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在海南岛西线高速公路上疾驰。
我起了个绝早,从儋州出发,开到昌江和接应我的何金龙会合时,时间刚好8点。
40分钟后,我们已进入霸王岭自然保护区的边缘,眼前是一片开阔的谷地,左边有小河从密林深处奔涌出来,右边的灌木和悬崖连接成一个整体的繁茂。
公路上不时有蝴蝶被车轮惊起,怕错过难得一见的种类,我不时停车下去察看一番。又一次停下时,我伸出头看了看左边,立即决定靠边停车——那里有一个横跨小河的桥,桥面上三三五五停着蝴蝶,就像开满褐色花朵的树干。
慢慢走上桥面,靠得近的蝴蝶腾空而起,盘旋一会儿,又到稍远的地方落下。晨光照着桥和下面的小河,也照着空中闪耀的蓝色翅膀。我真喜欢这样的场景,感觉时间只在晨光照耀那一小块里流淌,而阴影里的一切都维持着永恒的寂静。
我拧开了相机的镜头盖,提醒自己开始工作。随着镜头的移动,逐个确认了桥面上的蝴蝶:很不安分地飞来飞去的有两只,一是珠履带蛱蝶,一是宽带凤蝶。其他的蝴蝶,落下基本能待一阵,全是异型紫斑蝶,它们的翅膀偶尔开合,露出正面的蓝色光斑。
异型紫斑蝶
没有特别的,我站起身来,转身往停车的方向走。远远就看见车后面有青白色的翅膀闪动,莫非有青粉蝶?我拔腿就跑。在我的记忆里,这种青白色是青粉蝶独有的,而青斑蝶飞起来是纯青色,不会带上白色。
蹲守青粉蝶(何金龙摄)
确实是青粉蝶,足足有四只,全是雄的。它们在半崖的灌木上来来去去,像一支忙碌的搜索队在拉网排查,坚决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
它们在忙着找什么呢?总是这样急匆匆到处乱窜的德性,唉,我在海南岛多次见到青粉蝶,却几乎没有抓拍到清晰的照片,这些粉蝶中的异类,有着浑圆、结实的翅膀,似乎能永不疲倦地整天飞行。
“继续进山?”不知什么时候,何金龙出现在我身后,估计已经站了好一阵了。
“我再挣扎一下,看看有没有机会。”
就像是回应我的这句话,一只青粉蝶脱离了搜索队,直接飘向路边,那里有些灌木正在开花。
它要访花了!我尽量轻缓地靠近那里,不惊动起起落落的它。刚蹲好,又飞来一只青粉蝶,它们互相追逐着,也会忙里偷闲,打开翅膀挂在灌木上短暂地吸食花蜜。看出规律后,我抓住这样的时机按下快门,一只平摊开翅膀的青粉蝶凝固在我的相机里。
青粉蝶(雄)
青粉蝶(雌)
我心满意足地上车,继续往山上开。
不一会儿,车就到了霸王岭雅加景区大门。停车环顾,这是山谷下来的开阔处,有一溪流藏于售票亭后面的树林中,大门内外都有沙地,杂草丛生,野花点点。
“这地方太好了,我要好好搜寻一下。”
“先把车开进去靠边停了,再去寻。”办好手续的何金龙,见我就要锁车,赶紧招呼。
在景区里停好车,一只凤蝶掠过车窗,让我一惊——这不是达摩凤蝶吗!我蹑手蹑脚地下车,关车门都是轻轻的,一路跟着它。
对不知情者而言,我的动作相当诡异,女门卫飞快地拉开门出来,瞪大了眼睛。达摩凤蝶就在我和她之间盘旋,然后不见了,只剩下我们两个大眼瞪小眼,场面相当尴尬。
“我在追蝴蝶……”我指了指飞远了的凤蝶。
