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肃清节士 ② ,
执德寔固贞 ③ 。
违恶以授命 ④ ,
没世遗令声 ⑤ 。
①谯玄(约前45—35),字君黄,巴郡阆中人。少好学,善说《易》《春秋》。成帝永始二年(前15)被益州举荐,入朝对策,任议郎。王莽摄政,弃官还乡。公孙述据蜀称帝,“连聘不诣”,乃赐以毒药相逼。太守章仆登门劝说:“君高节已著,朝廷垂意,诚不宜复辞,自招凶祸。”他慷慨回答道:“唐尧大圣,许由耻仕;周武至德,伯夷守饿。彼独何人?我亦何人?保志全高,死亦奚恨!”遂受药,宁一死。得免死后隐居于乡,不复出仕。《后汉书·独行传》有传。万历《合州志》记载,谯玄晚年隐居于垫江(今合州)。
②肃肃:严正的仪态。清节:高尚纯洁的气节和操守。士:士君子,特指有节操和学问的人。
③寔(shí,音实):通“实”,意为实在是。贞:正,意谓正大光明。
④恶:此指公孙述。授命:交出性命,称赞谯玄宁死不屈。
⑤没(mò,音末)世:辞世,死亡。令声:美誉,美好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