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天津条约》的批准

1860年9月21日,僧格林沁的部队在英法联军进攻之下一败涂地,朝廷“主战派”彻底失去了谈判筹码。 (注13) 于是,恭亲王受皇帝之命前去替换名誉扫地的谈判代表载垣和穆荫。在9月23日和27日致全权特使额尔金勋爵的外交照会中,恭亲王答应了英国方面提出的许多要求。据报道,他的言辞既谦恭又妥协。

9月26日,一名由恭亲王指派的新任谈判代表恒祺前去拜访巴夏礼。巴夏礼曾担任额尔金的副官兼翻译,当时作为一名英法联军的战俘,尚处于被中国人关押期间。据巴夏礼讲述,恒祺告诉他,军机处过去一直认为与外国人谈判毫无用处,因为这只会招致外国人不断提出额外要求,联军进攻北京实际上是帮了朝廷内部极端派的忙。但是,据恒祺说,恭亲王急切期待着尝试推行新政。

9月28日,恭亲王给巴夏礼捎口信说:朝廷已经抛弃了“主战派” 的策略,今后外国人将会受到礼遇和平等的对待。随后不久,到了9月30日,巴夏礼果然收到了朝廷送来的成筐的水果。 (注14)

10月24日,中英《天津条约》最终得到批准,还签署了带有补充条款性质的《北京条约》。 (注15) 对于次日签署《中法北京条约》以及相互批准1858年《中法天津条约》时的现场情况,法国公使葛罗男爵曾做过一段生动的描述。由于法国人对英国特使额尔金持有相当大的误解,认为他冷漠蛮横,所以法国方面为了刻意避免采取这种态度,在签字仪式现场表现得极其热情友好。成群结队、心存好奇的中国民众到现场去围观英法联军庆祝胜利的阅兵队伍,签字仪式现场设在礼部,各方代表都发表了发人深省的现场演讲。 (注16)

11月5日,外国军队从北京撤往天津,此后不久,就离开了中国。 lgLWPyUVwEScO8bv9kdvIJMRv3pGi7SdDTKgmB3OIs4Je5tewsap4TeXZgNHt/v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