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有毒中药中毒的诊断

一、中药急性中毒的诊断

1.病史

对于急性中毒病人,详细询问病史对诊断帮助极大。一般本人或陪同人员均能提供初步的中毒药物品种,在询问病史时应注意询问致毒药物的剂量、时间、中毒途径,引起中毒的中药的药源、入药途径、服法、剂型和炮制方法,中毒后出现哪些症状,中毒后经过哪些处理,如催吐、洗胃、应用解毒药物等。同时还应询问既往健康状况、过敏史,尤其注意有无肝肾疾患等,这有助于与当前状况做鉴别,对中毒的严重程度及估计预后均有帮助。

2.临床表现

熟悉有毒中药中毒的临床表现有助于急性中毒的诊断和判断。对于突然出现的呕吐、腹痛、发绀、昏迷、惊厥、抽搐、呼吸困难、休克等异常生命体征而不能用基础疾病解释时应考虑急性中毒的可能。特别是遇到因吃了某种药物后,在短时间内出现(或不同于原发病)症状,且很急,病情迅速恶变加剧,应考虑到“中毒”。要分析症状特点、出现时间和顺序是否符合某种有毒中草药中毒的特征。并进一步根据患者的主要症状,迅速进行重点而必要的体格检查,如血压、瞳孔、心肺检查等,同时立即给予紧急治疗处理。待病情允许时,再进行系统的补充检查和病史询问。

3.实验室检查

(1)毒物检验

尽量收集可疑药物或含毒药物的食品标本(包括呕吐物,第一次洗胃液,尿、便、血样等)及其他可疑品并送检,检查毒物或其代谢产物,阳性结果可提供诊断依据。如果毒物确诊有困难,在抢救的同时,可采集与有毒的植物、动物或矿物药同样的标本并送有关单位鉴定。

(2)一般检查

一般检查包括血、尿、便常规,血糖,血电解质,肝、肾功能,血氧分析,心电图,X线检查等,以了解各脏器功能及并发症情况。

一般有毒中药急性中毒时,医生通过病史、体检及实验室检查等三方面综合分析后都可以明确诊断。但是毒物种类很多,不可能对它们都很了解,不懂的应立即咨询有关权威机构(如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中毒控制中心免费咨询电话:010-63131122)。但千万不可因等待毒物的诊断、追问中毒史及非重点的检查而延误抢救。抢救是第一位的,在给氧、静脉输液、维持呼吸循环的同时,尽快进行排毒解毒治疗。

二、中药慢性中毒的诊断

凡在较长时期内(一周以上)经常地反复使用某些有毒中药所发生的刺激、腐蚀机体或干扰破坏正常生理功能,导致损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现象,称为“慢性中药中毒”。有毒中药慢性中毒的患者,一般都有较长期服药或外用、吸入等药物接触史和较典型的临床表现,理化检查均可发现内脏及组织器官损害,还能够直接检测到药物在部分病人体液中含量过高的证据。

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矿物药中毒,是含汞、砷、铅类中药中毒。

1.含汞类中药中毒

(1)含汞类中药

有朱砂(丹砂)、轻粉(水银粉)、银朱(灵砂)、三仙丹、红升丹、白降丹、九一散,以及朱砂拌用的单味药茯神、麦冬,用朱砂做包衣的安宫牛黄丸(每丸含朱砂0.27 g)、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方中含有朱砂的中成药如更衣丸、磁朱丸、保赤散、益元散、紫雪丹、龟龄集、珍珠八宝散、拔脓净、九圣散、桃花散等。

(2)中毒临床表现

慢性汞中毒一般经过数月甚至1~2年才发现症状。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症候群、汞毒性口炎、汞毒性肾病和汞毒性脑病(肌肉震颤),也可出现皮炎。

①神经衰弱症候群:记忆力减退、失眠、烦躁、忧郁、易兴奋、多汗等。有的患者可出现视力模糊、月经不调、流产、早产。

②汞毒性口炎:起初齿龈有少量出血,后感酸痛、红肿、压痛、似海绵状。口颊黏膜呈棕红色,偶在发炎的齿龈上见到硫化汞的暗蓝色线,称为“汞线”。口舌黏膜肿胀及溃疡,唾液增加,但仍感口干。唾液腺、颌下腺颈部淋巴结可肿胀疼痛。

③汞毒性肾病:食欲不振,胃肠功能紊乱,浮肿,血压不稳,排尿异常(如少尿、尿闭)。

④汞毒性脑病:有明显精神症状,手足及全身可见粗大的肌肉震颤,或见共济失调。

(3)实验室检查

①尿汞定量:高于正常值上限。尿汞正常值上限,蛋白沉淀法为0.01 mg/L,双硫腙法为0.05 mg/L,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为0.005 mg/L。

②周围血象:可见点彩细胞、中毒颗粒、网织细胞增加,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多。

③尿常规检查:可见到蛋白、管型、红细胞等。

2.含砷类中药中毒

(1)含砷类中药

砒石、砒霜、雄黄、雌黄、磬石,以及安宫牛黄丸、牛黄至宝丸、局方至宝散、小儿回春丸、紫金锭、行军散、红灵散、牛黄醒消丸、醒消丸、七味新消丸、黎同丸、外科二味拔毒散、三品一条枪、六神丸、小儿七珍丸、牙痛一粒丸、解暑片、牛黄解毒片、纯阳正气丸、银屑丸、砒枣散、冷哮丸、梅花点舌丹、青黄散、复方青黛片等含有雄黄或砒霜的药物。

