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血栓性疾病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

一、概述

血栓形成是一种严重的病理过程,可以导致血管阻塞、血流受阻,进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为了评估血栓形成的风险和诊断潜在的血栓性疾病,实验室检查是至关重要的。血栓的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检查、生化检查、血液流变学检查、凝血功能检查及血栓相关实验室指标检测等。

(一)血常规检查

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血小板计数增高可能提示血液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患者往往存在白细胞计数和血沉增加的症状,但这些变化并非特异性变化。部分患者也可能出现贫血,这可能与血液稀释、溶血反应或骨髓代偿性增生有关。

(二)生化检查

生化检查包括肝肾功能、血脂等多项指标。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这些指标可能发生变化。例如,肝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凝血因子合成减少,肾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血液浓缩和黏稠度增加。高胆固醇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而甘油三酯增高也可能与心血管疾病和血栓形成相关。

(三)血液流变学检查

在血栓性疾病中,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可能导致血流减慢,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可能提示血液高凝状态或血流淤滞,血液流变学检查有助于血栓形成的评估。

(四)D-二聚体检查

D-二聚体是一种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其水平升高通常提示存在血栓形成或溶解血栓的过程。在血栓性疾病中,D-二聚体常用于评估继发性纤溶亢进和血栓形成的风险。正常情况下,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很低,但在血栓形成过程中,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被激活,导致D-二聚体含量显著升高。检测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可以辅助诊断静脉血栓形成,评估溶栓治疗疗效,以及监测病情变化。

(五)抗磷脂抗体检查

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aPL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抗体,与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症等多种疾病相关。aPLs水平升高可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而aPLs阳性还提示可能存在狼疮肾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检测血清中aPLs水平,可以为评估血栓形成风险和指导治疗提供依据。

(六)PC、PS检查

PC和PS是两种重要的天然抗凝物质,它们参与调节凝血过程,防止血栓形成。PC缺乏可能导致血管壁损伤和异常凝血,而PS缺乏则可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检测血浆中PC和PS水平,可以为指导抗凝治疗和预测不良事件发生提供依据。

(七)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可以影响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和血小板功能,促进血栓形成,从而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高浓度的Hcy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并促进血小板聚集,而血栓形成与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密切相关。

(八)纤维蛋白单体

纤维蛋白单体(FM)是血栓形成的早期产物,是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的作用下脱肽后形成的。其在血液中聚合成可溶性纤维蛋白团,并不稳定,容易互相连接,在活化因子和钙离子的作用下,在血液中聚合形成牢固的纤维蛋白多聚体。在凝血过程中,FM检测对血栓前状态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其可用于观察老年人的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倾向,相对于FDP、D-二聚体等指标,FM在血栓发生早期的升高更明显,检测FM指标,能够在早期预测血栓形成的状态。(张辉等,2019)

(九)血栓调节蛋白

血栓调节蛋白(TM)是一种内皮细胞表面糖蛋白,它具有抗凝特性,能够抑制血栓形成。当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或炎症刺激时,TM会与凝血酶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降低凝血酶的凝血活性,并增强其激活PC的活性。被激活的PC具有抗凝作用,可以抑制血栓的形成和发展。因此,TM是使凝血酶由促凝转向抗凝的重要的血管内凝血抑制因子。除了作为抗凝因子外,TM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影响血栓形成。例如,它可以在血管内皮细胞表面与生长因子结合,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从而使新内膜增生减少,防止血管狭窄和血栓形成。

(十)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是由人体内凝血和抗凝血系统相互作用产生的产物,是凝血酶生成的标志物。血栓形成后,在凝血酶的作用下,抗凝物质合成抗凝蛋白(AT),同时通过抑制活化PC和抑制纤维蛋白溶酶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溶酶等作用,使纤维蛋白溶酶原减少,纤维蛋白溶酶的活性降低,从而起到抗凝作用。TAT可以灵敏地反映体内的凝血状况,监测机体凝血-抗凝血的变化,对血栓形成前期和血栓性疾病的早期具有诊断意义。检测TAT的水平,可用于了解血液中凝血酶的生成情况,评估血栓性疾病发生的风险。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凝血和抗凝血系统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以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然而,当凝血系统被激活时,凝血酶的生成会增多,与AT结合形成TAT。TAT升高,表明凝血酶生成增多,灵敏度较高。有研究表明,TAT水平持续升高,则可能提示凝血系统被持续激活,存在血栓形成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以预防血栓形成和血栓性疾病的发生。(Heerink et al.,2021)

