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1
武夷山寻蝶记

从武夷山机场出来,就感觉进了火炉,阳光明晃晃的。我眯着眼,好不容易才适应过来。走到停车场,很容易就和接我的江师傅接上头了。

江师傅出身桐木关的茶农世家,做得一手好茶,开的民宿是自然考察爱好者的据点。桐木关属于正在筹建中的武夷山国家公园,路卡多,管理严,怕江师傅担心,我上车就主动介绍说,我是办好了进山许可证的,此行是为生态环境部的一个科研机构做蝴蝶调查。

“蝴蝶呀,多得很。”江师傅笑了。

进山的路比想象的好多了。网上搜到的信息说这一带在修路,我运气好,路在前两周刚好修完。看着不断延伸的崭新路面,心里有一丝窃喜,对蝴蝶来说,新修的路散发出的气味简直无法拒绝,徒步见到蝴蝶的概率会更高……只是,武夷山正处连晴高温,这样的异常气候,会不会影响到蝶情?

到了桐木关,把行李扔到房间我就出门了,趁着夕阳还在,四处看看。光线其实已向上拉升到林梢,我所处的峡谷半明半暗,只有几缕光线,从山脊的缺口斜射过来,投在道路一侧的石壁上,吸引着此间的蝴蝶。它们在那一带你来我往,享受着今日最后的阳光。对一些老迈的蝴蝶来说,也可能是最后的阳光——我脚下就有一只死去的连纹黛眼蝶,颜色暗淡,但翅膀倒还完整。

斐豹蛱蝶、黄钩蛱蝶、散纹盛蛱蝶、连纹黛眼蝶……我挨个确认着飞着的蝴蝶,都常见。

喘了口气,收起相机,又去岩壁上寻找野花。忽地笑正逢花期,披散着黄金般的花瓣。地菍放低了身段,假装自己是草本植物,把花朵密密地铺满了山坡。终于有了发现,我在一处潮湿的石缝里发现一种苦苣苔科的植物,紫色花萼组成伞形花序,骄傲地从悬崖上探出头来。真好看啊,我推敲了一下,应该是我从来没见过的马铃苣苔,微信植物群里有福建的朋友发过它们的照片。

马铃苣苔

晚上没去山路夜探,和主人一起享受了关内传统的松香红茶,很早就睡了,我得养足精神开启一连几天的徒步之行。

代表山民耕作区的竹林和代表原始森林的树冠在空中相处融洽

次日8点,江师傅就带上我出发了,目标先锋岭。此时,阳光已经越过树梢,投射在道路上,勾勒出层次分明的写意画。车辆在变幻不定的写意画里行驶,一路上都能看到蝶翅闪动,让我保持着轻微的激动。

一路上我都忍住,没有叫停。反正今天的计划,就是在先锋岭附近观察后徒步下山,应该还有机会看到这些蝴蝶。

8:45,我们到达了先锋岭最高处,这是一个小山头,中间是一个眺望塔似的建筑,建筑大门紧锁,四周有脚手架包围,估计在维修中。

江师傅离开后,整个山头就剩我一人。我放下双肩包,取出相机,正准备搜索一下,就见正前方上面的树梢处,有一些黄金般的碎片在闪动——几只蝴蝶翻山而过,黑色的翅膀上有着明显的黄斑。

斑粉蝶!我在心里惊呼了一声。这是一个颜值惊人的家族,20多年来,我在各地共记录到七种斑粉蝶,与每个种类的初遇都让我激动不已。

可惜,它们惊鸿一样飘过,就不见了,不给我更多的观察机会。树梢上方,还有一些凤蝶在飞,没有要下到地面来的样子。我把视线收回到尚处在昏暗光线中的身边灌木,还是先找找眼蝶吧。

每次刚开始寻蝴蝶的时候,都发现自己的视力不够好,蝴蝶在被我的脚步惊起前,总是看不到它们。我总是需要半个小时左右的适应过程,而在一天徒步结束前,是我最敏锐的时候,能轻易发现隐藏得很好的目标。

