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识破“真实的谎言”

在评估信息的价值时,一定要有自己的见解。要想有主见,就要养成敢于质疑的习惯。

铃木先生认为,一定要谨慎地辨别信息的真伪,尤其是媒体机构发布的消息更不能轻易相信。

为什么不能毫无保留地相信媒体机构的报道呢?我曾在伊藤洋华堂的广告部和大型图书公司东京出版贩卖公司的宣传课工作过。可以说,我在两家公司的广告部门积累了30多年的工作经验。

接受采访后,我也会看刊登在杂志上的报道。但我经常有一种“我根本没和记者说过这样的话”的感觉。其实,媒体工作者一旦确立了言论的方向,就会按照这个方向去组织材料,进行撰写。

比如,当今日本媒体正在大肆渲染日本社会形势日益严峻的问题,并危言耸听地指出日本会成为贫富差距悬殊的国家。但就我们平常在店铺中接触到的顾客来看,日本依然是个民安物阜、安乐祥和的国家。

实际上,从表示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的基尼系数来看,日本在发达国家中并不算是一个贫富差距悬殊的国家。可存在该问题的欧美国家却并没有刻意去关注这个问题。于是,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不存在贫富差距问题的日本对该问题的反应却如此激烈呢?

我特地向博闻强识、对现代社会问题有真知灼见的东京大学著名客座教授月尾嘉男先生请教过这个问题。月尾先生认为,这是因为日本人已经过度地适应了长期以来民主平等、国泰民安的社会现状。

当年,日本经济飞速发展,超英赶美,创造了一个丰衣足食的社会。但如今身为发达国家的日本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向少子化、老龄化社会迈进。

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正在加快,竞争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而日本的现有社会结构很难与时俱进地应对眼前的变化。于是,人们开始担心日本是否有能力保持国内繁荣富庶的盛世景象,而这种前途未卜的担心也造成了人们对贫富差距的过度关注。也就是说,人们一直以来对“盛世”的过度适应造成了其应变能力的退化,所以才会对未来的发展忐忑不安。

我认为,媒体与其大力渲染“贫富差距问题”从而搞得大家人心惶惶,不如向国民敲响“面对变化,应提高应对能力”的警钟。

媒体机构制造的假象——“便利店饱和说”

“便利店饱和说”也是同理。

如不仔细观察,你会觉得所有的便利店都大同小异,千篇一律。

但实际购物时,你就会留意店里有没有自己要买的商品,某种商品是否好吃,这些问题都会让你意识到店铺间的差异。消费者对店铺的支持度也可以表现为店铺之间的日均销量差。

7-Eleven的全店日均销售额为65.5万日元(2015年2月的数据),这要比其他的大型连锁店的日均销售额高出12万日元。如果所有的连锁店都一模一样,那么各店销售额也应该是一样的,这才是所谓的市场饱和。然而每家店铺的日均销售额参差不齐,这恰好能够证明市场并未饱和。

如果你不盲从媒体的报道,你一定会做出正确的判断,选择不同的应对方式。

不要被统计数据所欺骗

问卷调查上的数据也并非完全可信。因为很多时候,问卷上的问题都带有极强的诱导性,所以这样的问卷调查很难得出公正客观的结论。比如,当回答“消费税率提高后,您是否会感到生活有压力”时,大多数人都会回答“是”。

而且,在设置问题时如果搭配上“受日元贬值的影响,您是否觉得物价上涨了呢”、“您认为消费税率会再次提高吗”等诱导性的“话语”,则被调查者就很难做出否定的回答了。

其实,即使是回答“是”的被调查者也并不担心明天的生活,他们还是有钱的。所以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实际情况是有差距的,调查者的目的和被调查者的想法也是有差距的。

在使用统计数据时,应注意对调查对象的取样。比如,总务省统计局在做调查时会以各年龄段居民的家庭收支明细为调查对象。过去,统计局在做报告时会从各年龄层的人群中选取样本进行抽查。而随着近几年被调查者年龄构成的变化,人们觉得调查结果没有以前那样公正客观了。可由于没有更好的调查方法,所以迄今为止,统计局依然沿袭抽测调查法进行调研。

如果我们仅用数据来评价结果,就会变成数字的奴隶。如果不注意数据的读取方法,就会被数字所欺骗。

如果媒体报道的消息和自己平时的感觉不一样,就不要轻信盲从。要敢于质疑,客观判断究竟是媒体报道不实还是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有偏差,从而深入思考,验证自己的想法。如此,你就能看穿那些“真实的谎言”了。 1hFIWfmrfYK1E21hejdRBdIRbBwWJBBATpyt2xIWjEBTekx3JIh6ZPLcS40Pz8+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