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影构图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重要的元素,即机位、角度、景别。其中机位分别有高机位、平行机位、低机位3种;角度分为正面角度、斜侧面角度、背侧面角度、正侧面角度、背面角度5种;而景别则是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5种。然而这3种机位、5种角度、5种景别,可以任意组合成一幅画面,那么在同一个地方同一种场景同一个时间,我们通过不同的组合可以拍摄出五花八门的画面,让同一个场景能够产生千奇百怪的视觉感,这就是构图的微妙与神奇。哪怕是一幅很难看、很不入目的画面,也是由这三要素所组成,再美再耐人寻味的画面还是由这三要素组合而成,而在组成的方式中变化多样,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每种元素的基本特质,尤其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视觉,给我们心理上会产生何种情感或者感受。
一、机位
机位顾名思义就是照相拍摄时所处的位置,这里把机位分为高、平、低三种,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俯视、平视、仰视。
(一)高机位——俯拍
高机位能将人群错开,使人与人之间尽量不被遮挡,同时交代景物、人物之间的地理位置,有助于众多对象的表现,丰富空间感。
平日的生活中,我们稍有留意就会发现,街道上、公共场所、电梯内的监控都是高机位,都在高处,包括拍摄汽车违章的摄像头都是高机位,其原理就很好理解了,高机位善于清晰地交代人物之间关系,并且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会有过多的遮挡。
假如你去机场想拍摄一位明星,在场的人非常多,人与人之间几乎遮住了太多的视线,而此时你选择在二楼或三楼拍摄,不但能够拍摄到明星,还能够清晰地交代当时的大场面。
风光梯田,高机位拍摄很常见,我们选择一个山,然后对山下的风光进行俯拍。这样的俯拍视觉,也能给我们“一览众山小”的心理感受,能够带给我们一种可以看清全貌,甚至是把握全局的心理感受。
《海滩边的游客1》 摄影:王美木
《龙脊梯田》 摄影:王美木
高机位拍摄人物头像照,尤其是拍摄女性,很容易带给我们美的享受——瓜子脸。这是由于镜头的成像原理——近大远小,当我们俯视拍摄一位女性的头,她的下巴距离镜头较远,加以“近大远小”的成像原理,最终成像后会显得比实际看到的更小,那么瓜子脸很容易就拍摄出来了。
《小镇记忆》 摄影:王美木
高机位俯拍可以在现场人员较多的时候把一个事件在一幅画面里交代清楚。高机位对人物之间的关系、纷争、手势动作等,都会有较好的表现。
《高机位俯拍卡通效果》 摄影:王美木(高机位俯拍人物,靠近人物头部,广角镜头拍摄,利用近大远小的原理,可以将人物拍摄出卡通画的效果)
(二)平行机位——平拍
平行机位是我们司空见惯的视觉模式,我们平日里的视觉绝大部分就是平行视觉较多,采用平行机位进行拍摄很能给人以亲切自然、平易近人、熟悉的心理感受,也能够带给我们正式、庄重、朴实的心理感受。
平行机位虽然最常见,但假如我们与宠物的视觉平行,采用平行机位拍摄,那么就会获得很新颖的视觉,因为我们平时很少用“狗视觉”去看狗,那么我们采用“狗视觉”平行机位拍摄狗,得到的画面会让人眼前一亮,同时在心里也会感到可爱和熟悉。
平行机位带给我们亲切自然、身临其境的视觉与心理。这种机位无形中的运用可能是最多的,当我们拿起相机、拿着手机拍摄,一般第一选择是平行机位。
《京剧〈刺王僚〉剧照——康万生饰演姬僚》 摄影:王美木
《模特2》 摄影:王美木
《你好……》 摄影:王美木
平行机位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妙用,平行机位除了亲切自然,还能够遮挡一些你不想要不需要的元素,让其不进入拍摄的画面,平行机位很容易遮挡主体后面的人或物,使主体更突出,挪动相机的位置,你就会发现有些物或人被遮挡了,尤其是一些繁杂的物体,使用平行机位是一个很好的遮挡办法,比如在室内若有编织袋或者其他不需要入画的人物之类,可采用平行机位进行遮挡。
(三)低机位——仰拍
低机位拍摄宠物也是别有一番视觉冲击的,前面说到的平行机位足以让宠物照眼前一亮,若是再采用比“狗视觉”更低的视觉,可想而知其画面一定是我们平时极少见到的视觉,那么这样的视觉不但吸引眼球,其视觉冲击力也会让你对宠物的看法在心里有着其他的遐想。
《凝视……》 摄影:王美木
低机位拍摄的海浪,给人有一定的视觉冲击感,拍摄时注意相机安全的同时,摄影师要俯下身尽可能低于海浪。拍摄后的视觉上也能给人一种几乎零距离看浪花的感觉。
《海滩边的游客2》 摄影:王美木
低机位拍摄人物照,容易让人显得更高,腿更长。塑造解放时期的英雄人物时,一般都采用低机位拍摄,以显示英雄的高大、威武、光辉的形象。运用低机位拍摄女性,可以塑造长腿美人的视觉感。
《烂漫花中笑》 摄影:王美木
《跃阳》 摄影:王美木
