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小船与海潮声

当心理诊疗结束,送别患者后,我会抽一会儿烟。距离下一个诊疗只有十分钟,我快步返回办公室,径直走向了阳台。我打开电子烟开关,吸入味道寡淡的水蒸气,吐出烟圈,小憩片刻。这是我在诊疗与诊疗之间的切换仪式,不,老实说是坏习惯吧。

从阳台望去,眼前是东京的街道。近处小栋的公寓林立,左侧有寺庙与墓地,右侧能看见设有健身房的商住楼。远处,一座座大厦耸立在这些建筑的后方,每到夜晚,灯火便闪烁如星河。

眼前的建筑虽然都有窗户,可内部几乎什么都看不见。窗户那里通常垂着百叶窗或是窗帘,且太远的窗户在视野里小如米粒,完全看不清。

有时,人们会打开那些窗户,来到阳台,他们穿着睡衣、家居服甚至裸着上半身,有的晾衣服,有的给植物浇水,也有的像我一样抽烟。

我们会不经意地目光交汇。那真是尴尬的瞬间。我急忙瞥向别处,对方也同样。因此,即使距离再近,我们也永远是陌生人。

这种时候,我总会意识到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

隔着那些数不清的窗户,有着一个个数不清的小房间。

数不清的人在那里生活着,工作着,爱着。

大家经营着各自截然不同的人生。

想到这里,我眼中的东京街道忽然变了模样。

蓝天之下,无数的小房间悠悠地飘浮起来。我自身也处在其中的一个房间里。

这场景,简直就像小船漂浮于无边无际的海洋。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航海路线,散落开来,人渺小得像一个点。

不仅是东京,我曾经生活过的那霸和京都也是如此。我想,我从未长住过的福冈、八户、波士顿和首尔也不会不同吧。

此刻,我们就活在这样无数只小船漂来浮去的世界里。

我们各自的小船,时而相连,时而分离,本质都是孤零零地被放逐于此。

这便是这本书的初始风景。

*

自我介绍来迟了。我叫东畑开人,在某个飘浮于东京的小房间里,以心理咨询师的身份开设着一家诊疗室。

从山手线上的某个新站徒步差不多十分钟,就到了我的工作室。据说这一带在很久之前是寺庙聚集地,至今仍留存着许多寺庙和墓地。老旧的商店街里有古早的面包店、昭和风的咖啡馆以及神秘的时装店,工作室所在的楼房就静立在其中一角。

工作室共有两个房间。

一间是摆设了电脑的办公室,我通常在这里整理诊疗记录、账本以及各类稿件。这里杂乱无章,说实话,绝对是没法见人的。抽烟的阳台也只连接着这个房间。

另一间则是诊疗室,这里摆放了我坐的绿椅子和患者坐的灰沙发。此外,我还为想躺下的患者准备了一张偏长的蓝沙发。除此之外,房间里只剩下矮书架和一个小小的榕树盆栽,布置非常简单。虽然我不擅长打扫和收纳,但也会尽力用吸尘器清理好这个房间。

我现在39岁,作为心理咨询师,正是被称为“中坚青年”的年纪,我想其他行业也是如此吧。

我从22岁开始接受相关训练,25岁取得了执业资格证。如果算上担任学校心理顾问和作为心理咨询师入职医院的履历,我从事这份职业已经十五年有余。

39岁,所谓的中坚级心理咨询师。

我不再是新人了,却也远远称不上是专家,抗压挑战倒是接连不断。

我渐渐意识到自己无法成为年少时憧憬的那种传奇心理咨询师。经过漫长的教育与培训,我也并没有像师长那般将学识运用得如魔法一般。我啊,作为心理咨询师,似乎永远无法摆脱平庸。

说是“永远”,可我也不像专家那样拥有安稳的地位。我没有任何保障,也完全描绘不出自己五年后或是十年后的模样。为了生存,只能不断划桨来推动我的小船。

不仅如此,由于体力的衰退,我越来越难以应付细致的文书工作。眼看着年轻又优秀的后辈崭露头角,前辈们也宝刀未老,我似乎在谁面前都抬不起头,独属于中坚阶层的困境真是一言难尽。

