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国有企业为什么存在?或者更确切地说,国有企业为什么会以第二章观察到的方式存在?
当然,在中国,国有企业为什么存在至少从历史的角度看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是,在全球范围内,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因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多数国家的国有企业都经历了几轮私有化浪潮,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私有化一度成为全球范围内国有企业改革的主流模式。为什么虽经多次私有化浪潮,国有企业仍然存在于当今世界中的几乎所有国家?如果国有企业果真很重要,那为什么至少在能够收集到数据的国家,国有企业在经济中都只占少数份额,而不再是创造国民收入和就业岗位的主体?为什么国有企业只存在于一些国家的一些行业,而在其他国家、其他行业则不存在?如果超越国有企业的概念来看企业层面的经济活动时,另一个明显的问题是,国家为什么要作为一个投资者投资于企业的非控制性少数股权?有没有一种理论,能够比较圆满地解释第二章观察到的这些现象?
就作者所知,这样的理论目前尚不存在,本章也无意提出这样一种理论。但本章试图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探讨这些问题,为以后几章的研究提供基础。第一节首先考虑对这些现象的两种比较常见的解释,一种着眼于国有企业的效率特征,另一种强调政府赋予国有企业的非财务目标。第二节介绍一种作者认为比较接近现实的理论解释,即不完全合同理论。第三节说明,为什么国有企业的存在理由对于研究与国有企业相关的贸易规则非常重要。第四节是简短的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