“哦,还以为有蛇。”女门卫松了口气,缩回屋里去了。
无尾突的达摩凤蝶,是著名的观赏蝴蝶,翅的正面和反面色差很大,反面尤其漂亮——前翅黄色黑色斑相间,后翅还多一组棕黄或棕红色的斑纹。因此,它的形象经常出现在世界各国的艺术品和邮票中。
达摩凤蝶
草丛中,我一共找到三只达摩凤蝶,都是残的,只好悻悻回到车边。时间才9点过,阳光并没有铺满整个区域。或许,应该晚点再来。
车继续前行,我保持着很低的速度,有时比人行还慢。我隔着车窗,清点着我们所经过的蝴蝶,罗蛱蝶、幸运辘蛱蝶、白带锯蛱蝶……车道两边树林很密,水声潺潺,我们还路过了一处路口,那里有更幽静的小道,从方向看很可能通往溪河边。
一只蝴蝶像彩叶在空中盘旋,在树上稍作停留,又继续往下飘落。当它在地面停定后,我看清楚了它棕红色的翅面及整齐的白斑。穆蛱蝶!新鲜完整的穆蛱蝶!我在心里轻呼一声,赶紧靠边停车。
因担心惊动蝴蝶,小何坐在副驾位不动。我提着相机远远地瞄准。那是公路的一个拐弯处,路面有落叶和车轮辗碎的无名果实,正是它们的气味把穆蛱蝶从树上吸引下来。
穆蛱蝶
它在地面上小跳着前进,有时竖起翅膀,有时平摊,仿佛在糖果面前蹦蹦跳跳的孩童,人类眼里的肮脏的路面,反而给它带来了爆裂般的快乐。它的开心彻底感染了我,我不忍心打扰它小小的欢乐,远远拍了几张,就轻手轻脚离开了。要知道,这可是我一直想要仔细拍好的蝴蝶,它的华丽令人迷恋,而它的反面我从未拍到。真正喜欢蝴蝶的人,应该能理解我在那个瞬间的克制和退让。
这条路的终点是山顶,但有保护区的关卡拦路,车只能左转停到山庄前面去。
何金龙忙着去了解客房、餐厅什么的,我就悠闲地提着相机在院内走走停停,靠近水池那一带,种了两排扶桑,花开正好,红红的倒映在池水里。
凤蝶怎么会错过盛开中的扶桑花呢?足足有十多只凤蝶翩翩来去,各自使出绝招吸食花蜜。也有眼拙的,直接冲着水池的倒影飞去,眼看要撞到水里了,才急转拉升起来,姿势依旧保持着优雅,仿佛什么也不曾发生。我看得笑出声来,原来凤蝶里也有“二货”。
我观察了一阵,都是常见的,玉斑凤蝶、宽带凤蝶为主,就转身离开。在停车场的阴影里,先后发现了蒙链荫眼蝶和鹤顶粉蝶,后者在积水里畅饮正欢,远不像平时那样敏感。
鹤顶粉蝶
鹤顶粉蝶翅膀闭合时深藏锦绣,形如枯叶,但它一旦开翅,就会露出翅角耀眼的橙红来。它飞起来的时候,那团橙红一闪一闪,好看极了。
鹤顶粉蝶
给小何讲了一通鹤顶粉蝶后,我们沿上来的车道往下走。一路上全是幸运辘蛱蝶,从来没想到这种蛱蝶在霸王岭密度这么大。但是,密度大,只意味着肉眼观察机会多,想用相机记录,却没什么机会,它们太活跃了,即使下地也是沾一下地面就跳起,让你正在对焦的镜头里瞬间空白。如此重复一阵后,我起身放弃。
距离午饭时间还早,我建议取车直接开回景区大门,这个时间点,那里的蝴蝶会很多了,说不定会有一两只九成新的达摩凤蝶呢。
只过了一个多小时,大门内外的开阔地完全是另外一幅景象,平坦的草丛上蝴蝶来往,热闹非凡,售票亭及门岗的后面,同样有中小型蝴蝶起起落落。女门卫已经习惯了我们的寻蝶,对我们进进出出不闻不问。
