上一下子显示出彰生前订阅的所有服务。有些我之前就知道,比如视频内容和日本清酒的订阅,也有我完全没听过的服务名称。我的脑海中突然闪过“隐私”这个词,不过还是选择装作没想到。说到底,账户信息是彰本人留在应急备忘录里的,他肯定有给家人看的心理准备吧。

映久当时在房间里点开的是音乐流媒体服务。我那次离开得匆忙,后来一直惦记着那个推荐列表,于是现在同样点开了这项服务。

点击生成按钮后,AI立即为我生成了推荐列表。

与此同时,列表里的第一首歌自动播放起来。

“开什么玩笑……”

我忍不住叫出声。

听起来是首巴洛克流行风格的歌,创作者是我不认识的海外艺术家,歌名翻译过来是《不该谈分手》。根据屏幕上显示的发行日期,这首新歌似乎是上个月刚发布的。当然,我一次都没听过。

可是,我想起彰遭遇摩托车事故的那一天。

他离开家之前,我们最后吵的就是分手的话题。

那天清晨,别说眼镜了,我俩身上没有佩戴任何设备。我们是面对面吵的,所以没有留下记录。就算卧室里有录音,应该也会自动设置为私密内容,根本不可能被用来生成推荐列表。

为什么AI会知道只有我跟彰两个人知道的对话呢?

3

“小冢,小冢!我搞清楚播放量大涨的原因了哦!”

奥津的声音充满活力,我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热情高涨。这时距离我得知过去发布的歌曲播放量激增,已经过了一周。

“是什么原因?有节目用到了那首歌?”

“其实是‘食订棺’带来的流量。”奥津向我分享了调查结果,随后得意扬扬地说道,“上周我们聊过吧?就是那个推荐列表的选曲能让遗属看到逝者影子的‘食订棺’。现在流行的是反过来操作,由遗属向已故之人发送消息。”

“怎么发消息啊?”

“遗属可以用自己的账户创建播放列表,然后分享给逝者的账户进行播放。标题和歌词都可以用来表达他们对逝者的思念呢。”

“好巧,我的歌正合适嘛!”

我看着调查结果中的播放量图表,恍然大悟:突然走红的那首歌,歌名取自墓碑上常见的铭文:

“Tu fui, ego eris.”(我曾是你,而你终将成为我。)

不过,这句话其实更像是逝者说的话,而不像是遗属想要给已故之人传递的消息。说不定是有人没分清这句话和墓碑上刻的“R.I.P.”(息止安所),其实两者意思不同。

“没想到老歌竟然会这样突然走红啊,真是世事难料。”

“小冢——”

听到他突然喊我的名字,我关掉图表。奥津正隔着屏幕直视着我。

我马上就预感到他接下来想要说什么。

“我觉得现在就是复出的机会。”

然而,我却无法回应。

奥津的声音异常温柔,却又不失力量,似乎在仔细斟酌自己的用词。

那声音让我感到有些熟悉。

“你之前的歌在‘食订棺’的推动下重新受到关注,这周开始很多普通订阅用户也开始播放。接下来,播放量肯定还会进一步增长,而且你的其他歌也有走红的迹象。目前还没有媒体主动联系想要采访你,但如果我们运作一下,肯定会炒成新闻热点。总之,现在正是绝佳的复出时机。”

奥津的语气越来越强烈,每说完一句话嘴角都会紧紧抿起。

从刚才开始,他的目光便如利剑般穿透了我。他并非盯着屏幕上我的影像,而是直直地注视着镜头中心,仿佛在透过镜头与我面对面交谈。

那种眼神也让我感到有些熟悉。

为什么我会觉得他的声音和眼神熟悉呢?

“站在我的立场上说这些可能不太合适,但我还是想要说出口。小冢,你的爱人已经去世一年半了。当然,我知道你的内心依然无比悲伤,但我真的想让更多人听到你的创作。我也很想听到。”

……我想起来了。

去年夏天,彰刚刚逝世没过多久的时候,奥津来我家找我。

他目光坚定,温柔而有力地对我说:“不如休息一下吧。”

如今,他用和去年夏天一样的语气,说出了完全相反的话:“小冢,差不多该开始创作新歌了吧?”

