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重慶方言音系

一、聲母二十個(含零聲母)
二、韻母三十七個
三、聲調 廣大非入聲區四個調,入聲區五個調

説明:

在聲母方面:

①中古泥母[n]混入來母[l]讀[l]。

②知照係與精組合流,全讀[ʦ]、[ʦ‘]、[s],没有捲舌音。

③重慶話[u]自成音節時讀[vu]。濁擦音[v]來源有三:(1)古微母,如巫、誣、無、毋、武、舞、務、霧、物。(2)古影母,如烏、嗚、屋。(3)古疑母,如吴、吾、五、伍、午、悟、兀。

④清代學者錢大昕提出了著名的“古無輕唇音”之説,認爲“凡輕唇之音古讀皆爲重唇”,即三十六字母中的“非敷奉微”在上古時期皆應讀爲“幫滂並明”。按照此種理論,“由唐入宋,唇音纔明確地分爲輕唇、重唇兩組”,上述例外字並不受重慶方言重唇、輕唇演化規律的制約,一律讀爲“幫滂並明”,只能解釋爲是唐宋以前的古音在現代重慶語音系統中的留存。

對重唇音的保存。如:

孚、孵、伏、附、保、抱、菢[pau]蛋

甫[p‘u]杜~

赴[p‘u]前~後繼

阜[pu]~陽

訃[p‘u]~告

⑤“古無舌上音”。對舌頭音的保存。如:

鑄[tau 214 ]普通話[ʦù]

噇/ [t‘oŋ 42 ]普通話[ʦ‘uáŋ]

⑥全濁聲母清化後大多變成了同發音部位的送氣塞音。

“並母”全濁清化後變成了同發音部位的送氣塞音[p‘]。如:片、篇、駢、諞、婆、拔等。

“定母”全濁聲母清化後變成了同發音部位的送氣塞音[t‘]。如:摶、橦、提、導、濤、綯、跌、

⑦見係字和曉係字。

古漢語中古見曉組的某些字,在今天普通話裏已經讀成了舌面音[ʨ]、[ʨ‘]、[ɕ],但在重慶方言裏仍然保留古音,仍讀舌根音[k]、[k‘]、[h]。

⑧古漢語的疑母字(聲母爲ŋ)在重慶話中洪音前保留舌根音,細音前變爲泥母。這是比普通話存古的特徵。比如:

崖[ŋai 21 ]脚、紅岩[ŋai 21 ]、研[nian 55 ]究、業[niɛ 21 ]績、嚴[ŋan 21 ]絲嚴縫、砑[ŋa 55 ]死、驚鴉[ŋa 55 ]子、艾[ŋai 214 ]、咬[ŋau 42 ]、岸[ŋan 214 ]、雁[ŋan 214 ]、硬[ŋən 214 ]、我[ŋo 42 ]、傲[ŋau 214 ]等字。

疑母細音前變爲鼻音泥母[n],再由鼻音泥母演變爲邊音來母[l]。例如:研[lian 55 ]究、業[liɛ 21 ]績等字。

在重慶方言中,這部分字還保留舌根音的讀法,但有些字實際上是兩讀,我們可以把這部分字視爲文白異讀。

⑨中古匣母字滯後。

重慶話“疑母”三等合口字爲零聲母,“月韻”讀[yɛ],入聲派入陰平。如:抈。

⑩在現代方言中存在古音齒音聲母[s]與喉音聲母[x]通轉現象。“傻”齒音聲母[sa]與喉音聲母[xa]通轉。所以説“傻”[sa]又音[xa 42 ]。“螫”“蠚”音[sɿ],又音[xo]。“赦[sɛ]免”亦“豁[xo]免”符合語音演變規律。又如:“ ”“禪母[ʑ]”齒音聲母轉音喉音聲母[ɕ]。“癠”“從母[dz]”齒音聲母轉音喉音聲母[ʨ]。

⑪見匣兩母古本互通。褌(見母)[k‘uən]—渾(匣母)[Ɣuən]。昆崐琨鯤(見母)[k‘uən]—混(匣母)[Ɣuən]。佮鴿(見母)[ko]—合(匣母)[Ɣɒp]。

⑫“群母”仄聲合口三等字今讀[k]。如:共、跪、逛。

⑬心母開口細音三等字今多讀[s]。如:司、絲、思、斯、死、似、寺、四等。

在韻母方面:

①果攝一等端系字全部讀爲開口[o]。普通話念合口[uo]。

②蟹攝開口二等見系部分字讀為開口呼。例如:街[kai 5 5 ],解[kai 4 2 ]。

③曾攝字[-ŋ]梗攝字[-ŋ]與臻攝字[-n]合流,即只有前鼻音韻母,沒有後鼻音韻母。[-ŋ]>[-n]例如:曾攝的蒸、登、矜、承[-ŋ],今讀[-n]。梗攝的庚、耕、清、梗[-ŋ],今讀[-n]。