我开始了高效率的工作。第一件事就是把一大一小装满落叶、水已经发黑的水桶,提到路边向阳处分批倾倒,我对这个过程中散发出的强烈腐败味非常满意。相当于只用了两三分钟就顺手布置出了一个诱蝶点。
接着,我快速记录了安静地停在地上汲水的蝴蝶,它们分为几处,总共记录了7种常见蝴蝶,黑脉园粉蝶的品相在其中算是比较好的,就在它身上多花了点时间。
黑脉园粉蝶
大约15分钟后,走向烈日下的草丛,寻找达摩凤蝶。
果然,早起的都是我这样的残破中老年人啊,睡完懒觉的美少女们终于出现了。一只近乎完美的达摩凤蝶,矜持地穿过几只玉斑凤蝶,落在草丛间的沙地上。
草叶遮挡住了视线,没法拍摄,我默默靠近,等着它起身访花。
阳光,很快就穿透了我顶在头上的皮肤服,仅仅几分钟,就感觉自己不是蹲在草地上,而是蹲在某个燃烧的锅炉里。
我继续举着相机,保持着随时按下快门的状态,不敢整理紧贴在后背的衣裳,因为任何一个微小的动作,都可能惊动这只蝴蝶。
还好,又过了几分钟,达摩凤蝶终于起身,落在了距我更近的野花之上,还给了我角度极佳的正侧面。
刚拍完,又有一只彩蛱蝶飞到附近,我不敢恋战,迅速撤退到售票亭旁边的林荫下,一边喝水,一边把凉水洒在头上、脸上,帮助身体稍稍降温。
霸王岭上某山庄的窗景,铁窗也锁不住的热带雨林
现在是去看诱蝶点的时候了,那些腐败树叶水是否真有蝴蝶喜欢呢?我也很好奇。
远远看过去,泼过水的地面已经半干,有一些小型蝴蝶弄蝶灰蝶之类。待到稍近,我不禁大喜过望——一只完好的燕凤蝶在那里快乐地抖动着尾巴,像骄傲的小公主。
沉迷于汲水的燕凤蝶,是最容易接近的,我很轻松就拍了一组照片。
燕凤蝶
回头一看,何金龙也同样好奇诱蝶效果,来到了我的身后。
“世界上最小的凤蝶,燕凤蝶,很难有机会接近的,你拍一张嘛。”我一遍遍做他的工作。
小何这才勉为其难地蹲下去,用手机拍起蝴蝶来。
餐后,小何问我是否要午休,我连连摇头,在霸王岭的每分钟都很宝贵,我可舍不得用来睡觉。
看他一脸倦意,力劝他回房休息,我正好体验一下独自刷山的快乐。
“我怕你不熟悉路。”何金龙有点纠结。
“线路图我都用手机拍了,这里又是旅游区,放心吧。”
本地人终于被我说服了,略带纠结地回了房间。我背上双肩包,兴冲冲地往栈道方向走去。
山庄的客房是分散的,由小路互相连接,栈道口正是小路汇聚的地方。林荫下,只见栈道口有碎片般的蓝光在闪烁,不用说,这是有灰蝶在那里飞舞。正面翅带蓝光的很多,比如相当常见的雅灰蝶。想到可能是雅灰蝶,我没打算停留,准备直接进栈道。
但是,这只灰蝶突然停在了入口处的灌木上,个头比雅灰蝶略大。定睛一看,竟然是娥娆灰蝶。霸王岭就是不一样,随便停下来的一只灰蝶都不可低估,娆灰蝶属是热带蝴蝶中的大家族,海南岛有十多种。百娆灰蝶翅正面有一对蓝色斑,飞起来亮闪亮闪的,它算是娆灰蝶家族中比较容易见到的种类。
娥娆灰蝶
当时微笑着的我还不知道,和霸王岭娆灰蝶家族遭遇,这只是一个开始。
又一次看到了幸运辘蛱蝶,可能因为是正午,它躲进了林荫中的栈道,在有水渍的木板上吸水。它翅膀紧闭,尤如一只贝壳,反射出淡淡的类似荧光的色彩。
幸运辘蛱蝶
看它似乎不急着离开,我干脆一屁股坐在了木板上,看了好一阵才举起相机。记忆中,不曾有过与这种蝴蝶安静相处的时刻,不管在西双版纳,还是海南岛,我见到的幸运辘蛱蝶个体都活跃极了。