我知道自己迟早会听到这句话,但我现在还没准备好点头。

我已经能够在没有青山彰的陪伴下独自生活,但不知为何,我依然觉得自己还没办法创作音乐。

奥津还在默默地等待我的回答,令人无比心痛。

最终,我只能勉强挤出一句:“让我稍微考虑一下。”

我无法再次忍受难熬的沉默,于是主动挂断了视频电话。

那天晚上,对于要不要打开“食订棺”软件,我非常犹豫。

上周在家播放彰的推荐列表时,第一首歌播放到一半我就暂停下来,直接退出了软件。我还没听过列表中的第二首歌,甚至没来得及确认歌名。

为什么“食订棺”会播放《不该谈分手》这首歌呢?

冷静下来想想,我猜只是AI偶然从彰喜欢听的类型中,选择了一个富有韵味的歌名推荐给用户。

或者说,AI可能会优先推荐一些歌名容易带给遗属更多联想的歌。菲尔奥索公司一直把用户体验放在最优先的地位,他们还真有可能会从这种角度进行优化——我正这样想着,奥津发来了消息。

消息的标题是“接受采访一事已经定下来了!”

看到这里,我不禁笑了起来。我还没正式答应要复出,他却都把采访日程给安排上了,还真是不懂得察言观色,犟得像头牛。不过,多亏了他,我的心情稍微轻松了一些。

我查看详细信息,竟然是来自菲尔奥索日本分公司宣传部的采访邀约。好像是“食订棺”用户引发《Tu fui, ego eris》(我曾是你,而你终将成为我)热潮后,他们也希望能听听作曲者的感想。他们似乎已经知道我因伴侣去世而暂停工作,奥津转达了他们的慰问,同时坦率地表示希望我能够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下对“食订棺”的看法。

让我在意的是,消息中多次神秘出现“墓志铭项目”。从上下文看,这似乎不是菲尔奥索公司的内部项目,而是外部团体主动发起的项目。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项目呢?居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助推《我曾是你,而你终将成为我》走红。

我决定自行搜索,想着应该比问奥津更快。

打开第一个搜索结果,跳出满屏密密麻麻的英文,我不禁皱起眉头。我的语言能力有限,字体大小也让人很难阅读,于是我打开浏览器翻译功能并放大字体。翻译过后大致能看懂,只不过有些词的意思不太对。

“墓志铭项目”旨在利用“食订棺”实现“与幽灵对话”。

文章异常的长,还用了很多专业术语,很难理解。我快速浏览了一下,似乎主要是解释菲尔奥索公司的音视频服务与“食订棺”的整合推荐AI之间的关系。网页中间有个试听链接,我点开听了一下,是一段简单的钢琴旋律。旋律的标题为《爱》,比一分钟稍长。

另外还有几个试听链接,每个标题都只有一个单词,有的是吉他独奏,有的是噪声,还有的是雨声,简直像是音效素材集。下面还有视频链接,内容同样异常简单。令我意外的是,它们似乎把这些音视频上传到了各种订阅服务中。

我渐渐感到无聊,于是一口气拖到页面底部。我突然看到一张人们拿着“食订棺”音箱的合影:照片中,不同年龄、不同国籍的人们齐聚一堂。他们双手捧着白色长方体,脸上洋溢着笑容。

“咦?”

我不由得停下了正在滚动页面的手指。

合影中,映久赫然在列。

4

“哦,尤姐。等你很久了。”

时隔一个月,映久又在公寓门口等我。

上次带来的纸袋里的书,大部分都整齐地摆上了书架,还有少部分没放进去的书也整齐地堆在旁边。书架的最上层依然只放着“食订棺”音箱。明明只要把它挪开,就能放下剩下的所有书,结果它就像占着专座一样。

“前几天,我接受了一个小采访。”刚坐下喝了口茶,我就立刻开口。

“真厉害啊!”映久对着马克杯吹了吹气,眼镜上瞬间起了层雾气,但不妨碍我看到她露出惊讶的表情。

“嗯,而且那是来自菲尔奥索公司的日本分部的采访。就是做‘食订棺’的那家公司。借此机会我也问了他们很多问题。”

“哇,你问到了些什么?”