(十一)总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活性

总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活性(total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activity,t-PAIC)是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的总活性,可以反映纤溶系统的活性。纤溶系统是身体内溶解血栓的系统的组成部分,当其活性过高时,可以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t-PAIC是纤溶系统中的一种抑制物,可以抑制纤溶酶原的激活,从而减少纤溶系统的活性。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凝血和抗凝血系统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以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然而,当凝血系统被激活时,凝血酶的生成会增多,导致纤溶系统的活性增加。如果t-PAIC水平升高,则可以抑制纤溶系统的活性,从而减少纤维蛋白的溶解,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因此,t-PAIC是反映纤溶系统活性的指标之一,也可以用于评估血栓形成的风险。在临床上,t-PAIC升高可能提示存在血栓前状态或血栓性疾病。

(十二)纤溶酶-α 2 -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

纤溶酶-α 2 -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lasmin-α 2 -plasm ininhibi-tor-1 complex,PIC)是纤溶酶活化后与α 2 -抗纤溶酶结合形成的复合物,是直接反映纤溶系统激活程度的生物标志物,是目前检测纤溶酶活性最敏感的指标。纤溶系统是身体内溶解血栓的系统的组成部分。当纤溶系统正常工作时,它可以清除血液中多余的纤维蛋白,从而防止血栓的形成。然而,当纤溶系统过度激活时,它会消耗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和其他抗凝物质,导致血液中形成“抗凝血状态”,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因此,PIC是评估血栓形成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

(十三)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可以通过血液或细胞遗传学检测方法,发现遗传缺陷和潜在的健康风险。遗传性血栓病多见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AT、PC、PS缺陷症,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和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以及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Hcy血症等。例如,一些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血脂代谢异常或凝血功能异常,从而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基因检测可用来识别这些遗传缺陷,并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预防和治疗建议。

(十四)血栓弹力图

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是一种反映血液凝固动态变化的指标,可以展示血栓形成、稳定和溶解过程中的各组分功能水平,对于评估患者的凝血状态、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的治疗效果,以及指导临床输血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血栓弹力图能反映凝血过程中血小板与凝血因子的相互作用,从凝血因子的激活到稳定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形成,再到纤维蛋白溶解的连续过程中各组分的功能水平。它以描记图的形式将血液凝固过程呈现出来,能提供比常规凝血检查更全面的信息,更有效地评估凝血和血栓风险,判断预后,从而有助于制定更为精准的诊疗方案。

二、影像学检查

血栓的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超声心动图、X线平片、CT及MRI等。超声心动图可以显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评估是否存在心肌受损、瓣膜反流以及心包积液等。X线平片可以显示肺栓塞和腔静脉栓塞等病变。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是诊断血管病变的重要方法之一,可清晰显示血管狭窄、堵塞及管壁改变等,有助于早期发现并确定血栓的部位和范围。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 mography,MSCT)可同时获取多个连续的CT图像,有助于评估肺动脉、静脉等管腔狭窄或完全堵塞的情况。MRI不仅可以显示心肌缺血、梗死等病变,还能提供定性和定量分析,有助于鉴别诊断。尤其是对于心脏内血栓、脑栓塞等情况,MRI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张辉,庄万强,唐毅,等.2019.纤维蛋白单体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预测价值[J].疑难病杂志,18(08):827-830.

HEERINK J S,GEMEN E,OUDEGA R,et al.2021.Performance of C-Reactive Protein,Procalcitonin,TAT Complex,and Factor Ⅷ in Addition to Ddimer in the Exclus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Primary Care Patients.[J].The journal of Applied Laboratory Medicine,7(2)

(编者:龚剑锋) +Mu37PsI7WLQKJQj38FkBShB4/4RhTNG73fXGv8TcWWiEylCiY4cC6Qs1UM17pJ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