栈道往下延伸,通往水声激荡的溪流。蝴蝶从来喜欢潮湿的溪岸,我加快了脚步,脑海里不断闪现之前见过的溪边的蝶群,生态这么好、拥有众多湿地的霸王岭,该不会例外吧。
但是,例外了,阳光外的溪畔,有潮湿的岩壁和岸边石堆,只有一只珠履带蛱蝶在孤独地起落。我前后左右看了看,似乎又明白了。这是林中狭窄而幽深的溪谷,并不是蝴蝶们最喜欢的开阔溪谷。
从山庄到溪谷的栈道,上上下下,一直通向山顶
山谷清凉处,蝴蝶在树冠上活动,人在下面只能偶尔看见翅膀闪过
栈道走完,还有幽深的步道可供徒步
观赏了一会儿景致,我顺着栈道慢慢往山上走去。
一直走在树荫里,人很舒服,但观蝶却并不顺利,可能是栈道上常年人流量不小,本来应该喜欢这个环境的眼蝶我一只也没看到。透过头上枝叶的缝隙,倒不时看到有蝴蝶在树冠上活动。
那就加油先上山吧,我喝了口水,提速向前,不断超过其他游客,很快就随着栈道进入树冠区,视野变得开阔,终于也能看到蝴蝶了,陆续确认了五六种,虽然没拍到满意的照片,但宜人的风景里逍遥看蝶已经让人欣喜。
走到栈道和步道的交叉处,我放弃了继续向上的栈道,左边的步道落叶堆积,脚印稀少,很显然更适合我寻蝶。
像是为了鼓励我的选择,没走几步,路边的灌木上就出现了两只灰蝶,一只是波灰蝶,几乎没停,另一只是我在栈道口见过的娥娆灰蝶,难得的是,它飞了一阵,竟停到有阳光的地方摊开了翅膀,露出了耀眼的蓝色,这还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家族开翅晒太阳,不禁啧啧称奇。
娥娆灰蝶露出了正面的蓝色斑
黄绢坎蛱蝶——一种小型蛱蝶——统治了近百米的步道,大约有四五只,人稍靠近就飞起,然后倒吊在树叶下继续保持警觉,如此不断重复。实在不明白,它们为什么都喜欢玩这个游戏,我记得这本是某些弄蝶的习性,你们可是堂堂的蛱蝶呀!
黄绢坎蛱蝶
在一个路口,有一小堆砂石泡在水里,有好几只白翅尖粉蝶凑在一起汲水。这种粉蝶,其实在此之前我见到过几次,但都有点残破,唯有这一只称得上十成新,应该是羽化不久的。初生牛犊不怕虎,其他的同伴都被我的脚步惊飞了,它仍然泰然自若地继续大吃大喝。
白翅尖粉蝶
尖粉蝶属,是我比较偏爱的,有些颜值很高,比如灵奇尖粉蝶,又比如红翅尖粉蝶。正这样想着,前方红翅一闪,正是熟悉的红翅尖粉蝶。
红翅尖粉蝶
很可能,它刚才也在那里汲水,只是它更敏感所以更早地飞走了,我才没有看见。
还有机会,我快步追了过去,远远就看见它收翅停在了比我更高的一处树枝上。
到它下面后,我高高举起相机,利用相机翻转屏作参考,终于拍到几张清楚的照片。我立即回放研究,发现它的反面和我在云南看到的区别挺大,记得看过一个资料,说红翅尖粉蝶有好几个亚种,看来,我碰到海南亚种了。
接连看到两种尖粉蝶,还是挺神奇的,这条步道比刚才走过的栈道好太多了。就算比风景,也各有所长,栈道移步换景,幽谷山峰,视野开阔,但步道的小景也能与之匹敌,常有巨石耸立,树根裸露,令人仿佛置身于巨大的盆景之中。
