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时间的馈赠

阎真

作家,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省小说学会会长

印象中,2014年在毛泽东文学院讲课的时候,袁姣素拿了本比较老版的《沧浪之水》请我签名,又加了微信,长什么模样,不太记得了。后来,她写了小说作品就发给我看看。我一般是大致浏览,提点儿想法和意见。她也很实诚,认认真真地照着我的建议去修改。整理妥当,仍发来给我看看。之初,我并无特别的印象,学生脸谱多,网名多,联系得勤的也多,谁是谁,有时候都搞不清。但她有个特点,发来作品,定要我给个回复。有时候忙忘了,她会隔几天问一次,让我不得不打开文档,浏览一番。时间久了,我有了印象,也懂得了她的执拗与较真。之后,她发来作品,我也不敢怠慢。我知道自己的意见对她来说,是多么重要!于是,记住了“袁姣素”这个名字。能有这般印象,于人海之中,也很不容易。那个时候,尽管素未谋面,但在网络的交集中,这些温润自如的文字,让我能感应到一个人的执着与模样。

2016年的春夏时节,袁姣素给我留言,说她写了第一部长篇小说,想请我作序。我想到她生活在基层,还能有这般坚持,着实不易,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后来,她到长沙做了文学期刊的编辑,有了新作,仍会一如既往地发给我。2021年,她又写了一部反映高铁发展的长篇小说《白驹过隙》,想请我给点儿意见,并打印装订好,送了过来。我与她在作品中的交往已经有些年月,她的为人和作品风格也大致熟悉,便爽快地答应了。这部小说集《蓼水微澜》辑录的作品,在发表之前,我也大都看过,能得到长沙市中青年作家项目的重点扶持,也是靠作品说话,实实在在,让人服气。我真心地为她高兴。《周礼·考工记》说:“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说的是要做出一件好东西来,需要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四者融合至理想状态,方可成器。而这四个方面的因素齐聚一身,非一日之功,需要时间的“包浆”。我们写作也是如此,需要各种综合因素的参与,和恰到好处的“火候”。袁姣素的写作应是如此,有恰巧的“火候”,有时间的“馈赠”,有她的努力与坚持。小说集《蓼水微澜》收录的是从2014年开始到如今的作品,十年时间,不疾不徐,写得从容,走得稳当,一步一个脚印,经岁月的“摩挲”,竟也有属于“她”的气息了。

袁姣素生长在湘西南雪峰山脚下,她的作品与这方水土紧密相连,有着不可分割的水乳交融。一个作家的创作,在文字的“举手投足”之间,总与胞衣地互为因果。就像鲁迅之绍兴,沈从文之凤凰,张爱玲之静安,莫言之高密乡,等等。《蓼水微澜》这部小说集亦有着浓郁的地域文化特征,其风土人情、文风特质,都与湘西那方神奇的土地血脉相连。从某种意义上看,也是我们湖湘文化的一种传承。在方言的处理上,我很赞赏她的做法。在一篇作品中,穿插那么几个字眼,通俗易懂,既有文化地理的标志性,又赋予文本一种神秘色彩,跟着人物心理与文意理解,不用注释,便可会意。这样有趣又有意味的语言,在小说中不时地亮眼,让人品读之余忍俊不禁,既内里蕴含,又敛容沉思。也许,生活中感性,写作时理性,这两者时而交错融合,亦可搓揉出不一样的风景。

小说的选材,也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记得2014年前后,她发来一个短篇给我看,题目是《我想飞》。故事讲述了一个生长在农村的小人物,父母早逝,经济拮据,靠亲友帮衬和介绍工作养活自己。在乡村环境中,这类底层农民工在成家立业上成为一个难题。其实,这种题材也很老旧,却让她写出了神髓与新意,有一种在粗粝中流淌的唯美气质,读来很有意味,又颇有嚼劲,主人公自始至终的那种“我想飞”,却又“很难飞”的痛楚与矛盾状态,给人一种难言的痛惜感。我当时就给予了肯定,后来果然发表在《西部》杂志,题目改成了《飞翔的嗥叫》。《走卫星》的选材是用了心思的,也有新意,这个题目也有点儿特别,让我心里一动,一口气读下来,这颗卫星果然是用来“走”的。一个“走”字,道出了那个时代的氛围与印记,也树立了一个在处理突发事件时的乡村传统与权威话语的人物形象。在小说语境中,给人一种庄严有序又五味杂陈的交错感。从这些作品中,能感知到她的小说语言是沉浸式的,顺应人物心理与气场,纯粹、干练、有容、有度。有着新式的“古典”,老派的“新意”。耐品,好读,有味。可见,一篇好作品,有“天时,地气,材美,工巧”的因缘际会。

我期待,那属于时间的“包浆”。 JKNdtZSu9FkkEijpQbqcpj9ID/u3OUomAz0YzwRQRLxIr+l2yhGYQbi7Y3+cXtV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