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山水诀

|宋| 李成(传)

李成(919—967) ,字咸熙,原籍长安,先世系唐宗室,祖父李鼎于五代时避乱迁家营丘(今山东昌乐),故世称李成为李营丘。李成博学多才,胸有大志,但不得施展,遂放意诗酒书画,后醉死陈州(今河南淮阳)客舍。

李成擅长山水,师承荆浩、关仝,并加以发展,自成一格。李成的山水多为郊野平远旷阔之景,极精于寒林平远,画法简练,笔势锋利,好用淡墨,有“惜墨如金”之称;所画山石如云气吞吐,气象宏博,有如云层激荡卷动,后人称之为“卷云皴”。米芾形容李成的画“淡墨如梦雾中,石如云动”,这种“石如云动”的形象成为以后画家用李成笔法作画的重要风格标记。他和范宽及另一位山水画家关仝一起被称为“三家鼎峙”“百代标程”的大师。宋代以后,世之画家多有学李成画法者,甚至出现“齐鲁之士惟摹李成”的状况。李成的画由于其子孙有意搜罗销毁,其真迹在北宋时已经很少,米芾甚至提出了“无李论”之说。

《山水诀》是一篇绘画技法的口诀,包括画面的经营布局、画面各元素的结构安排等具体的创作方法,算是一篇技法总结,并无特别突出的美学思想,因此多有人认为其为托李成之名的伪作。

凡画山水:先立宾主之位,次定远近之形,然后穿凿景物,摆布高低。落笔无令太重,重则浊而不清,不可太轻,轻则燥而不润。烘染过度则不接,辟绰 [1] 繁絮则失神。发树枝左长右短,立石势上重下轻。摆布栽插,势使相偎。上下云烟,取秀不可太多,多则散漫无神;左右林麓,铺陈不可太繁,繁则堆塞不舒。山高峻无使倾危,水深远勿教穷涸。路须曲折,山要高昂。孤城置之远边,墟市依于山脚。雪天不用云烟,雨里无多远望。山舍仍居隘窄。渔翁要在平滩。朝晴晃朗,暮雨阴昏。舍屋不在多间 [2] ,渔钓有时而作。藤蔓依缠古木,窠丛簇扎山头。高山烟锁其腰,长岭云繄其脚。远水萦纡而来,还用云烟以断其派;怪石巉 [3] 岩而立,仍须土阜 [4] 以培其根。原野旷荡相连,苍山依其低浅。石须圆浑,锋芒八面棱层;木要交叉,挺干四时枯茂。迅风拔木,暴雨崩崖。浅流则岸畔平滩,深间则陡崖直下。耸坡之土必要高,低则地浅;烟林之木亦宜疏,密则繁絮。重岩切忌头齐,群峰更宜高下。孤峰远设,野水遥拖。道路时隐时显,桥梁或有或无。远怕阴昏,近防重浊。颠崖怪石,不用频施;峻岭枯槎,也宜少作。遥烟远曙,太繁恐失朝昏;密树稠林,断续防他板刻。山原峻险,依稀樵迳犹存;崖岸倾危,隐约云林深暗。平川虽远,参差皴染而成;流水泉源,仿佛还多颠扑。布雨路,有明有晦;起双峰,陡高陡低。雾薄明爽,舒晴烟霭,蒙腾欲雨。乔木耸直,蟠屈者一株两株;乱石礌 [5] 堆,奇怪者三块两块。点树叶稀疏间密,皴石脉以重分轻。亭庵不在常施,楼观仍须间作。人物转顾多般,野店犹防相似。气象:春山明媚,夏木繁阴,秋林揺落萧疏,冬树槎枒妥帖。树根栽插,龙爪宛若抓拏 [6] ;石布棱层,根脚还须带土。之字水,不过三转;溅瀑水,不过两重。侵天一道飞泉,涌瀑多湍;彻底翻涛巨浪,浅獭平流。烟波茫茫,云浪浩浩。山无独木,石不孤单。林烟一派便休,古木数株而已。乔木疏于平野,矮窠密布山头。孤烟远自水边,薄霭骤依岩脚。野桥寂寞,遥通竹坞人家;古寺萧条,掩映松林佛塔。春水绿而潋滟,夏津涨而弥漫,秋潦尽而澄清,寒泉涸而凝泚。新窠肥滑,岸石须要皴苍;古树槎枒,景物兼还秀媚。分清分浊,庶几轻重相兼;淳重淳轻,病在偏枯损体。千岩万壑,要低昂聚散而不同;叠 层峦,但起伏峥嵘而各异。不迷颠倒回还,自然游戏三昧。

注释

[1]辟绰:点缀。

[2]间:《古今图书集成》《画论丛刊》作“间”,余本均作“开”。

[3]巉(chán):山势高峻的样子。

[4]阜:土山。

[5]礌:同“垒”。

[6]拏:同“拿”。

宋·李成、王晓,读碑窠石图,轴,绢本,墨色,126.3cm×104.9cm,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857+OkHWJkf7zxyfl4RTTXzpVgJKxd7DdhV7/KEb8DMhKepKtDvAsTf647lKA3O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