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生活中,也同样体现在思想文化中。但是,相对于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影响而言,中国的思想文化对国际社会的影响要小得多。尽管中国学者已经做出了许多努力,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发展,但除了少数专家之外,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依然所知甚少。特别是欧美中心主义的偏见,使西方学术界很少关注欧美国家之外的思想文化发展。例如,近年来我们翻译出版了大量西方学术著作,但中国学者的论著在欧美国家用当地语言发表的则凤毛麟角。另一方面,我们则欣喜地看到,随着中国经济影响力的扩大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的文化和学术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许多国外的有识之士已从单纯关注中国经济,转而开始对中国进行全方位的关注,包括关注中国的政治、思想、文化、学术等各个方面。
中国的思想文化本来就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明的与时俱进,离不开学习和借鉴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反之,世界文明的多样化发展,也同样需要融入中国的思想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全人类的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类面临的许多共同问题,需要借助各国学者的智慧和思考来解决。文化的多样性成为全球性的内在要素。因此,本土文化与全球文化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比以前显得更加重要,也更为紧迫。
中国已经在世界政治与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国的问题必然也是全球的问题;反之亦然。了解中国知识分子对当前一些重大问题的看法,以及中国领导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对于国际社会来说无疑是相当重要的;另一方面,同样重要的是,国际社会应当认识到中国思想界的复杂性,中国学者内部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也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本论丛的根本宗旨之一,就是克服中外学者之间简单的“中—西”思维定式。
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重庆出版社和荷兰的博睿(Brill)出版公司决定联合推出这套中英文的《当代中国思想文化论丛》。重庆出版社负责论丛中文版在中国的出版发行,博睿公司负责论丛英文版在欧洲和北美的编辑出版。我们还成立了一个国际编委会,由中国学者、欧洲学者和北美学者一起编选这套丛书,并由阿里夫·德里克(Arif Dirlik)教授和我共同担任论丛的主编。本论丛共分六卷,分别围绕中国学术界和国际学术界共同关注的“民主与法治”“全球化”“世界经济及中国的作用”“和平与发展”“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与文化转型”等六个热点问题,选取近年来中国学术界的一些代表性研究成果,翻译成英文,在中国与国外陆续出版发行。我们力图通过这套论丛,展现中国学者在一些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上的观点和立场,从而让中国学者直接参与国际学术讨论,也让国际学术界更加清楚地了解中国当代的思想文化成果。
编辑出版这样一套中英文双语学术丛书,是一种将全球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新尝试,无论是编者和出版者都面临着许多重大的挑战。从主题的确定、文章的编选和合作的方式,到作者的版权、英文的翻译和编辑的技术,无不充满着困难。没有编者的执着、出版者的魄力和作者的合作,都会功亏一篑。在此,作为丛书的主编,我们诚挚地向《当代中国思想文化论丛》的中外编委和各卷主编、各位作者和译者,特别是重庆出版社和博睿出版公司,以及所有为论丛的出版作出过贡献的友人,表示深深的感谢。
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俞可平
美国俄勒冈大学资深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阿里夫·德里克(Arif Dirl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