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悬而未决的公映:一个时代的集体焦虑

电影《731》,自导演赵林山宣布其启动以来,便承载了无数人的期待。它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被视为一个承诺——一个关于铭记历史、还原真相的庄严承诺。在互联网时代,公众对这段历史的认知渴望空前强烈,而这部电影的诞生,恰好与这种时代情绪不谋而合。然而,当所有人都翘首以盼时,电影却陷入了漫长的沉默。它如同一位即将登场的演员,在幕后等待了多年,舞台的灯光却迟迟未曾亮起。这种悬而未决的公映,本身就成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社会现象,折射出当下中国社会在面对历史敏感议题时的集体焦虑与困境。

电影《731》的诞生,与它所处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在新世纪,随着历史研究的深入,以及民间记忆的复苏,731部队的罪行不再仅仅是教科书上的一段文字。纪录片、文学作品和网络讨论,都在不断地揭示和丰富这段历史的细节。公众,特别是年轻一代,渴望通过更具感染力的媒介,去直观地感受和理解那段历史的沉重。赵林山导演,作为一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电影人,选择以更符合现代审美和叙事逻辑的方式来呈现这一题材,无疑迎合了这种时代需求。从最初的概念海报,到零星流出的制作信息,每一个细节都牵动着公众的神经。人们相信,这将是一部与众不同、能够深刻触动人心的历史巨作。

然而,这种高涨的期待,却在电影完成拍摄后戛然而止。原定的上映计划一再推迟,没有任何官方解释,只有坊间流传的各种猜测。这种沉默,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信号。它告诉我们,电影所触及的敏感性,远超我们的想象。它不仅仅是关于一段历史的讲述,更是对某种禁区的试探。这种“看不见”的阻力,让一部本应成为历史教育里程碑的影片,陷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公众的期待,也从最初的兴奋,逐渐转变为困惑、焦虑,甚至是愤怒。

电影迟迟无法公映的困境,其核心在于它所触及的历史敏感性。731部队的罪行,不仅是反人类的暴行,更是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证。在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国内舆论环境下,如何以电影这种大众媒介来呈现这段历史,成为一个极其棘手的问题。一方面,任何对历史事实的改动或“艺术美化”,都可能被指责为对受害者的不尊重,甚至是对历史的虚无主义。另一方面,如果过于真实和残酷地呈现,又可能引发观众的心理不适,甚至可能被解读为渲染血腥暴力,从而面临审查的压力。电影《731》正是在这种两难的境地中挣扎。它试图在“真实”与“可看性”之间找到平衡点,但这种平衡,却可能触及了某些无形的红线。

这种困境也反映了中国电影审查制度的复杂性。尽管官方一再强调支持主旋律和历史题材创作,但在实际操作中,对于那些过于沉重、可能引发社会情绪波动的题材,审查部门往往采取谨慎甚至保守的态度。电影《731》的遭遇,成为了一个典型的案例,它暴露了在这种体制下,创作者所面临的巨大风险。一个导演的雄心壮志,一个团队的辛勤付出,都可能因为一个未知的因素而付诸东流。

最终,电影《731》的悬而未决,不仅仅是一部电影的悲剧。它更像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反映了我们这个社会,在面对沉重历史时的复杂心态。我们渴望真相,但又害怕真相带来的痛苦;我们希望铭记,但又不知道该用何种方式去铭记。这部电影的命运,也因此不再仅仅关乎电影本身,它已经成为一个关于历史、记忆和自由表达的公共议题。 4TdsDGPyVnT6MNVk2yV98I5UuspB+VUpGFEIBeV04rOB0/FsbciT4UnWdO+BryY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