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画云台山记

|东晋| 顾恺之

顾恺之(348—409) ,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物、佛像、禽兽、山水等,被时人称为“才绝、画绝、痴绝”。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画风格独特,线条流畅,谓之“春蚕吐丝”。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存世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和《画云台山记》三篇画论,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传神写照尽在阿堵中”等论点,皆为中国绘画理论中的精髓。

《画云台山记》是顾恺之创作道教故事画《云台山》时谋篇布局的构思笔记,通过这篇笔记,我们可以一窥东晋山水画与人物画的创作技法与构图方式。文章详细山川布势、人物安插、树石形态、人物姿貌等等,指明了画中人物所应该呈现的思想感情和精神状态,为我们了解顾恺之的绘画思想提供了详细的参考。本文对了解当时山水画发展状况,提供了宝贵的文字资料和佐证。

山有面则背向有影。可令庆云 [1] 西而吐于东方。清天中,凡天及水色尽用空青,竟素 [2] 上下以映日。西去山别详其远近:发迹 [3] 东基,转上未半,作紫石如坚云者五六枚 [4] ,夹冈乘其间而上,使势蜿蟺如龙。因抱峰直顿而上,下作积冈,使望之蓬蓬然凝而上。次复一峰,是石。东邻向者峙峭峰,西连西向之丹崖,下据绝磵 [5] 。画丹崖临涧上,当使赫 隆崇 [6] ,画险绝之势。天师 [7] 坐其上,合所坐石及荫。宜磵中桃傍生石间。画天师瘦形而神气远,据磵指桃,回面谓弟子。弟子中有二人临下,到 [8] 身大怖,流汗失色。作王长穆然答问而赵昇神爽精谐,俯盼桃树。又别作王、赵趋,一人隐西壁倾岩,余见衣裾,一人全见。室中使轻妙泠然。凡画人,坐时可七分,衣服彩色殊鲜微 [9] ,此正盖山高而人远耳。

中段:东面丹砂绝崿 [10] 及荫,当使嵃㟞高骊 [11] ,孤松植其上。对天师所壁以成磵,磵可 [12] 甚相近。相近者欲令双壁之内,凄怆澄 [13] 清,神明之居,必有与立焉。可于次峰头作一紫石亭立,以象左阙之夹。高骊绝崿,西通云台以表路。路左阙峰似岩为根,根下空绝,并诸石重势,岩相承以合东磵。其西石泉又见,乃因绝际 [14] 作通冈,伏流潜降,小复东出,下涧为石濑 [15] ,沦没于渊。所以一西一东而下者,欲使自然为图。云台西北二面可一图,冈绕之,上为双碣石,象左右阙。石上作孤游生凤,当婆娑体仪,羽秀而详,轩尾翼以眺绝磵。后一段赤岓,当使释弁 [16] 如裂电。对云台西凤所临壁以成磵,磵下有清流。其侧壁外面,作一白虎,匍石饮水,后为降势而绝。

东晋·顾恺之(传),斫琴图(局部),绢本设色,29.4cm×130cm,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凡三段山,画之虽长,当使画甚促 [17] ,不尔不称。鸟兽中时有用之者,可定其仪而用之。下为磵,物景皆倒。作清气带山下三分倨一以上,使耿然成二重。

注释

[1]庆云:五色祥云。

[2]竟素:满幅画面。

[3]发迹:指起笔,发笔。

[4]枚:《王氏画苑》作“文”。

[5]磵:通涧,指山间形成的流水。

[6]赫 隆崇:指山巍峨险峻,高耸矗立。

[7]天师:指五斗米教的创始人张道陵,信奉此道者尊其为张天师。

[8]到:《中国画学全史》本作“侧”,“到”可以为“倒”字。

[9]彩色殊鲜微:指各种色彩极少而浅淡。

[10]其他诸本均将“崿”作“萼”。

[11]骊:同“丽”。

[12]可:《中国画学全史》本作“又”。

[13]《佩文斋书画谱》及《中国画学全史》均无“澄”字。

[14]绝际:断绝的崖际。

[15]石濑:在岩石上激起的流动湍急的水。

[16]释弁:放开安置于前。

[17]促:紧凑。 g4IB/i3QTTwEwcDpXWeWRiEXqVKLUGF0PmH2AicmzlnZeG66jwIIefw4Z9TlR9t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