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本成果是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合川钓鱼城”摩崖题刻及碑刻文献整理研究》(项目编号:2019YBWX123)的研究成果。本项目组成员一共五人:唐建强、林豪、林启柱、陈勇阳、熊宪光。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教师唐建强、林豪两人主要负责了项目成果专著的撰写工作,两人排名不分先后,并为第一作者。重庆工商大学教师林启柱、陈勇阳两人,以及西南大学熊宪光先生主要负责了项目研究方向指导、调研材料分析、成果校对等工作。同时,该成果也是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新时代我市中小学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9-GX-458)研究成果之一。本研究是对重庆合川钓鱼城摩崖题刻及碑刻的文献整理,搜集了宋代至当代钓鱼城中留存的题刻及碑刻,对其镌刻年代、所处位置、存佚情况、文字内容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考证,并附有图片,较为全面地反映了钓鱼城摩崖题刻及碑刻的面貌。

本研究与前人研究成果相比,大致有以下突出特点:

1.在搜集钓鱼城题刻及碑刻的数量方面超过了前人,共计144方。据笔者调研统计,截至目前,关于合川钓鱼城相关著作中,其对钓鱼城题刻及碑刻收录大多不超过100方。本研究除收录残存待考的题刻及碑刻外,还收录了前人忽略的部分:如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引《舆地碑目》中的东沂尉行之等记游、家渔归题诗记游、王鲁望记游、新南剑州使君饯别;又如朱孟震《河上楮谈》中提及的石头和尚《草庵歌》题刻;再如万历《重庆府志》中何悌《游钓鱼山记》和郑知乐《钓鱼城史迹钞后语》都提到的宋末进士题名记等。以上石刻可能有的已不见,有的尚未发现,但收录于此,则有存史之用及利于继续研究。

2.在题刻及碑刻的文字内容整理方面,做了进一步的校勘和考证,纠正了前人的失误,弥补了前人的一些疏忽之处。如《新建王张二公祠堂记》中的篆书者费颐,因碑刻较为模糊,“願”字与“頤”字相近,前人误识为费愿,经查万历《合州志》科贡,当为费颐。如陈大文的《钓鱼城功德祠》,前人以为是陈大文任合州知州时所立,笔者根据民国《合川县志》及道光《重庆府志》中的相关记载,考证出陈大文只是担任过合州吏目,未担任过合州知州,而此碑是陈大文任重庆知府时所立。还有多处校勘与考证,此处不赘,详见后文注释和笔者按语。

3.对不同时期的题刻及碑刻的特征和价值做出了总结。前人仅是将题刻及碑刻按内容做了大致分类,未见涉及其特征与价值的探究,笔者对此有所尝试,将宋代至当代每个时期的题刻及碑刻的特征和价值做了初步总结,见之后各章。

4.在插图方面,力求真实和清晰,图文并茂地展现了摩崖题刻及碑刻的面貌。前人的著作中虽有插图和拓片,但有的因拍摄原因并不清晰,有的并非每一处都附有图片,因此,本研究除了对少数现已不可见的题刻未配图外,其余皆有插图。又因笔者条件所限,在王坚纪功碑、镇西门旁题刻部分利用了拓片,在梁白泉题诗部分利用了钓鱼城历史文化博物馆中的照片,然而其余插图皆为笔者多次实地考察拍摄而得。

本研究成果是在前人已有研究基础上取得,重点参考了刘道平的《钓鱼城的历史与文化》、钟秀金和池开智等主编的《钓鱼城陈列展示文丛》、王利泽和王中格编的《钓鱼城》、蒋晓春和蔡东洲等编的《南宋末川渝陕军事设施的调查研究》等四部书,还有其他相关文献,除随文有所注明外,在参考文献中也有罗列。另外,合川区作家协会的沈刚先生提供了钓鱼城摩崖题刻及碑刻的部分拓片图,在此一并致谢。

编者
2023年5月 JNJEFGgRVysqzVhzw3tMXLhzalsdNC4Ac46ReurkyYDUwsD8glT+fNWI7/sg1Av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