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今天很大胆的提出一个问题,就是“此次世界大战给予吾人的教训”。我想提出这样的问题可说很冒昧,但这也是我的率真之处。论理,现在的世界大战还不过是在开始,并未至结束时期,本不应该单凭一些还未有结局的经过事实,把从中有给予吾人教训的论调提出来作为论据,因为时间似嫌过早。所以我今天要声明的一点,是大胆的谈这个问题,作为一个试验性质。
兄弟不是预言家,同时也没有资格预料事物,但是我以为我们从此次世界大战中至少在原则上和理论上要认识其间有若干要点的存在。中国古代有一段话,大概是在几千年前就遗传下来的,它说明人类循环的过程:一个富贵的人,生活很容易趋近奢惰,成为奢华懒惰;奢惰之后,便成为贫贱;贫贱了没有办法,又可勤俭;其结果,又可转成富贵。人类就绕着这个循环的圈子而成为富贵贫贱的阶级。诸位想必都已读过书经,其中有篇文章,历时已四千多年,倡导“勤俭”美德。可见“勤俭”两字早为人类所注重。基于上述的理论,我们对于贫贱者,应予以一种鼓励,因为贫贱并非永远注定了的,只要你肯“勤俭”,便可变成“富贵”;同时,对于富贵者也可予以警告,富贵者生活如陷于奢惰,亦可变成“贫贱”。事实上,我们从此次世界大战中深深地感到此种理论,不仅适用于中国而且适用于全世界人类。
现在我提出下述两事:
一、法国本是世界列强之一,是人类极繁华的国家,有世界第一繁荣的都市——巴黎;法国的一般老百姓虽很勤俭刻苦,但法国社会代表群,都是骄奢成性。以法国优良的处境和它所拥有的近代文明,在此次大战之前我们总想不到会一战!固然,有很多人早已批评法人的奢华,但总想不到很快的会一战而降,把世界上一个最幸福的国家,在此次战争中陷入了惨痛的结局!
二、自去年起,英国促成ABCD反侵略联盟,决心积极帮助中国作战。我们感觉非常同情和感激。可以说我们和它是患难之交。但是英国最近在远东的战事,确令人十分寒心。远东战事发动未久,香港就失陷。而今新加坡拥有巨大的资源,原为英国远东的海空军根据地,竟也一战屈服。照此下去,我们对英国在远东战争的前途实不堪设想!固然最后胜败尚未决定,也许英国在短期内悉力反攻,可以转败为胜,兄弟不愿加以否定。但无论如何,英国在远东七十几天来所表现的战果,使我们不得不惊心动魄!英国能够把新加坡——一个胜败所系的根据地轻轻地丢弃,那么日本拿缅甸、荷印、爪哇等又有何困难?上周,英国舰队在大西洋四面包围了的三艘德舰,竟被深夜逃走,甚至逃逸后还不知道!大英帝国战局前途,真是危险!
据兄弟所知,此次香港的陷落,英军并未好好应战。在上年十二月十日英军即自行在港撤退,而敌军在十二日才入港。又据朋友告诉我,当时香港情势紧张的时候,除英军和印度军外,还有香港岭南及香港大学的学生组织义勇军帮助英国作战。据知英国的指挥官就配置中国的义勇军挡头线,把印度军配在第二线,英军反在最后线!诸位想必知道香港的东边有一个最好玩的娱乐场所,它是很幽美的湾口,当敌人猛攻那湾口时,英军竟坐在沙发上打枪抵抗,一面还吃着啤酒点心,像这样的打法那有不败的道理?我们返顾我们的敌人,它们曾进攻长沙三次受创大败,当敌人进攻长沙第三次失败的时候,日军的主将阿南,于羞愤之余,即切腹自杀。敌将因兵败而自杀报国,英军尚未战败先降。两相比较,使我们不能不为我们这位比肩作战的英国盟友感叹!
