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② 。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③ 。
名岂文章著 ④ ?官应老病 ⑤ 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⑥ 。
①杜甫于永泰元年(765)九月上旬雇船,携家离忠州前往云安,启行前一夜就借宿船上。这首诗就是写当夜在船所见所思,也是他最后一首忠州诗。诗中浓缩的人生感怀,确然是又不仅是当夜当处见景生情,情随景溢,而更应当是寄寓忠州两个多月的反思提炼。
②危樯:高立着的桅杆。独夜:颇为孤独的夜晚。开头两句为近观景象,点出了时地环境,也暗寓了个人心境,为后四句书怀张本。
③平野:平坦而开阔的野地。这两句承上而来,写仰望、远望所见景象。由于平野阔,星光就像是由空匝地倒垂而下。由于大江流,月色就像是融入江水一起奔涌。这一感觉十分独特,故浦起龙《读杜心解》赞此两句“开襟旷远”。
④这是一个反诘句,意谓一个人若要追求名闻天下,难道只能靠文章不可吗?实则一句气话。因为正如《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所写那样,他固然有“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的才华自信,却更加“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志在“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殊不知折腾大半辈子,虽有了文名,从政之路却太不堪。所以他心极不甘,却又无可奈何,不能不自发牢骚。
⑤老病:杜甫时年54岁,唐代人平均寿命不及35岁,可以称老了。当时他已患有消渴、风疾(痛风症)以及眼疾、脚疾,真年老多病,故可称老病。照常理,官员年老多病就该退休了,不该想不通的。但杜甫官运不通,并不是因为年老多病,所以他说反话。
⑥沙鸥:一种水鸟。据李时珍《本草纲目》,鸥“在海者名海鸥,在江者名江鸥”。此处当为江鸥。杜甫离成都《去蜀》诗即说:“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可见他对于从政当官,“兼济天下”已完全绝望,从而以鸥鸟自况。天地何其大,沙鸥何其小,他已自知人生渺小。但同时,将沙鸥置于天地之间,足见他仍将以天地为念。此即所书之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