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材料、指导语

人在进行复杂的事情时,为什么就不能做得更加简单一些呢?

——德国格言

几乎所有的描画投射法,即使它的解释是主观的、推测的,或者是从象征角度进行的,但至少它的材料和实施方法是需要得到标准化的。HTP测试,亦是如此,有着专门的绘画手册。大多数的学者在黑白画中使用 4B软芯铅笔,而色彩画中使用统一的蜡笔。也就是说,使用标准化工具,使所有的来访者在色彩、质感和基本的浓度上都是一致和平等的,而且还具体规定了绘画用纸的大小。在大多数的测试中,还需要详细记述绘画的过程,测定花费的时间,有没有使用橡皮,以及注意观察来访者的自发说明,表达情绪的行为,绘画中的犹豫和困难,绘画的次序等等。

在以前的章节中,笔者介绍了科赫最后使用的指导语是“请画一棵果树”。科赫其实是期待来访者画落叶树,但同时又担心来访者不能很好地理解“落叶树”,于是用了“果树”这个词语。后来科赫的弟子们注意到了这一点,有的人甚至把指导语改为“请画一棵不是针叶树(除了松树)的树”。在巴克的HTP测试中,他并不特意指定树木的种类,只是说“请尽力画好树木(房子、人物)”,虽然房树人测试与绘画能力没有关系,可是这个指导语很容易让来访者误解成尽量画得要逼真。笔者在这里叙述的指导语非常单纯,通常只是“请画一棵树”,当然也随着情况作些适当的调整。

笔者对材料的要求是画纸的横竖比例要大体一致。比如说在欧洲使用的画纸大约是 21 cm×28.5 cm,在美国的是 21.59 cm×27.94 cm。虽然欧洲的画纸大小和美国的相比显得有些细长,但是笔者认为这对笔者分析空间的使用方法和画纸的领域分析没有特殊的影响。但是由于有些来访者觉得稍微小一些的画纸容易画,所以笔者有时还准备一些和上述横竖比例相同的小画纸。总而言之,无论是针对个人还是团体实施树木—人格测试时,在准备好标准尺寸画纸的同时,笔者也准备一些横竖同样比例的稍微大一些或者小一些的画纸。

为了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绘画和人格之间的关联,笔者很注意收集测试以外的数据,有时还忽视画纸的尺寸问题。尤其在一些特殊人物或者一些专家的聚会上,笔者为了让对方感兴趣,甚至有时还使用古老的信封,或者画着线条的信纸。有些特殊的人物,特别是具有创造性思想的人,人们很难有机会在严谨的测试,或者试验中得到数据和资料。比如在和某个有名人士一起进餐时,如果对方对树木测试表现出兴趣时,这时甚至可以使用餐巾纸。有人也许认为这种非正式的做法缺乏科学性,但这就像一位生物学者在森林散步,偶然发现了一种新植物,因手头上没有“福尔马林收集瓶”,而暂时用“烟盒”代替了,也就是所谓的即兴收集法。

统一使用特定浓度的铅笔,可以比较线条的特征。但是一般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比如说圆珠笔、钢笔、签字笔,以及适合自己浓度的铅笔。绘画作品是自发的自我表现,如果能够让对方选择自由的绘画方法,他的作品将更能反映其特征。如果想比较用不同方法绘出来的画,只要积累了一定经验,也不是不可能的。

笔者认为绘画的过程和解释完全没有关系。在树木—人格测试的初期研究阶段,笔者曾经尝试着观察绘画过程。就像有的学者的观点,关于绘画中的修改和中断等记录,对分析是否有人格问题时还是有帮助的。但是,即使是有问题的案例,只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不用观察绘画的具体行动,仅从树木作品中就能看到引人注目的问题领域。所以笔者针对个人、团体都省去了这个观察过程。甚至只要来访者要求,笔者会同意让来访者回家画。也有的学者认为有些来访者是“隐蔽型”的,他们会尽量不在绘画中表现自我,所以反对这种带回去绘画的方法。这些在空闲的时候喜欢绘画的人,其实他们不是所谓的“隐蔽型”,相反是“暴露型”。笔者甚至认为空闲时候的绘画通常时间比较充分,以推敲为目的的修改即使有些“作弊”嫌疑,都不用在意。原因在于,即使对树木—人格测试的解释系统非常熟悉的这些专家,如果有意想在绘画中掩盖自己的特征,而画一些没有什么问题的树木,也只能在部分领域中实现。

笔者已经陈述了树木—人格测试中不使用颜色的原因。但是有的来访者从家里带了有色彩的树木绘画,甚至有的还是油画作品。笔者在本书中详细说明的解释系统,也不是说不能用到色彩树木的解释中,但是有几点需要除外,比如说树皮的推敲,在黑白画中是有问题的信号,可是在色彩画中就变成是很自然的表达了。

