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迅先生《且介亭杂文》中有一篇《从孩子的照相说起》,其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然而奇怪,我曾在日本的照相馆里给他照过一张相,满脸顽皮,也真像日本孩子;后来又在中国的照相馆里照了一张相,相类的衣服,然而面貌很拘谨,驯良,是一个道地的中国孩子了。
为了这事,我曾经想了一想。
这不同的大原因,是在照相师的。他所指示的站或坐的姿势,两国的照相师先就不同,站定之后,他就瞪了眼睛,伺机摄取他以为最好的一刹那的相貌。孩子被摆在照相机的镜头之下,表情是总在变化的,时而活泼,时而顽皮,时而驯良,时而拘谨,时而烦厌,时而疑惧,时而无畏,时而疲劳……”
鲁迅先生甚至连摄影爱好者都不是,但他也总结出问题在于摄影师,摄影师抓拍的是他自己认同的瞬间。
孩子所处的环境变换了,孩子的心理上也就会有变化。摄影师是不同国籍的摄影师,那么摄影对孩子的引导又不同,比如有的摄影师很严肃,有的摄影师爱开玩笑,瞬间按动快门的把握或者说审美不同,所抓拍的孩子的表情就会不同,比如摄影师只抓拍拘谨的表情或者只抓取笑容的表情,那么在画面中,一种看上去活泼大方,一种就看上去驯良拘谨。
树立一个优秀摄影师的成功形象,它能给被摄者信心,取得被摄者的信任,同时也能给予摄影师自身鼓励和成功拍摄的动力。言行是拍摄与沟通中的重点,注重摄影师的言行,关注细节的表现,是最终获得成功人物照的关键。
一个成功的形象是外表与内在相结合的,形象设计的目的不是纯粹为了追求外在美,而是为了更好获得被摄者的信任,便于更好地沟通,辅助拍摄的顺利进行。人像摄影中沟通是关键,而沟通的智慧在于从别人那里去发现,而不是自己竭力表现。有的摄影师话很多,不顾忌被摄者,不厌其烦地说个不停,这是不对的。另外,为了成功建立一个优秀摄影师的形象,你可以先扮成那个样子,直到你成为那个样子,你要相信不可能是可能的。着装也要得体,这对于与被摄者建立信任感是一个良好的开始,同时对自己有信心更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