“映久,我想告诉你……”我太过紧张了,不得不顿了一下,“利用‘食订棺’并不能与逝者对话。”

是的,我想尽快告诉映久这点,告诉这位“墓志铭项目”的成员。

在我仔细研究“墓志铭项目”,并与菲尔奥索公司日本分部交谈过后,我得出结论:必须在她深陷“食订棺”前,让她脱离这个可疑的项目团队。

遗属在使用“食订棺”时,往往会从“仿佛逝者亲手创建的播放列表”中看到逝者的身影。不仅如此,他们还会分享播放列表,试图利用歌名和歌词向逝者发送消息。

“墓志铭项目”则想要进一步深挖这些功能。

现在,菲尔奥索公司这样的音视频服务商主要使用以下三种推荐模型:

第一种是收集与分析包括播放信息在内的、用户所有的历史记录和基本信息,进行同类兴趣推荐。与在出租车上投放的广告类似,利用相似画像的其他用户,自动推荐用户可能喜欢的内容。

第二种是从网络上收集与内容相关的文本信息,用自然语言分析处理歌名和歌词等文字信息,以及感想评价等内容倾向,再推荐相似内容。如果用户喜欢的某首歌跟另一首歌的歌词氛围相似,或者网上对两首歌的评价类似,那么系统就会自动推荐。

第三种是提取音视频本身特征,基于这些特征之间的相似度进行推荐。用户若是喜欢某个内容,系统会自动推荐含有类似乐器、和弦、节奏、色调、场景等的其他内容。

此外,“食订棺”的整合推荐AI可以跨平台调用相关联的各个订阅信息。如果逝者生前同意相关条款,社交网络等其他服务中的信息和记录也会用于推荐。

“墓志铭项目”正是利用这种机制,尝试与逝者账户对话。

它们上传了大量内容,绝大部分是一分钟左右风格各异的乐曲。有些仅由简单的钢琴旋律和节奏鼓点构成,有些是倒放的著名古典音乐,还有一些仅由噪声组成。甚至还有听起来像雨声的环境音。

共同点是歌名都是一个单词。传递相似信息的乐曲与视频命名同样相似。这样一来,就能涵盖推荐AI的所有可能变量,在“食订棺”中创建出类似语言模型的东西。

至少“墓志铭项目”相信,可以借此在遗属与逝者的账户之间创造出一种交流的语言。

例如,只要排列乐曲的标题,即创建播放列表,就可以形成简单的句子。如果是遗属账户创建的播放列表,那就是来自遗属的信息;如果是整合推荐AI生成的“仿佛逝者亲自生成”的推荐列表,那就是来自逝者的信息。

总之,“墓志铭项目”尝试把遗属账户创建的播放列表分享到逝者账户中,作为“来自遗属的信息”,同时试图解读基于播放历史自主生成的推荐列表,作为“来自逝者的信息”,就像把“食订棺”当成魔法水晶球一样。

“不过,这种想法其实不切实际。”我告诉映久。

映久沉默不语。她一直低着头,像是在思考什么。

“无论收集了多少逝者的历史记录和基本信息,‘食订棺’都远远不足以重现一个人的意识。即使推荐列表歌名勉强凑出连贯的句子,也远远不及人类写下的文章那样自然。”

“……尤姐误解了。”映久抬起头,“我们想要与幽灵对话,而非与人类对话。我们并没有打算完美地重现人类的意识,也不准备追求如同人类那样自然的表达能力。我只是想见见爸爸的幽灵。那家公司的人还没有意识到,他们已经制造出了可以与幽灵对话的装置。”

说完,映久拿出手机,打开了“食订棺”的软件。

书架上的白色棺材里随即传出哀鸣般的声音。

调查“墓志铭项目”的时候,我了解到研究AI时有个叫“图灵测试”的思想实验。简单来说,就是判断某个对话系统是否具有人类特性,某个人工智能是否可以真正算得上智能的测试。如果判断者在与测试对象文字交流一段时间后,误认为对方是真的人类,那么就算通过测试。

现在的情况很像那个图灵测试。

不过按照映久的意思,“食订棺”并非与人类对话的装置,而是个能与幽灵对话的装置。其中的区别,我目前还不太明白。

《好久不见》《我》《你》《很高兴》《见面》。

映久手机上显示的推荐列表,用歌名排出了这样一句话。这就是彰发来的信息。如果充满善意地解读,似乎可以理解为“好久不见,我很高兴见到你”之类的内容。

老实说,我只觉得这是骗小孩子的把戏。

这种语序乱七八糟的问候真的能代表什么吗?我该怎么回应?