(2)中毒临床表现

皮肤接触砷制剂数周,或内服小量砷剂数月,体内砷积累量达225 mg时,可出现慢性砷中毒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神经系统损害和多皮肤黏膜病变。

①多发性神经炎:表现为肢体对称性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灼痛等。继之肢体无力,呈弛缓性瘫痪,行走困难,肌肉萎缩,也可见因膈肌麻痹而致呼吸困难者。神经痛可非常剧烈,以致病人常蜷曲而卧,并可有大小关节挛缩的后遗症。体检可见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减弱,肱二头肌反射、膝反射消失。

②皮肤黏膜病变:皮肤瘙痒、干燥粗糙,毛发脱落,手心、脚底皮肤加厚,口角、眼睑、手指、脚趾、腋窝、阴囊等处可发生皮疹,如丘疹、疱疹、脓疱、湿疹、痤疮样皮疹等,也可发生难愈合的溃疡,少数可致剥脱性皮炎。皮肤可呈青铜色色素沉着,脱发,指甲失去原有光泽及平整状态,脆薄易损,指甲上可出现1~2 mm宽的白色横纹。砷状毒黏膜刺激症状有:结膜炎、角膜混浊、鼻咽干燥、鼻炎、咽喉炎、鼻血、鼻中隔穿孔,以及口腔炎、牙龈炎、胃炎、结肠炎等。

除上述之外,还可发生中毒性肝炎、中毒性心肌炎、性欲缺乏或勃起功能障碍、营养不良、再生障碍性贫血、血紫质病等。

(3)实验室检查

①尿砷检验:定性呈阳性,定量在正常值上限0.65%(mg/L)以上(各地有不同)。发砷、指甲含砷量增高。发砷定量在正常值上限3 mg/100 g以上。

②血常规:慢性中毒可出现白细胞减少,或血红蛋白下降。

③尿常规:尿胆原阳性,潜血试验强阳性,尿中出现蛋白、管型、红细胞碎片等。

④肝、肾功能异常。

3.含铅类中药中毒

(1)含铅类中药

有单味药有青铅(黑锡)、密陀僧、官粉(胡粉)、黄丹、铅霜(铅白霜),中成药有黑锡丹、宣明补真丹、一扫光以及外用膏药等。

(2)中毒临床表现

①铅性面容:面部呈土黄色或灰白色。

②神经系统:早期出现神经衰弱症候群。如头晕、失眠、乏力、食欲减退、肌肉关节痛。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多发性神经炎、铅麻痹(伸肌麻痹),有典型的腕垂、踝垂症。重度病人可出现中毒性脑病,表现为精神及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如失眠、精神抑郁、感觉迟钝、幻觉、谵妄、轻瘫、震颤、惊厥,甚至昏迷。

③消化系统:口中金属味,齿龈铅线,腹部经常绞痛,食欲不振,腹胀,大便秘结。铅线为铅中毒的特征之一,它是体内吸收的铅与齿缝中残留的食物或溃疡组织腐败而产生的硫化铅所致。形成黑色微粒,沉积于口腔黏膜内或舌面,约为1 mm宽的带形,或不规则斑块。在沿尖牙及第一臼齿的齿龈边缘,可以出现蓝色灰色微点。

④造血系统:出现轻度和中度低血红蛋白性、正常红细胞型贫血,或小细胞型贫血。

⑤其他:尚有间质性肾炎,尿毒症,肝肿大,黄疸,月经失调,流产或早产。铅中毒病人在停止摄铅1~2年内,可因患病、酸中毒、饮酒、饥饿、低钙等情况而诱发急性发作,临床上呈潜伏期与急性期交替,遗患无穷。

(3)实验室检查

①血铅测定:正常血中铅量1.44μmol/L以内,若高至4.8μmol/L即出现症状,超过14.4μmol/L往往发生严重脑症状。铅中毒病人血内铅浓度常在0.6μmol/L~10μmol/L之间。

②周围血象红细胞形态变化:表现为点彩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碱性红细胞增多。点彩红细胞超过300个/10 6 红细胞,网织红细胞超过1.42%,碱性红细胞超过0.8%。

③尿铅测定:正常尿铅量上限值为0.08 mg/L。为排除肾功能差异的影响,在测定尿铅的同时,应测定尿中肌酐量。

④尿中δ-氨基乙酰丙酸(δ-ALA)阳性或血中δ-氨基乙酰丙酸脱氢酶(δ-ALAD)活性降低。

⑤尿内粪卟啉增多:正常尿内粪卟啉呈阴性,而铅中毒时则呈阳性。

⑥脑脊液常规:压力增加,糖量正常,蛋白量增多,细胞数可正常或增加,大多为淋巴细胞。

⑦X线检查:长端骨骺有密度增加的厚带,在X线上呈白带状。骨小梁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少量的骨小梁特别明显,与小梁间隙形成鲜明的对比,如蛇皮状。腹部平片也可看到不透光的物质存在。 iyZWsdRA+SK2zMj14GvNKDa0iPsbO7kQGW5sfgvcto1zVh3/rdLJdFQertS1Ni1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