兄弟以前曾去过南洋好几次,现在战争所及之处皆曾走到;而那些国家大半都是英法的殖民地,于是我对英法统治南洋各地的情形也就非常注意,并且发生过许多的感想,觉得英法殖民地的政治太腐败,而且发生压迫殖民地太甚。现在我报告一些亲眼见过的事例。
有一次兄弟在缅甸仰光想搭火车去满德勒
,有两个华侨青年要代我去买车票。我说我自己会买。他们就加解释道:先生,你不知道,此地买火车票是需要暗送小费的,假使你知道出小费,出了三等票价就可坐头等票价的位置,否则,你出了头等的票价,而结果给予你的是三等车票的位置的。现在中国的政治已日渐月异,力求改进,当然无此情形,即在满清时代,政治腐败,我想买火车票也不致有“黑市”和送“小费”的陋规,这是英国殖民地政治腐败的情形。
安南
是法国的属地,法国加诸安南种种的暴戾,比任何统治殖民地的国家都厉害;英国对它属地的民众,虽已尽了相当压迫的能事,但仍不及法国应用手段的巧妙和苛毒。譬如法国人对于安南人的压迫:一个安南人坐车行驶路上,若被法国人看见了便有被“逐而代之”的可能。我在安南得到一本书,书名叫“天呵地呵”,是一个安南人用中文写的,痛述法国人对于安南人的各种暴行。中间有一段最惨:就是一个法国人在安南,可以随便闯进安南人的家里强奸安南妇女,但这种行为在法律上并无罪名的!
可是,英法怎样会想到最近遭过的厄运呢?事非偶然,这种事实可以证明富贵循环论的不误!目前我虽不敢断言是否尚有其他国家会有类如英法的事件发生,但是无论如何,事实已摆在吾人眼前,至少是一个法国!半个英国!
返顾我们中国,兄弟认为可用两句话来包括:“就是好的地方真是太好,坏的地方实在也太坏。”好的地方有比较敌人带兵官阿南切腹自杀的举动还有壮烈的史实;坏的地方,有许多也不亚于英军在沙发上开枪同等可痛的事实,而且还有继续发生的可能。兄弟是江苏川沙县人,“八一三”沪战发动,川沙县有一批青年,大都是中学程度的学生,大家激于义愤,组织一个志愿兵团,南汇县亦有一批青年学生组织一个志愿兵团。川沙县青年二十一人,南汇县青年五十三人,他们都自愿同赴某地受训后开赴前方作战。如此青年,不仅江苏川沙南汇两县有此情形,即在其他各省各县亦有此种青年不知多少。去年兄弟为劝募公债前往成都,有一天正在开会,忽然工友递送两张宪兵的名片,说要见我。当时显为踌躇,但终于接见。原来他们两人:一个就是川沙县志愿当兵的二十一人之一,一个就是南汇县五十三人当中之一。他们亲述在京沪线上作战的壮烈事迹和他们当作宪兵的经过情形,我不禁为之感动。“七七”抗战以后,全国青年激于义愤,不知多少,因之牺牲成仁者亦不知凡几。兄弟前次在后方各省,考察政治民情,沿途也碰到很多热烈爱国的青年民众,尤其使我不能忘怀者,是广西青年和四川民众浓厚报国的情绪,民国廿年兄弟以国民参政员的资格因公赴康,至川边一个极小的乡镇,叶小河镇,那里有一所小学校盖在一座破庙里,那天晚上我就住在那所破庙里。第二天一早起来,在乡村一带散步,看见一位老婆婆,我顺便问候了她的早,和她攀谈起来。她说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当兵去了,她的生活非常苦。我问她大儿子有信寄家没有。她说有的。于是我说要了来看,文理不很通,但看了之后竟使我掉泪。信内大意说:他到过一些什么什么的地方,看见许多地方被敌人蹂躏后的情形,心头异常愤恨,所以他誓死非把鬼子赶出去不算人。他并且对妈妈说:因为国家到了这步田地,就算没有生他这个儿子一样,他只能为国尽忠,不能为他母亲尽孝。因此请他妈妈好好抚养小儿子。我问他读过几年书,她就指着那所设在破庙里的小学校说,她的大儿子曾在那里读过三年。