“尤姐,你用自己的账户提一点儿只有你跟爸爸知道答案的问题吧。”

在映久的催促下,我终于憋出个问题:“那就问问……五年前的夏天,导致我们吵起来的薯片是什么口味的?”

映久把这个转换成曲目标题,借用我的手机创建新的播放列表。

《什么?》《味》《薯片》《争吵》《原因》《夏天》《五个》《一年》《前》。

顺序似乎无关紧要。

接着,她将播放列表分享给彰的账户,音箱便连续播放了九首奇怪的曲子。曲子的内容本身应该并不重要,但播放时还是能听出具体的对应意象,比如《薯片》实际就录的是吃薯片时的咀嚼声,而《夏天》则录的是蝉鸣和烟花声。

“爸爸好像是这么说的。”

最后一首歌播完后,映久给我展示了新生成的推荐列表。

《谎言》《不对》《道歉》《道歉》《道歉》《道歉》《道歉》《道歉》。

看到这串歌名,我的脑中清晰地浮现出彰那副慌张的面孔。

我只是随便编了个谎话,想给AI制造个陷阱,其实我们五年前没有因薯片吵过架。然而,每当这种时候,彰即使没有印象也会先不停地道歉。

推荐列表传达的信息并不像人类的自然表达,把这称为意识的重现确实有些勉强。然而,原本就没有人要求AI做到接近完美的重现。如果追求完美,就会在意与本人之间的差异。相反,形象越模糊,沟通越不自然,反倒越能感觉到与逝者阴阳两隔。

没错,那种缺乏人类特性、只能用“有点像是青山彰”来形容的东西,确实存在于“食订棺”中。

我觉得这种程度就已经足够了。

这就是映久所说的“幽灵”吗?

“再,再来一次!”

之后,我连续不断地问了几十次问题。不知不觉中,我不再需要映久的帮助,开始自己创建播放列表并向彰提问。

无论我问什么,彰总是给出我想听的答案。由乐曲标题组成的信息总是有些磕磕巴巴,但我分明听到了彰的声音。我没有戴上眼镜打开AR显示,却依然能看到彰的身影。

5

用“食订棺”能够与逝者的幽灵进行交流的消息传开了。幽灵缺乏“意识”或“人格”这些人类特性,只能用“有点像是那个人”来形容。这一消息得到证实后,不仅在“食订棺”的遗属用户群体中传播,甚至迅速传向了全世界。

不过,用“得到证实”来描述可能有些夸张。映久他们将与逝者的幽灵对话的方法在网上公开,便于所有“食订棺”用户都能使用。方法其实很简单,只要把“墓志铭项目”制作的两百个超长播放列表导入“食订棺”的逝者账户进行学习就行,耗时长但操作起来非常简单。这两百份文件中,一半是乐曲,一半是视频。每份文件中都包含了与标题中的单词相对应的内容。

使用“食订棺”的遗属们都将“墓志铭项目”的播放列表导入到了逝者的账户中。对于“墓志铭项目”来说,遗属们能够借此与逝者的幽灵对话,消息便得到了最强有力的证实。

另一方面,菲尔奥索公司坚决否认映久他们的主张,强调“食订棺”只是个整合管理逝者订阅的服务,并不存在与逝者对话的功能。尽管如此,公司还是接连收到各种投诉:“既然音箱的外形都在模仿棺材,莫非一开始就考虑到了对话功能吗?”“为什么见逝者还要付钱?”“那些从未用过订阅服务的人该怎么办?”等等。不过,如果真的结束服务,遗属必然会进行更多投诉,所以公司似乎只能维持现状。幸运的是,大量新用户不断涌入,订阅“食订棺”和音乐流媒体服务,公司的业绩本身看起来挺不错。