虽然这些略显悲观的话发自真心,但我也有其他更隐秘的感受。

大声宣扬或许会让新人和专家们不悦,但至少,请允许我陈述。

中坚青年期,其实正处于黄金期吧。

这段时期确实是在重压之下,但或许并不坏。

三四年前,我意识到自己已经步入中坚青年期。年轻时那种一边接触新事物一边爬坡的感觉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日复一日的临床工作。

患者来到我面前,对我倾诉一些事情。我仔细聆听,将内心所感告知他们。这便是我的日常生活。在某一刻,我蓦然发现,自己的内心相较从前已经有所不同。

他们并非与我无关。

聆听他人倾诉时,我的内心会如此说道。他们所述说的痛苦,勾起了我内心深处的共鸣。

请不要误会,我并非在炫耀自己与患者达成了灵魂深处的交流。

我想说的是,那些令患者煎熬的苦恼,其实反映着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艰难。透过患者的话语,我能听见他们与社会摩擦的声音。它们如同海潮声一般,与我航行时的摩擦声形成了共振。

我与形形色色的患者来往,既有小孩,也有大人和老年人。大家的性别、认知、性取向与职业不同,咨询的内容更是千差万别。

因此,我并非总能第一时间明白他们的话语。他们会说出我这辈子都不会经历,甚至无法想象的事情。说实话,大部分的咨询都是这一类。

可是,我们总会在某处产生相同的感触。毕竟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同一个社会里。

诚然,这个社会有着很强的割裂感,每个人都生活在错综复杂的分界线之间。在阳台透气时险些眼神交汇的邻居永远是陌生人,我们的社会正是由这些被分界线分割成的碎片拼凑而成。

即便如此,我在聆听患者的故事时,仍然能在那些“患者”的苦恼深处听见“大家”的苦恼,这是因为个人的苦恼总与社会的苦恼交缠在一起。

例如,有一位七十来岁的单身女性资本家正为自己与儿子、儿媳的关系发愁。当她完成财产相关的生前赠予手续后,儿媳越来越频繁地拒绝与自己来往,她与孙子的见面机会也因此骤减。她向儿子提出了不满,却只得到敷衍的回应。

我不曾经历这样的苦恼,今后大概也不会。

然而当她来到我的小诊疗室,坐在那张灰沙发上说出“我可能被儿子背叛了。那样一来,我就真的孤身一人了”时,坐在绿椅子上的我顿生感慨:

这是她的苦恼,亦是我的苦恼。

不,或许这是“大家的苦恼”吧。

同样,想换工作却屡屡碰壁的40岁职员懊悔不已地对我说:“我知道,自己已经是想跳槽也没资格的人了,都怪我搞错了前十年的活法。”去不了学校的女高中生哭诉着:“大家都觉得我这种人不在了更好,我好讨厌自己。”害怕被他人讨厌而时刻小心翼翼的职业女性鼓起勇气反击了丈夫:“我讨厌你说的那些话,那让我很受伤。”

我在诊疗室里聆听了无数故事。不知不觉中,我开始坚信:

这是他们的苦恼,亦是我的苦恼。

没错,这就是“大家的苦恼”。

上述几位患者倾诉了来自家庭、职业、自尊心以及伴侣的问题。他们怀揣着不同的问题,身处不同的境遇,为不同的事情而痛苦着。

可是一旦深入体会他们的痛苦,就会听见相似的呼救。

没错,他们都认为自己即将“孤身一人”。

意识到自己遭到了儿子的背叛,懊悔自己30岁时选错了活法,对自己产生了厌恶,正视重要的人对自己做了过分的事……在那些时刻,他们变成了无依无靠的小船,独自被放逐在茫茫大海之上。

此刻,我们正活在极度容易感到孤独的社会里。

现在的社会,已经完全不同于我读高中时的社会。

这二十年里,本该为人们筑起保护网的社会结构逐渐崩坏,本该坚实的社会也不再稳定,仿佛融化成了汹涌无常的大海。我们只能依靠脆弱不堪的小船,在这样的社会里艰难航行。

人人皆为小船,无论是遇难,还是沉没,都得后果自负。再牢靠的关系都有可能断裂,小船们只能独自求生。

当然,这也意味着社会变得“自由”了。既然是小船,自然能自己决定航线。从这方面来说,也有很多好处。只不过,一旦发生变故,就会意识到一件事:

