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有毒中药的中毒机制

一、毒性成分为生物碱的中药的中毒机制

1.含阿托品类

白花曼陀罗、天仙子和莨菪等含莨菪碱、东莨菪碱和阿托品生物碱,此类生物碱为M-胆碱受体阻滞剂,其中毒机制主要为抗M-胆碱能反应,能抑制周围交感神经、兴奋中枢神经系统。

2.含乌头碱类

草乌、川乌、附子和雪上一枝蒿等中药均属此类,其中毒机制是过量的乌头碱先兴奋后麻痹各种神经末梢,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甚至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以致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而致死。

3.含番木鳖碱类

马钱子和吕宋果等的种子均含番木鳖碱(士的宁)和马钱子碱,其中毒机制是破坏反射活动的正常过程,使兴奋在整个脊髓中扩散而呈特有的强制性痉挛。

4.含秋水仙素类

光慈菇和山慈菇的鳞茎均含秋水仙碱。秋水仙碱能使染色体停滞在分裂中期,染色体虽然纵裂,但细胞不分裂,不能形成2个子细胞,使染色体加倍。实验证明山慈菇可诱发体细胞遗传损伤,可诱发产生细胞遗传物质损伤。

5.含雷公藤碱类

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均含雷公藤碱,雷公藤碱有剧毒,煎煮时间不够或过量服用本品,吸收后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损害,可引起丘脑、中脑、延脑、小脑、脊髓等器官的严重营养不良性改变;肝脏、肾脏、心脏可发生出血与坏死。

二、毒性成分为苷类的中药的中毒机制

1.含强心苷类

强心苷是一类对心肌有显著兴奋作用的苷类,中毒后主要表现在胃肠道方面,严重时可出现传导阻滞、心动过缓、异位节律等,最后因心室纤颤、循环衰竭而致死。

2.含皂苷类

皂苷有强烈的局部刺激作用,并抑制呼吸、损害心脏和溶血作用。如商陆能刺激交感神经,促进胃肠道蠕动并刺激肠黏膜,引起腹痛腹泻,大剂量可致中枢神经系统麻痹及运动障碍。其毒性物质主要为商陆毒素(三萜皂苷类)和组织胺。

3.含氰苷类

杏、桃和枇杷等的种仁均含有毒成分氰苷(苦杏仁苷),中毒后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4.含黄酮苷类

含有毒黄酮苷的中药有芫花和广豆根等,其毒性作用多为刺激胃肠道和损害肝脏,引起恶性呕吐和黄疸等症状。

三、毒性成分为毒蛋白类的中药的中毒机制

苍耳子、豆和蓖麻子等植物的种子中,均含有毒蛋白,能强烈刺激和腐蚀胃肠黏膜,引起广泛的内脏出血。

四、毒性成分为金属元素类的中药的中毒机制

中药中含金属元素的药物主要是矿物类药物,其中对人体毒性较大的主要有含汞、铅和砷类等药物,有朱砂、轻粉、密陀僧、官粉升汞和砷石等。其中,汞为一种原浆毒,汞化合物对人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作用,并能抑制多种酶的活性,引起中枢神经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汞化合物经消化系统、皮肤黏膜或呼吸系统吸收,入血后释放出汞离子,汞离子与酶蛋白的巯基结合,使酶失去活性,阻碍细胞的呼吸和正常代谢,损害各脏器功能,高浓度时可穿过血脑屏障,直接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蓄积于中脑和小脑神经细胞的核周体内,使各肌群之间的协调性遭到破坏,引起汞毒性震颤。内脏损害的病理改变以肾小球、近曲小管和肝细胞浊肿、肝小叶坏死为著。铅中毒早期即出现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可能是铅离子干扰了脑细胞的能量代谢,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紊乱所致。慢性铅中毒还可发生脑水肿及脊髓前角细胞变性、周围神经炎、肌肉萎缩,齿龈及大肠黏膜会有硫化铅所组成的铅线。铅中毒特别易影响到血红蛋白合成的中间产物卟啉代谢发生紊乱,使δ-氨基-γ-酮戊酸脱氢酶(δ-ALAD)形成原卟啉;又可抑制铁络合酶,阻碍原卟啉与二价铁结合,使血红蛋白合成受阻,血中粪卟啉升高并从尿中排出。铅还抑制红细胞膜三磷酸腺苷酶的活性,使红细胞内钾离子逸出,致细胞膜崩溃而溶血。铅与红细胞表面的磷酸盐结合,形成不溶性磷酸盐,使红细胞脆性增加。严重铅中毒使毛细血管壁抵抗力减低,发生血管痉挛和动脉硬化。 +JoxR+KGsd8dhSrrZL0SDVXJ0k8dvxx66buLBF5QdUFzvT8MHD0LmhpJR5Oh7zM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