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厨房即药房:孟诜《食疗本草》里的养生智慧密码

清晨六点,城市尚未完全苏醒,张阿姨家的厨房却已飘散出令人心安的米香。她小心地搅动着砂锅里的小米粥,又将一小把洗净的鲜山药片放了进去。“老张胃不好,孟诜《食疗本草》里不是写着‘粟米、山药作粥食,养胃气’么?”她的动作不急不缓,仿佛一场延续了千年的仪式。在这个不足十平米的空间里,炉火跃动间,药材、食物、调养的智慧,正在无声交融。

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代,孟诜提笔写下《食疗本草》,开创性地将寻常米谷蔬菜纳入本草著作。那时的他恐怕未曾想到,其“食治”、“药食同源”的理念,历经千年风雨,早已深深浸透进中国人的灶台烟火气里。所谓经典,并非束之高阁的繁复理论,而是在烟火日常中不断被验证的生命哲学。当你在厨房拿起一把生姜,剥开一瓣蒜头,或是在煮沸的水中投入几颗红枣,你触碰的不仅仅是食物,更是穿越时空而来的古老养生密码。

当代社会的健康困境催生了大众对简单有效养生的渴求。药价飞涨、医疗资源紧张,使人们转而探索更贴近生活的保健之道,孟诜以饮食疗疾、以五谷延年的智慧恰逢其时。“岂是药炉需远觅,三餐烟火即良方”。这并非逃避现代医疗,而是重新发现身体与自然的本能连接。当我们将目光从瓶瓶罐罐的保健品转向菜篮里的时令鲜蔬,从寻求速效药转向用心烹制一碗养胃粥汤,便悄然开启了厨房里的中药铺。

药食同源的概念在《食疗本草》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孟诜以非凡的眼光洞察:食物非仅为果腹之物,更是具有偏性、能纠正身体偏差的天然药物。红枣甘温补气,小米淡黄养胃,莲心苦寒清心——每一种常物背后,皆有其调理之功。这与现代营养学强调食物中的生物活性物质不谋而合。孟诜所载食物之全面精细,远超想象:谷米、水果、蔬菜、禽兽、鱼虫、甚至加工制品如酒、饴糖,总数不下六七十种,每种皆细述其性、味、效、宜忌。一部《食疗本草》,构建了一个以家常饮食为核心的宏阔健康谱系。

厨房为药房的转换之道,“火候就是分寸,配伍就是君臣”的家常药房四准则:

随手可及的“药柜”

李女士深受痛经困扰多年,西药止痛副作用令她苦恼。偶然读到《食疗本草》中“生姜,温中散寒。……妇人腹冷痛,取汁合红糖饮之,甚效。”家中常备的生姜、红糖成了她的“药引”。连续数月经期前坚持饮用姜糖茶,腹中冰结之感明显缓解。孟诜强调食材的易得性——无需珍稀药材,寻常家储即可调养。现代厨房的常用食材,已悄然覆盖诸多疗愈所需。

融入三餐的“疗程”

王先生患慢性腹泻,西医诊为“肠易激综合征”,反反复复。细读《食疗本草》,见“糯米益胃止泻”,便尝试每日早餐以糯米熬粥,时而加入书中提及的“山药健脾胃,长肌肉”。两个月后,困扰他多年的不适明显减轻。正如孟诜所倡导的“以食养正”,疗养效果关键在于将食疗融入日常三餐的坚守之中,化“药”于食,长养于无形。

物无美恶的“药性”

张阿姨素有“苦夏”之扰,夏日胃口全无、精神倦怠。她依书中所言,择绿豆熬清汤,午餐饮一小碗;有时添几片鲜薄荷叶同煮,取其“清凉消暑”之效。简单一方,助她安然度夏,正如孟诜在书中展现的智慧——深知食物之“偏性”,善用则化弊为利:“绿豆,寒。去浮风,止消渴。夏月煮食,解暑毒。”厨房里的每一味食材,自有其相生相克的精微之理。

固本培元的“整体观”

孟浩最近频繁感冒,疲惫不堪。翻阅《食疗本草》,看到“羊肉暖中补气,冬月食之最宜”,又结合“黄芪补益”的条目加以思考。虽未直接抄用单方,却顿悟书中重视的脾胃之本。开始调整饮食结构,增加温和易消化的粥羹,减少生冷辛辣之食。孟诜深谙体质有异、食疗非千人一方的真谛,强调饮食当以维护整体平衡、强壮根本为要旨。

厨房构建起“药房”后的操作要诀是:

择鲜择优的精准:

在超市选购小米时,陈阿姨专挑颗粒饱满、色泽金黄的当季新米——新鲜的食材保留着最完整的气与味,亦是孟诜时代难以想象的优势。

水火相济的调和:

慢火细煨滋养粥汤,急火快炒锁住青菜的营养。古人煮粥讲究“糜粥自养”,现代炉具让火候掌控更加精准。

五味调和的艺术:

做红烧肉时,张师傅会放几颗山楂,书云“解油腻,利脾胃”。酸甘苦辛咸,调和在锅铲之间即是配伍艺术。

存其气性的妙法:

新鲜薄荷洗净后立刻泡入蜂蜜罐,做成蜜渍薄荷膏,随时取用冲饮,消夏解郁气。如此处理,比古籍中阴干之法更能留存新鲜芳香之气。

历代医家对《食疗本草》推崇备至。明代李时珍编纂《本草纲目》,大量引用孟诜之言,并在首篇《水部》中直言“食疗方者,食医之道也”,足见其承继脉络。孟诜的“厨房药房”理念不是对传统的简单复制,而是在现代生活节奏中的觉醒与再实践。通过日常饮食的温和调养,我们以身体为媒介重新学习倾听万物呼吸,实现生命力的自然苏醒与身心和谐。

窗外晨光渐起,张阿姨的砂锅粥已熬得软糯香稠。她盛出一碗,轻轻放在餐桌上。那蒸腾的热气里,有谷物的能量,有山药的滋养,更有一段自唐代绵延至今的生命对话。厨房从不只是烹饪之处,那灶火映照的方寸之间,储存着维系生命的密码,当《食疗本草》在当代厨房中醒来,一碗热粥即是一剂回春良方。打开这扇窗,千年的智慧天光便会照亮我们的一蔬一饭、一饮一啄。 Kt0FIZgvhnWewBfnxeXFlQ3mw5o7gWirJsLsN/05aUtfbavdJxh1qWTT8ZyiNFR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