低机位用于拍摄跳起的人物时,会让跳起来离地面的距离在视觉上显得更高,从而给我们跳跃很高的感觉,而其实并没那么高;只是在超低机位的拍摄下,画面的冲击力,从视觉到心理,会让你感受到一种高高跃起的感觉。
生活中我们可以留意或刻意地拍摄一些低机位画面,尝试一下新视觉,新视觉会给心理一种新的感受。
二、角度
角度主要分为正面、侧面、背面,其中侧面还可分为45度斜侧面、90度正侧面、背侧面。5种角度能带给人正式、肃穆、活跃、立体、遐想等各种情感。
(一)正面
正面照善于表现对称之美,总能带给我们正式、庄重的感觉,同时还能够表现威严、静穆的情感,若是用得不恰当,会表现出呆板的感觉。
我们常见的证件照如:登记照、身份证、结婚照、死亡证明等都是用的正面照,会给人一种非常正式的感觉。
《正面照》 摄影:王美木(正面照善于传达正式、庄重、静穆的视觉感。若被摄者加以适当的动作和情绪,正面照也能变得很生动)
(二)斜侧面
一般来讲45度斜侧面角度拍摄,能产生较好的透视效果,能够更好地表现出主体的立体感、空间感,在人物照中给人更加生动的心理感受。
45度斜侧面拍摄在影楼中应用也很多,它能够比较容易地去修饰脸型,转过去一边的脸会显得瘦小一些,这就可以利用视觉的效果去营造需要的画面。
《夕阳湖边少女》 摄影:王美木
(三)正侧面
正侧面一般是指90度侧面,即被摄者的侧面与相机垂直。
正侧面很善于表现被摄者的轮廓与线条,加之光影效果运用得当,很容易得到生动、有轮廓的立体感强烈的画面。对于表现人物面部尤其鼻子的轮廓线条等,有很好的表现力。正侧面拍摄剪影是非常能够表现其形的。
只要我们留心,不难发现很多孕妇照、人体照和表现女性丰满、表现翘臀、鼻子轮廓明显的照片,都用到了正侧面角度拍摄。在人体摄影中,既要表现胸部丰满,同时还要让臀部有较好的表现力,此时正侧面是最佳选择。正侧面带给我们立体感的同时也隐隐带给我们一些遐想,因为正侧面角度已经不能直观其全貌了,而是将侧面“犹抱琵琶半遮面”似的展示了出来。
《青春的旋律1》 摄影:王美木
(四)背侧面
背侧面介于背面和正侧面之间,其更多的表现力还是画面的整体氛围和意境表现,这和背面角度带给我们的心理感受比较接近,总是能唤起人们对画面中看不见的面目的猜想、遐想,让人对整个画面的意境有一种共鸣,或是对整体表现有一种情感的倾诉。
《回眸1》 摄影:王美木
(五)背面
背面角度一般拍摄人物照用得较多,文学作品有朱自清的《背影》,只看到背影,对背影的描述,总是留给我们无尽的感慨……在摄影中也如此,背面拍摄主要就是带给人无尽的遐想和对意境的联想……
有时候拍摄背面角度,往往会结合远景景别或全景景别进行,使主体与背景融为一体,让人引起更多的联想。
《背影》 摄影:王美木
三、景别
景别就像你对一幅画作裁剪,可以是局部的表现,也可以是宏大的表现,这里以人像照为例列举景别,分别为大全身、全身、七分身或半身、胸部以上、面部或局部……
(一)远景
远景主要表现一种气势,通常会忽略细节,强调整体与氛围,一般一幅画面的元素会比较丰富,给人一种整体的情感表现,给人某种氛围的渲染。
《远景照》 摄影:王美木(远景注重氛围的展现,给人一种整体的情感表现)
(二)全景
全景景别就是将被摄主体的全貌交代清晰,人物照就是拍摄其全身照。在全景景别中,主体的全貌以及主体所处的环境特点,都有所交代,和远景相比,全景景别表现的主体更加明显了。
《全景照》 摄影:王美木(全景在人物照中注重人物全身整体的视觉感,以及展现周边环境会给人以什么样的情感表现)
(三)中景
中景景别拍摄人物照要么裁剪于膝盖之上,要么裁剪在腰部,中景景别更多的是强调画面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以情节取胜。我们经常在新闻图片中能够看到领导人会晤、握手的照片,很多就是中景景别的照片,中景能够看清人物的表情,能够保留人物的肢体语言,对环境相对还能有一点交代,所以中景景别常用作表现“关系”。
《中景照》 摄影:王美木(中景注重人物之间的关系,可以是人与人,也可以是人与周边的环境)
(四)近景
近景更加集中地表现人物的神态,对人物的面貌刻画更加细腻。近景照作为宣传海报,易传达人物的情绪与表情。
《近景照》 摄影:王美木(近景对人物神态有了更好的表现,注重传达人物的情绪)
(五)特写
特写景别只针对被摄者的局部进行拍摄,人像的特写景别,一般是指面部特写或头部特写,特写的核心是传神。
接下来我们可以设想三要素的组合,比如“高机位+广角”:拍摄窗台边或晾衣架容易掉落的物品,会增加人们对此的恐惧与重视。拍摄一名吸毒犯,广角靠近头部,“近大远小”的原理,让头很多,身子更加瘦弱,到腿时就更细,看上去就是一幅病态的样子,当然也有用“高机位+广角”将人物拍摄得很卡通可爱的,这两者就根据具体的场景而定了。
“低机位+广角”:靠近人物自下而上拍摄,会把腿拉长,缺点是容易把小腿照粗。
《人物特写》 摄影:王美木(特写在人物照中易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高机位+标准镜头”:俯拍躺姿人物照易修饰瓜子脸形,给人更多焕然一新的视觉感。
《人物躺姿俯拍》 摄影:王美木(高机位俯拍躺姿人物照更易修饰脸形,崭新的视觉冲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