我低头想了一下,又回到那个路口,扩大了搜索范围,“走三家不如坐一家”,古谚语用在探访蝴蝶上,也挺有用。这一次,在距路口不远处,我发现了一只我从未见过的柱菲蛱蝶。
柱菲蛱蝶
据蝶友们介绍,柱菲蛱蝶分布窄,海南容易见到,果然,我也是在霸王岭才一睹真容。仔细观赏了一下,只见它前翅中室的白色棒纹,像被刀劈一般整齐断开,被劈下的尖头还飞得挺远的,实在有趣。
前面是竹林区,还是没见到眼蝶,倒是有环蝶不时掠过路面,潜入下面的林中。
左边出现了一处滴水崖壁,周围的空气吸到鼻腔里也凉丝丝的,我仰着脸看了一阵,突然觉得有什么不对——为啥灌木上方立着几片枯叶?换了个角度,再看,不禁笑了。原来,这里聚集了好几只红翅尖粉蝶,可惜位置太高,没法拍摄。
这时,一辆下山的车停下。有位小伙子从车窗里探出头来,问我在干啥。
“拍蝴蝶。”我简洁地回应了一句。
“好巧,我们也要去拍蝴蝶。”他有点意外的样子。
“你们去哪里拍?”我顺口问了一句。
“景区外,河边,一处有蝶群的地方。”
他这么一说,我瞬间想到前几天在网上搜索霸王岭信息,看到《海南日报》发表了一组霸王岭的蝶群图,其中有一只穹翠蛱蝶(短尾型)让我相当眼馋,赶紧问道:“是不是前几天网上那组蝶群照的地方?”
“是!”回答很干脆。
“带上我,带上我。”进霸王岭大半天了,我还真没找到那组蝶图的环境,原来是在景区以外。
我就这样挤上了陌生人的车,和他们一起下山去了。这是南海网的一个纪录片拍摄团队,他们在保护区拍摄的题材之一就是蝴蝶。
到了山庄,我开上自己的车,跟着他们继续前行。
前面的车到我早上第一次靠边停车的地方,停了一下,竟然右转上了桥,径直向对岸驶去。
我一边跟上,一边眯着眼,顺便看了看桥面,烈日暴晒下,已经没什么蝴蝶了。我心里不禁涌上来一个疑问,蝶群不是常常都在上午出现吗,在晨光刚照到地面的时候,如此烈日下会有蝴蝶群聚?
他们人多,用的是一辆商务车,底盘偏低,在时有石块凸起的土路上开得很慢。
晃晃悠悠开了一阵,我们来到一座小水电站旁,上面还有一户农家。
车到一家农户门前,摄制组开始下装备,看来接近蝶群点了
包括我在内,所有人都换上了加长雨靴,然后顺着一条几乎看不见的小道往河谷里走。
我对蝴蝶更敏感,刚走几步,就叫停了前面的人。就在路边的潮湿处,一只绿带燕凤蝶正在汲水。
绿带燕凤蝶
绿带燕凤蝶汲水
上午我拍到了燕凤蝶,一天之内,见到两种燕凤蝶,是我未曾经历的。
两种燕凤蝶外形相似,一般人很难区分。我个人辨识它们的秘诀是看它们的透明部分,只有“大窗”的是绿带燕凤蝶,“大小窗”都有的是燕凤蝶。
拍视频,比拍照片所花时间更多。他们工作的时候,我前后打量了一下环境,原来,这里是两条小河的交汇处,藏在山丘后的这条小河被一个大坝阻挡后,下面形成浅滩和石堆,浅滩有蝴蝶飞舞,但并不成群,也很少落下吃水。
看了一阵,我终于恍然大悟,他们说的“太阳越大,蝶群越多”,看上去违反常识,却还真是这里的规律。大坝是阶梯形的,中间有数米宽的平台,上面有沙堆和浅洼,重点来了——由于大坝的南边是山崖,即使正午,这些沙堆仍能躲在山崖和树林的阴影中。烈日炎炎,这个潮湿的角落正是绝妙的“清凉餐厅”,就像人们会找空调房待着一样,蝴蝶们自然会群聚于此。
