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部小说,成就一门学问,似乎唯有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其成就了“红学”。
一幅画卷,成就一门学问,似乎唯有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学”。
世人皆知,《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其以长卷形式,生动地记录了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见证了汴京当年的繁荣。
世人甚少知,《清明上河图》的背后,曾经发生的那些血和泪的故事。
从最初的《汴水上船图》,中途的《汴京繁华图》,到最终定名为《清明上河图》,张择端匠心独运,显一代宗师之风范。
从公然抗旨,甘受木枷之刑,不改初衷,为百姓作画,到最终画出《清明上河图》,张择端对艺术的追求,达如醉如痴之境界。
从被囚五国城,忍辱负重,给金人作画,暗地却完成《清明上河图》长卷,到九死一生,逃离魔窟,将《清明上河图》带回大宋。张择端的爱国情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张择端痛心疾首,身感力量微薄,复制了一幅《清明上河图》,清明时节,在大相国寺付之一炬,祭奠为保卫大宋河山而牺牲的诸位英烈!携红颜知己,撞鼎而亡,以死唤醒国人,唤醒偏安临安、纸醉金迷、声色犬马的南宋统治者。
传奇的故事情节,独特的构想,生动的演绎,无论是聚材取事,命题炼意,还是谋篇布局,《清明上河图》同金庸先生笔下的《射雕英雄传》,有异曲同工之妙。
区别是:
郭靖是金庸先生妙笔塑造出的一位民族英雄,他以博大精深的武功,在战场上与入侵之敌搏杀,大刀阔斧,轰轰烈烈。
张择端则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一位伟大艺术家,他以一幅《运石图》,反映花石纲给天下百姓带来的苦难,劝谏宋徽宗罢免花石纲,以一幅《清明上河图》,反映昔日汴京的繁华,唤醒民众,抗击入侵之敌,还我河山。可歌,可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