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户外,北欧家庭休闲的首选

斯堪的纳维亚人对新鲜空气的热情也许可以用瑞典语和挪威语中的“户外生活”一词来概括。这个词最早是由挪威著名剧作家和诗人亨利克·易卜生(Henrik Ibsen)于1859年在出版物中使用的,指的是以探索和享受大自然为核心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户外生活”的范畴很大,可以是滑雪,也可以是徒步去采摘浆果和钓鱼,还可以是在家附近散步或骑车。在瑞典,“户外生活”可以被定义为“为体验自然风光而在户外开展的体育活动,不论成败,不涉竞争”。

户外生活之所以能普及,主要是因为瑞典法律规定了公民享有“公共通行权”(allemansrätten)。这项法律能保障所有人都拥有在私人土地上行走、骑自行车、骑马、采摘浆果或露营的权利(紧邻私人住宅的区域除外)。简而言之,这意味着你可以在别人的树林里采摘蘑菇和鲜花,以及点燃篝火和搭建帐篷,但不能在他们的房子附近这样做,除非得到对方许可。你也可以步行横穿牧场和农田,但是一定要随手关好栅门,而且不能损坏庄稼。在美国,私有产权至高无上。人们普遍认为使用他人的土地会有潜在的诉讼风险,极有可能产生纠纷。与美国不同,瑞典的“公共通行权”的确立基于对公众的信任,相信人们都拥有良好的素养,会遵从以“不打扰,不破坏”为核心的道德原则。这样做看上去好像无法限制人们“恣意妄为”,但实际效果惊人地好。在自然区域内,几乎没有乱扔垃圾等破坏环境的现象。这项法律使得户外休闲活动民主化,意味着世世代代的斯堪的纳维亚人不仅将接触自然视为受宪法保护的不可剥夺的权利,也愿意为此承担共同的义务。

有些人甚至认为,大自然填补了瑞典在宗教组织逐渐衰落后留下的空白——要知道,瑞典是世界上最世俗的国家之一。乌普萨拉大学的神学教授卡尔·莱因霍尔德·布罗肯耶尔姆(Carl Reinhold Bråkenhielm)在接受《瑞典日报》的采访时说:“自然已经成了瑞典人人生价值的终极参照,当传统信仰逐渐衰落时,我们会寻找其他寄托精神的东西。我们需要一些东西来编织人生故事,并从中获取力量。”有一些教会偶尔还会在森林里茂密的树冠下组织聚会。信众在盖满苔藓的地面上铺上毯子,聆听教诲,这也可以看作宗教组织适应新时代的举措。

瑞典精神病学家、作家尼尔斯·乌登伯格(Nils Uddenberg)在1995年出版的《大关系》( Det Stora Sammanhanget )一书中提到关于瑞典人对自然的态度的调查,发现多达96%的人表示接触自然是一种基本需求。但若是被问及原因,他们的回答却总是很模糊,只会说大自然“很美丽”或“让人放松”。“问瑞典人为什么喜欢户外活动,就像问他们为什么想要孩子一样。”乌登伯格写道,“他们不得不为自己看来天经地义的事情去寻找理由,而这是他们从未深究过的。”美国研究人员路易丝·查瓦拉(Louise Chawla)在比较美国和挪威环保活动家的成长背景时,也有类似的发现。根据她的研究,挪威环保活动家很少像美国环保活动家那样倾向于将自身的行动归因于童年时探索自然的快乐经历,而这只是因为挪威人不确定他们小时候参加的滑雪和森林徒步之类的户外活动有什么特别之处。在他们看来,这并没有将自己与其他人区别开来,他们“只是做了挪威人都会做的事情”。

考虑到户外休闲活动在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受欢迎程度,北欧人几乎全员一致支持环境保护也就不足为奇了。在2007年的欧洲民意调查中,有98%的瑞典受访者宣称保护环境是他们的责任,即使这意味着限制人类社会的发展。这一比例高于其他任何国家,丹麦和挪威则紧随其后。因此,北欧地区经常被认为在空气和水体净化、温室气体减排和可持续性发展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例如,丹麦是可再生能源和环境友好型住房的主要生产国;瑞典回收了99%以上的家庭垃圾,是绿色技术的主要出口国;挪威则是世界上最早征收碳税的国家之一。

从净水、零废物政策到绿色能源,这些看似都与家庭教育相距甚远,但正如索贝尔和查瓦拉指出的那样,这一切都始于童年时期与大自然建立的联系。在这方面,北欧人正好是专家。 ytXJUEmGimhWNFD2D9fhdj0XoHEzRwGnHVykyUVkKlXTEH48VbnhP0UGGP3lVRN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