有的学者喜欢在测试的时候让来访者画不止一张,而是数张树木画。他们有的不改变指导语,只是请来访者再画一棵树;有的改变一下指导语,请来访者再画一张。这主要是为了尽量触及来访者的自我防卫状态,而且可以比较两张画的类似程度。笔者主张,为了不给来访者造成不必要的负担,通常在一次面谈中不实施两次测试。笔者还认为在来访者完成绘画以后,询问一些问题也不是很合适的方法。当然不是说排除来访者自发的言语表达和来访者自身对绘画的解释。

为了避免对测试进行解释时的“有色眼镜”,在最初的解释阶段,“半蒙眼分析”最好。所谓“半蒙眼分析”就是只根据来访者的年龄、性别、学历、是否已婚等情况来作分析。当然,如果是被同事委托的测试的话,那还需要清楚委托的目的。有的时候,当来访者画的树木过于抽象,分析者还需要了解来访者的智商指数。而且为了详细解释人格细小的地方,有时还需要了解来访者的生活史。但是要注意,一旦对来访者的其他测试结果,或者生活史了解得过于详细时,容易变得过分强调绘画中的某个局部,或者勉强寻找在绘画中并没有看到的一些“符合”结果。

分析者的有色眼镜在斯潘塞(1969)的著作中可以看得比较明显。斯潘塞在实施HTP时,首先请来访者用铅笔画,其次用水彩画,再次还用蜡笔画了彩色画。这个来访者是个有 15 年海洛因吸食经历,并被逮捕过两次的 35 岁的电工。这个电工拥有非常优秀的艺术才能,现在还常常练习瑜伽和冥想。下面先介绍一下斯潘塞对这 3 张树木画的分析,再加以别的说明。

“铅笔画和水彩画、蜡笔画的相同点是,这位来访者不仅常常尽量避开和周围人的接触,还非常以自我为中心,很过敏,并有些大男子主义。从地面到天空的流动,也就是说现实和空想之间的流动很显著。这也可以说他被情绪冲动的火焰所左右着。从 3 张绘画中共同反映出来的自我显得很僵硬,这是治疗的最终效果将不会太好的前兆。”

当然,语言的描述不能代替视觉的印象,我们可以用以下的描述来加以说明。3 张树木绘画都是优雅的白杨树,彩色的两张与铅笔画相比,火焰的形状显得很生动直白。3 棵树在各自的画纸中占着合适的位置,并且树干保持着平衡,描画得非常立体。从扩展开来的根部来看,由于来访者是长期服毒者,以前还曾经酗酒,可以推测他让自己安定下来的欲望非常强烈。另外,还可以观察到多个人生危机指标和希望拥有足够稳定的自我防卫系统来对抗母亲影响的欲望指标。但是从至今为止的HTP研究中人们可以发现,不存在支持自我中心、过敏、“被情绪冲动的火焰所左右着”的状态以及大男子主义的有关结论。也许在某个资料中曾经指出,画白杨树的人比较善于调整自己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但这和自我中心有着本质的不同。最奇妙的叙述就是,从地面到天空的流动意味着现实和空想之间的能量流动。这 3 张画,每一张都仔细描绘了根部和地面的部分,并且没有超出画纸,树木本身就是从地面伸向空中,这是很自然的事情。最后每棵树都显得很僵硬,“反映出自我很僵硬”,之所以得出治疗的最终效果将不会太好的结论,可能是由于这 3 棵树没有表现出什么变化的缘故吧。这和哈默(1969)的观点正好相反。哈默认为黑白和彩色画中间存在一定的一贯性,而且彩色画比黑白画显得良好,这恰好是治疗效果良好的前兆。

这个来访者不是精神病患者,如果换个角度来看他的问题,我们可以认为他是个能够很好地适应周围环境的海洛因的长期服用者,估计他没有打算把这个嗜好戒掉了。那么,他的问题在哪里呢?首先在于他长期地服用毒品,而服用海洛因是违法的,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也认为这种不良嗜好和情绪不稳定有关。

如果只是根据“35 岁的电工”这个信息来分析绘画本身的话,是不会轻易得出斯潘塞(Spebcer)的结论和叙述的。这些结论来自斯潘塞对海洛因嗜好的认识和来访者不认为不良嗜好是精神疾患的表现(斯潘塞称之为“合理化”),以及斯潘塞注意观察到了来访者在空闲的时候喜欢绘画和冥想这种内向的习惯。

总之,我们要注意绘画测试在成套测试中的地位,充分发挥绘画测试的长处,尽量不要被事先的过多知识所左右,客观地建立起几个假设的分析。在观察、分析和综合了绘画以后,我们还应该讨论其结果和其他的资料是否相符。 2dZSRg/BJRY0ZO1BTMSATf34OJOsnrDNNcSo9qkJ3h849DldAXHk7SXdVPO0QaB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