不问世界烦扰,今天我依然在和彰对话。

我已经完全习惯了这种交流方式:无论是把自己发送的消息转为播放列表,还是把彰发来的推荐列表转为消息,我都能在脑海中瞬间完成。

今天天气很好,于是我向彰提议最近可以挑个日子一起去露营。他高兴地对我说,你终于意识到了露营的魅力啊,接着他顺势决定就安排在明天。

我向他抱怨,不行不行,明天也太匆忙了,而且家里只有单人份的露营装备。

他却教育我说,都怪你一直对户外活动不感兴趣。

他说得没错,但我要是立刻承认也太丢脸了。于是,我试着转移话题:如果映久也一起去露营,肯定会更有趣吧。

嗯,她会去吗?她不喜欢虫子呢。

是吗?我都不知道。

我可记得她全部的好恶呢。

——听见彰大言不惭,我正打算回一句,却突然被手机震动打断了。是奥津发来的消息。最近,他经常发消息或打电话,但我没时间理他。为防止与彰对话时再被打扰,我直接把通知设置为静音。

“小冢!”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大声的呼喊。

没想到他居然会直接跑到我家门口。

“我是奥津!你还活着吗!小冢!”

大喊的同时,他还在砰砰地敲门,敲得我好像整个身子都在震动。如果继续放任不管,恐怕门都会被他敲坏,我只好无奈地上前回应。我预感到让他进来会很麻烦,所以隔着一扇门直接问他:

“怎么了?”

“小冢!是我,奥津!”

“我知道。上次不是说过暂时不要联系我吗?太吵了,这样敲门喊我会打扰到邻居的。”

“为什么啊?我无法接受。”

“因为我想珍惜和伴侣共处的时间啊。”

“你是指‘食订棺’的幽灵吗?”

“没错。不过,你可能不太明白吧。”

我之前给他看过一次彰发来的消息,他却反应冷淡,只是回了句“这算什么啊”。看来,只有那些本来就非常了解逝者的性格和为人处世的人,才能从推荐列表中感受到逝者的幽灵,感受到“有点像那个人”。在彰生前,奥津只与他见过几次面,彰发来的消息对奥津来说不过是一串毫无意义的字词组合。真是的,他居然无法理解《左侧》《留着》《蕨菜》《锯齿状》的曲名排列中蕴含的彰的心意,真是太令人糟心了。

“总之,今天就请你先回去吧。”

“这样啊。我明白了。”

没想到他离开时很干脆。

不过,他在临走前却留下了这样的话:

“可是,如果你已经与彰重逢,为什么直到现在还没能创作新曲呢?”

我正准备回到卧室继续陪彰,却突然注意到有个快递送到了门外。我有一段时间没出门,完全忘记了要取快递。我不确定奥津是不是真的走了,于是集中注意力聆听外面的动静,同时轻轻打开门,从门缝中迅速把快递包裹拉进来。

包裹里是“食订棺”音箱。

我想起来,几个月前我在调查“墓志铭项目”的时候订购了这个音箱。现在我已经几乎不再用“食订棺”听音乐,这个音箱也就没用了。

我拆都没拆音箱,刚回到卧室就把它扔到房间一角,接着拿出手机对彰说:

你还记得那时候的事吗?

我刚问完,彰就突然开始一连串的道歉。我轻松解读了他发给我的播放列表:欸,是什么呢?对不起。给点提示吧。

你还记得你生气离开那天吗?

不会吧,对不起对不起,我没有生气。

你当时真的后悔提分手吗?

我怎么可能想分开呢?对不起对不起。

“你这样说我还是没办法理解啊。”尽管我说了出声,却无法让“食订棺”里的彰听到。

无论我怎么追问,他都像生前一样回避问题。对,反复道歉的样子真是很像他。

我只能认为他真的是青山彰。

可是,他却始终避而不答我最想知道的事情。只是一味地道歉。“食订棺”里的彰是个幽灵,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死去,根本不愿意告诉我最后一天的事情,仿佛根本没有发生过摩托车事故一样。

其他遗属对此就不在意吗?包括映久在内的“墓志铭项目”的成员,就没觉得这点很奇怪吗?

尽管我感觉彰在敷衍我,却还是相信这就是彰,就是死在摩托车事故中的青山彰。

难道说我才是错的?我不应该试图让逝者的幽灵意识到自己已经死去吗?