那样一来,我就真的孤身一人了。

年轻时听不见来自社会的海潮声。步入中坚青年期后,那声音很自然地传进了我的耳朵里。

这大概是因为我总算稍稍触碰到了所谓的人间、世道,即这个社会。

我在积累临床经验的过程中,与形形色色的患者相遇,与此同时也在不断克服着自身的生存挑战,试图探索我们活在怎样的时代。这个过程中触碰到的答案,令我终生难忘。

这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我渐渐发觉患者们所倾诉的痛苦中,包含着潜伏于这个社会的痛苦,我看见了这个自由而残酷的社会给人们带来的伤痕。而另一方面,人们带着创伤也努力生存的模样,也令我相信这样的社会依旧存在着温柔的部分。

于是,我学会了依照社会现实进行关于“心”的思考,并开始将心理诊疗视作平凡的存在。年少时梦想成为的心理咨询师是那样帅气,如今也只能选择向现实妥协。我虽为此沮丧,但步入中坚青年期后自然会明白,恰恰是平凡里蕴藏着支撑人生的力量。

我认为中坚青年期的心理咨询师正处于黄金时期的原因就在于此。

诊疗室里进行的只是极其渺小的工作。直面“某人的心”这一最小单位的对象,助其发生哪怕一点点的改变,相比“GDP”或是“温室效应”那些庞大的词语,我的工作简直不值一提。

不过,知晓了自己所聆听的问题亦是“大家”的苦恼后,诊疗这一渺小的工作,在我心中开始与偌大的社会息息相关。

何为中坚?我想,是认识到心与社会如何深刻相连时的你。

*

被放逐在茫茫大海上的小船们——

从诊疗室的阳台望去,社会呈现出如此的景象。

那么,作为心理咨询师,必须提出以下疑问:

小船该如何找到方向,如何继续航海?

换言之,在这自由而残酷的社会里“该如何生存”?

这便是本书的主题。

这也是关联着当今时代及社会的大难题。想找到答案,自然是不容易的。

所以,我想借助你的力量。

请坐在那边的灰沙发上。

没错,我想与你一起思考你的心和你这只小船的去向,这将使我们一起找到答案。

容我重申一遍,我是心理咨询师,我的工作就是听你倾诉,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陪伴患者理清那些极其私人而具体的事情,是我维持生计的途径。

因此,我想用我最熟练的方式助你前进,我想将诊疗室里的流程应用于你。

当然,做法不会完全相同。诊疗室里通常会有两个人,彼此进行感情交织,从而撼动心灵,这是强力模式。

而此刻,我们身处不同的房间里,我听不见你的声音,你也听不见我的声音。

可是我写下的文字也并非完全无力,言语会在心上勾勒出辅助线,帮助你整理自己的内心,看见焕然一新的世界。

如果有越来越多的人像这样倾听与关注自己的心,我们一定能在这个艰难的社会中找到一丝缝隙。

*

好了好了,准备就绪了?那一起来航海吧。

请坐在灰沙发上,看向窗外。

你应该能看见东京的街道吧。地上铺着密密实实的柏油,坚硬的高楼大厦直指天空,巍峨耸立。

不,不对。你应该会看见你生活的街道——那包围着你的坚硬而一成不变的风景。

若是久久地凝视着那里,视野会渐渐变得模糊。这个过程是怎么样的呢?视线的焦点缓缓淡去,轮廓越发暧昧,各种色块也交融起来。

原本坚硬的建筑开始糊作一团。学校、公司以及那条走过无数次的回家路都扭曲变形,你生活的街道乃至你的世界都随着眼前熟悉的风景,一同化作了液体。

接着,夜幕降临了。

试着闭上眼吧。

好,可以睁开眼了。

你来到了大海的正中心,这里是一望无际的海洋。此时正是深夜,月亮朦胧地映在天际,微热的风吹拂着你。

灰色小船轻飘飘地在海面上浮动,你孤身一人被放逐在这里。

不,不对。请看这边。或许因为周围太暗,你看不太清,但我就在这里,乘着绿色小船,漂浮在你的附近。

我是你的辅助船。

那么,去哪儿呢?

总之,先扬起帆,试着划桨吧。

向着清晨,开始夜晚的航行吧。

胡思乱想的夜晚,唯独看不清自己的心。 9EJETARQeuhjLlospXLkKCeRg2xU9Lqpf6nIUNsGsSU5mekDxPJcRIQOHpD5Z0w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