其时我们周围已围着许多人,有一个中年人也怂恿着一个妇女叫她把她出征去的儿子寄家的信拿来给我看,那封信的意思和上封信差不多,并且还寄了二十元。他信里大概说:母亲太辛苦了,他恨不能即刻打退敌人,以便回来跪在母亲之前好好的奉养,以赎不孝之罪,现在积了二十元,寄给她使用,以后有钱再寄。而这出征的青年,以前也在那所破庙里的小学校读过书而未毕业。于是我把这两封信都照相下来,回庙之后,感怀不已,在那天竟以整夜的时间含着泪写了一封公开的很长的信给那所破庙里的小学校,表示我的感愧。后来我又决心写了一本书,叫《俗男三种》,现在已经出版了,其中也写了小河镇的那段史实的。以上是我从中国极东的海边到极西的川边,所看到的爱国爱民族的青年,他们只读三年书,就能以身许国,实在使我愈想愈惭愧!兄弟现在所能报效国家的,只有一张口,一支笔,两条腿而已。一个国家的强弱是大家的事,安南亡国,安南人民就做亡国奴,无一幸免。最近香港陷落之后,日本人便强迫汇丰银行的大老板穿红袍以袖扫地,并派印警执鞭后赶,以亡国奴来待遇!中国至今尚能生存与敌抗战,就靠那批青年和全国将士都有誓死不屈的牺牲精神,这是值得我们大书特书的,至于在坏的方面,也有许多人忘了国家民族,甚至做不肖的勾当,见异思迁,或纸醉金迷,拿这些人与前述青年相比,实在问心有愧!
现在我下一个结论:就是因为中国有不知凡几的好青年,好民众,所以抗战四年半还不会亡;但是因为全国并未能个个如此,还有很多的人不争气,所以打的国土只剩这么些!假使今后那些不知觉悟专为自己打算的人一天多一天,那些时时准备慷慨为国牺牲的人一天少一天,那么中国必亡无疑。目前事实摆在吾人眼前的正如一条交叉线:一条线的方向是生存;一条线的方向是灭亡。看我们愿意选走那一条!堂堂大英帝国在百日之前,那里想到百日后的属土会一天一天的沦陷?历史警惕着我们,加紧努力,不要重蹈覆辙,因此要大声疾呼,我们每个中华民族儿女赶快觉悟,拿出各人的良心,破除一切自私自利的观念,否则国家亡了是应该的。因为世界已有许多教训摆在我们的眼前。
刚才说了一篇反话,现在应该说说正面话。我在此次世界大战中得到对于人类社会的认识可以下图来表明:
我以为人类社会一切的中心是“经济”。“经济”是包括物力、财力、土地等等的总称。但“经济”要以政治的力量去运用,要以政治的效力去发展。政治则要靠军事给予保证和培养。那长形的方框,就是精神。军事、政治、经济必须有精神贯通,而后才可相互为用,发生力量。至于教育,就是发动精神的起端。而发展教育,须赖民众。一个国家具备了这样条件,就会强而不衰。不错,国以民为本,但民众须受完善的教育,国家才有希望。今日日本如此兴盛,全系其“军国民教育”之成效;苏联给予德国反攻力量很大,就是因为苏联二个半五年计划收到相当效果。有位参政员莫德惠先生向我说过,苏联五年计划中的最大功绩就是教育的成功!莫先生在民国十七年至十九年前后在苏联三年,他曾任吾国政府所派往订约的特使,他那时看见苏联训练五百万儿童给予特殊的教育,全国采用一律的教科书,采取同样的教授法。现在击败德军的主力军,恐怕就是那些儿童长成的青年!因此我们认为强国的民众必须要受完善的教育,才能改造精神,担任军事、政治、经济的责任,建设强大的国家。兄弟对于此次世界大战中所得到的正面认识是如此。现在当然不敢把它看作定论,将来是否还须补充及修改,未可逆定,我想唯有待将来战事结局后再详写成书,以资参证。
<略>
(文献选自《本行通讯》,1942年第31期,第31—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