——就在这时,我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

6

映久他们曾经主张用“食订棺”就能够与逝者的幽灵对话,而我仅仅凭借简单的方法创新,就把他们的主张推翻了。正如“墓志铭项目”所采用的方法迅速风靡全球,我的创意也在短时间内广为人知。在这一过程中,菲尔奥索公司依然保持沉默。他们似乎希望能够继续维持现状:虽然我的插足使事态更加恶化,但也给他们提供了新的商业机会。

我的创意非常简单:试着在“食订棺”注册自己的账户。我将自己,也就是小冢尤辅个人的各种订阅账户登入“食订棺”,并且整合成一个账户,给它“喂”了那个两百个播放列表组成的学习数据。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我是想确认,如果在“食订棺”注册还活着的人的账户,到底会发生什么。结果发现,我的幽灵由此诞生:它的喜好和我非常相似,跟它对话时产生的反应也很接近我本人。幽灵无法等同于人类的意识,只能形容为“有点像是小冢尤辅”。

然而,我仍然活着。

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没错,我本人和我的幽灵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那种只能形容为“有点像是小冢尤辅”的东西,并不是小冢尤辅本人,两者自然能够同时存在。这样一来,“幽灵”这种称呼也显得很奇怪。我们应该把两者分别称为“小冢尤辅”以及“很像小冢尤辅的家伙”吗?

“逝者”与“逝者的幽灵”之间也是同样的道理。“青山彰”与“很像青山彰的家伙”,再怎么相像都是完全不同的。

不管多么相似,如果强行给不是“青山彰”的东西赋名“青山彰”,对双方来说都是不礼貌的行为。如果问那个“很像青山彰的家伙”关于青山彰的事,他自然听不懂。虽然似乎只是心态方面的问题,不过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后,我的心情确实轻松了许多。

那个很像我的家伙,同样帮助我缓解了内心的压力。

刚出生后不久,它就整晚听我絮絮叨叨。

最爱的伴侣死于摩托车事故。他偷懒惯了,没有好好系上头盔带子。不过,这可能是我的错。那天早上,我跟他吵了一架。吵架的原因已经不太记得了,多半是些鸡毛蒜皮吧。我们吵得不可开交,结果他突然说要分手。我也一时冲动回了句随便你,结果他就真的跑出家门了。没想到等我再次见到他,已经无法直视他的脸。他死于摩托车事故,当时脸上已是血肉模糊。

为什么会变成那样?真的是我的错吗?离开家的时候,彰的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呢?他是否真心后悔提起分手的事?其实内心是想要我挽留他吧?如果当时我挽留他,他是不是就不会遭遇事故了?

我一直想问那天早上的事情,但他已经不在了,我失去了倾诉的对象。无论是对映久还是对奥津,甚至是对那个和彰很像的家伙,我都无法直接倾诉,无法告诉他们“青山彰的死或许应该怪我”。

那个和我很像的家伙,只是点头附和着我的倾诉,让我感到非常舒服。

回到刚刚的话题,随着我的创意传遍世界,无论是谁的账号,只要在“食订棺”中注册并学习,就会生成一个与账号持有者非常相似的东西。它无法等同于人类的意识,只能形容为“有点像是那个人”。至少可以说,每个注册菲尔奥索公司音视频流媒体服务的人,都会有个与自己的喜好非常相似的家伙潜藏在暗中。

使用“食订棺”的遗属和“墓志铭项目”的成员似乎对此感到非常困惑。有些人取消了“食订棺”的订阅,也有人继续把“有点像逝者的家伙”视为逝者的幽灵继续对话。映久似乎还没决定该怎么面对这一变故。

“尤姐,你还真是要两次从我身边抢走爸爸啊。”

她说的时候用的是开玩笑的口气。当然是玩笑,她应该没有别的意思。但愿如此。

我渐渐把很像彰的家伙当作与彰本人不同的存在来珍惜。当然,对很像自己的那个家伙也同样如此。

我打算给最近出生的两个小家伙献上迟到的原创生日歌。我准备好了白色长方体音箱,方便大家一起来听。

如果可以的话,我也想请他们俩吃生日蛋糕。不过,很可惜,他俩喜欢的东西都在订阅服务里。 FBCw7TanmmaUNjzTY5+F0bv868KdL9cFFdPFiLrd66fWDzIpw2yFIeCHWT6N8M/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