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引言

从1857年起,39岁的马克思开始写作酝酿已久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草稿,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Grundrisse der Kritik der politischen Ökonomie,以下简称《大纲》) [1] 。当时,近代的市民社会(die bürgerliche Gesellschaft)已经出现在西欧,西欧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以市民社会为基础试图建构一个崭新的世界体系。面对这一新生事物,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以超人的历史责任感,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完整地勾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及其世界体系的历史命运,预言了共产主义的光辉未来。因此,《大纲》是我们深刻把握马克思的思想体系和历史理论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作为一个东方国家一直没有机会经历市民社会,但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颁布,对私有产权不可侵犯的规定,使私有权、货币和资本等市民社会的元素以其本来面目进入我国人民的现实生活,与我国的社会主义体制交融在一起,并深刻地改变着中国的命运。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社会变化,我们尝试像马克思那样,在他的祖国进入市民社会的那一时刻,也在“概念的高度把握(begreifen)”这个时代,预见中国以及世界的未来。这不仅是中国学人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而且也是上天赐给中国学人的良机,因为毕竟这一切都发生在中国。而《大纲》是我们完成这一使命最重要的理论武器,因为《大纲》是对近代市民社会和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最杰出的说明。


[1] Karl Marx,Grundrisse der Kritik der politischen Ökonomie,Ökonomische Manuskripte 1857 / 58,In:MEGA Ⅱ-1,Ⅱ-2,Dietz Verlag Berlin,1976,1981。参看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HF70swiTLtz1FoMoz2l4l/YgxxryWUxgIwot5ZGvSuYOtZ1xKu9PkNDS0qn348I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