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712—770),字子美,襄阳(今属湖北)人,生于巩县(今属河南)。青年时期游历吴越和齐赵,结识李白和高适。天宝年间客居于长安,应试不第,曾献三大赋以求进用。安史乱起,至德二年(757)四月逃至凤翔见肃宗,得授左拾遗。乾元二年(759)秋弃官入蜀,于成都浣花溪畔筑草堂寓居,得剑南东西川节度使严武关照,任节度参谋,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永泰元年(765)五月离成都,经渝州、忠州而至夔州寓居。在夔州居住一年又九个月,作诗461首,约为生平存诗的三分之一。大历三年(768)正月出峡,大历五年(770)冬逝于从潭州往岳阳的船上,终未能还乡。诗与李白齐名,合称“李杜”,世称“诗史”。有《杜工部集》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