我们涉水而过,艰难地来到这个平台附近,果然见到青凤蝶组成的小型蝶群,散落各处的还有白带螯蛱蝶、文蛱蝶等十来种蝴蝶。没有见到穹翠凤蝶,我略有失望,但还是非常庆幸能偶遇摄制组,否则我自己是不会找到这奇妙的观蝶处的。
青凤蝶蝶群
配合他们工作了一会儿,想着时间宝贵,我就先撤退了。黄昏前,还有几处我看好的点值得观察。
第一处便是我们两车来时经过的一个沙地,我亲眼见到前车过时,惊起蝴蝶纷飞。有一只蛱蝶似乎陌生,以蛱蝶的习性,很可能现在已经回到地面了。
还有20米,我就提前停了车,提着相机慢慢靠近。
那里是一处水坑,我们的车经过时,把里面的水泼溅四处,形成了更大范围的潮湿沙地,此时,已吸引了一个小型蝶群。
我一眼就看到一只和刚才惊鸿一瞥类似的蛱蝶,原来,只是一只此行见过多次的幻紫斑蛱蝶。其他蝴蝶中,最有观赏价值的是一只翅形完整的绿凤蝶,其他的主要是迁粉蝶、白翅尖粉蝶和一些灰蝶。
迁粉蝶
绿凤蝶我虽多次偶遇,但每次都会好好观赏,尽全力拍摄,绿凤蝶属的所有种类都自带仙气,卓然不群。
但这一次,我并没有太好的拍摄机会,它挤在粉蝶和灰蝶中间,只把尾突举到空中。看了一阵,我干脆大胆伸出手指,一只一只地拨它前面的蝴蝶,把它们暂时赶走。好不容易,其他蝴蝶都飞起来了,正当我按下快门时,它突然跳了一下,正侧面变成了斜侧面,接着又腾空而起,追随其他蝴蝶飞走了。这大胆的操作最终只成功了一半。
至此,我默默统计了一下,进山以来见过的蝴蝶已有80多种,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晚餐后,体力消耗空前的我,在床上平躺着休息了好久,晚上8点左右,感觉体力有所恢复,便又拿上手电和相机出了门——我想碰碰运气,看能不能在附近的灌木中找到睡觉的蝴蝶。
就在我出门的半分钟前,门口小道旁,一条小蛇钻进石缝里,当我看到时它只留下一小截蛇身和尾部。遇到这种情况,换一个调皮的家伙,比如福建的大护生,早就伸手捏住它了,可以慢慢将它拖出来验明“正身”。对于蛇,我多数时候只拍不上手,确实也错过了很多机会。
往外走了几十米,就发现情形不对,风声呼呼,树木枝叶摇动,寻蝶变成了不现实的事。我想了一下,径直朝白天发现鹤顶粉蝶的地方走去。
那里有草坪,地势相对低的草坪,或许会有灰蝶停于草尖,相对来说不太受风的影响。
手电筒光,一行一行地扫描着草地,我微眯着眼,在强烈的光线里寻找着那些藏于黑暗中的小翅膀。
没有。还是没有。整个草地快扫完了,仍然一只也没有看到。只剩下最后一个角落,由于开的是最强光的一档,手电筒已经微微发烫。我和手电筒都坚持着,一行一行地继续扫。
终于,一只,两只……更多的小翅膀被我找到。草地是斜坡形的,坡顶是一排灌木,而这里的草尖上,停着很多小灰蝶。
我没有表现出任何喜悦,因为它们看上去就是最常见的酢浆灰蝶。我有点灰心地蹲下,随意拍了几张。
受限于自己的水平,现场我并没看出来,其实并不是酢浆灰蝶,而是毛眼灰蝶。它们和前者虽然形近,但靠近翅膀外缘的斑纹很浅,像打印机打印到某处时没墨水的样子。
毛眼灰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