④咸[-m]山[-n]二摄字合流,读[-n]音,[-m]失落。塞聲韻尾消失。沒有[-m],只有[-n]。例如:鹹攝的覃、談、鹽、添、鹹[-m],今讀[-n]。

⑤深攝[-m]消失,今讀[-n]。例如:侵、心、林、陰、淫[-m],今讀[-n]。

⑥[uo]韻母,當與[k、k‘、x]相拼時讀為[uo]。例如:國[kuo 21 ],郭[kuo 21 ],擴[k‘uo 21 ],或[xuo 21 ]。

⑦重慶話一些鼻音尾韻弱化以至於消失。如:螃蟹,普通話讀[p‘aŋɕiè],重慶話讀[pan 21 xai 42 ](永川卷),[pa 21 xai 42 ](江津),[aŋ]→[an]→[a]。

續表

⑧重慶話仍然保留了古漢語的歌韻字韻母[ɔ],讀如[o]:

哥[ko 55 ]、歌[ko 55 ]、戈[ko 55 ]、角[ko 21 ]、桷[ko 21 ]、河[xo 21 ]、何[xo 21 ]、個[ko 42 ]、賀[xo 42 ]、盒[xo 21 ]、合[xo 21 ]、和[xo 21 ]、禾[xo 21 ]、荷[xo 21 ]、科[k‘o 55 ]、可[k‘o 214 ]、課[k‘ò 42 ]、殻[k‘o 21 ]、割[ko 21 ]、毻/毤鬌[t‘o 21 ]、餓[o 42 ]、鵝[o 21 ]、蛾[o 21 ]。而普通話受北方阿爾泰語系的影響,促使韻母[ɔ]高化爲[ē]。

⑨灰韻皆韻。

打雷[luei 21 ]、賊[zuei 21 ]娃子、眼泪[luei 214 ]、類[luei 214 ]别、皆[kai 55 /ʨiai 55 ]同、階[kai 55 /ʨiai 55 ]梯、戒[ʨiei 214 ]指、機械[ʨiei 214 ]。

⑩普通話(ü)重慶話[iu]:

欲育[iu]菊局[ʨiu]曲[ʨ‘iu]

⑪普通話(ye)重慶話[io]:

略掠[lio]覺[ʨio]却確雀[ʨ‘io]學[ɕio]

⑫普通話(u)重慶話[iu]:

足卒[ʨiu]族[ʨ‘iu]促[ʨ‘iu]速俗續束[ɕiu]

⑬普通話(ei)重慶話[uei]:

雷蕾[luei]壘磊[luei]類泪[luei]

⑭普通話(ɑu)重慶話[əu];[oŋ]:

褒[pəu]茂貿[moŋ]

⑮普通話(ei)重慶話[i]:

被[pi]眉[mi]

普通話(i)重慶話[ei]:

披批[p‘ei]糜[mei]

其他不規則變化。

乘[sən 21 ]、撞[ʦ‘uaŋ 214 ]、像[ʨ‘iaŋ 42 ]眉像[ʨ‘iaŋ 42 ]眼、犜[dən 55 ]犢。

供、龔 普通話[kōŋ]。見母在今洪音前讀[k],保留中古音。重慶方言見母在今細音前讀[ʨ](白讀)[ʨyoŋ 55 ]。

醫院[uan 214 ] 院[uan 214 ]子 院[uan 214 ]壩

保留唐宋正音:

眉[mi 21 ]毛、脅[ɕia 21 ]孔

古今表達。

重慶話的方言詞彙大部分來自古漢語的表達法,是漢語嫡系的體現,而這些存古的表達法是普通話中所没有的,很多在普通話中棄而不用的漢字往往是重慶話的本字。

躂[ta 21 ]僕爬:出自《玉篇·足部》:躂,他逹切,足跌也。

譑[ʨiau 21 ]:强勢霸道,善於狡辯。出自《集韻·笑韻》:丘召切。譑,弄言。

搣[miɛ 55 ]斷、抈[yɛ 55 ]彎、摘[tai 214 ]下、搊[ʦ‘əu 55 ]、撮[ʦ‘o 21 ]、提[tia 55 ]、抖[təu 42 ]、挨[ŋai 21 ,慢]、呵[ho 55 ,哄騙]、臟肸肸[xi 55 ]。 AxIP4okgjDOfzcSXa2YRogWEHh6nY4Q9fkVPB/8Xww24dbc7pSAvF8M6j/7qZhQ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