今天又是这样,我的脚步在落叶堆积的一个角落,惊起了两片落叶——两只落叶色的蝴蝶,就从身边飞走了。反面昏暗,正面鲜艳,莫非是曲纹黛眼蝶?我咕噜了一声,沿着环形小路继续搜索。

在一丛竹林角落里,我拍到一只蒙链荫眼蝶(有新研究提出此种为黄荫眼蝶的夏型,本书暂不更新),如果不是蹲下来寻找窜进林中的一只灰蝶,还看不到它。暗自庆幸,这只和我在重庆常见的同种类略有区别,色型差异挺大。它翅膀上复杂的图案,像一幅棕色墨水绘出的深奥地图,似乎想呈现遥远的宇宙某处的景象。我蹲到双脚发麻,还舍不得离开,总觉得还没看够。如果我知道,之后的一个清晨,我会陷入这种蝴蝶的包围,我还会不会那么专注地久久注视?

蒙链荫眼蝶

在山顶转了两圈,除了一些常见的蝴蝶和昆虫,没有更多的发现。我背起包,开始一天的徒步。

才走了几分钟,一只急速来回飞动的硕大弄蝶就挽留住了我的脚步。这架“小型直升飞机”,有着极高的机动性能,一会儿拉升到树顶,一会儿又俯冲下来,能悬停,还能一个翻身停到树叶背后。它只让我观赏,不给我拍摄或确认种类的机会。观赏了十来分钟,我知趣地放弃,继续往下走。

走完了盘旋下山的支路,来到贯穿整个武夷山国家公园的大路上。这条路从保护区科技楼出来,经过挂墩山路口、先锋岭路口、大竹岚路口再通往邵武。我把大竹岚留给后天,左转往科技楼方向(江师傅的民宿距科技楼不远),准备在这七八公里路上消磨一整天,路边全是美丽的山林,值得!

但是,但是……我走了好几百米,阳光已经完整地覆盖了路边,我的脸被晒得发烫,除了有几只灰蝶,我没有发现值得仔细观察的东西,刚才过来时蝶翅闪动的景象也不见了,这可是夏季的武夷山啊。

难道是反常的连晴高温,改变了蝴蝶们的行动规律,它们只在清晨的清凉中才来到大路上?我得改变策略,看看它们是如何避开烈日的。

这么一想,我就放弃了充满泥腥味的开阔的大路右边,去到大路的左边,那边有排水沟,总有从岩石中汩汩浸出的泉水,被收集到沟里。探头往沟里一看,乐了,原来它们躲到这里来了,沟里三五成群的,全是蝴蝶,非常安静地在那里吸水。我的突然出现,惊动了它们,它们四处乱飞,一片慌乱中,我认出其中一种是黑斑荫眼蝶。

来不及懊恼,因为还有一只胆大的弄蝶继续待在石壁上大吃大喝,给了我充足的时间拍摄。它中等大小,前后翅上都有半透明的白斑,就像在小小的翅膀上安装了毛玻璃窗子。这是我没见过的物种,有一种惊喜像滴进瓶子里的墨水,在我的快门声中欢乐地扩散向整个身体,直到里面的所有角落。

有水的人工排水沟里有蝴蝶,那么,那些从大路旁延伸而去的小路和溪流,才应该是寻找蝴蝶的最佳场所吧。

我决定加快徒步速度,在大路上快速通过,把时间花到那些充满阴凉和水汽的场所去。这个策略果然奏效了,在路边一个小水潭边,我再次发现了蝶群,当然,它们不是密集地挤在一起,而是分散在水潭四周,有的吸食潮湿落叶,有些在露出水面的石块上享受树林过滤后的阳光,有的,则驱赶着别的蝴蝶,为独享一小块鸟粪而战斗。

和刚才意外遭遇排水沟的蝶群完全不同,这次我是有备而来,我轻手轻脚缓慢地进入这个空间,几乎没有打扰到它们。我小心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接近蝴蝶需要如此,二是武夷山多蛇,夏季的水边也正是它们的最爱,没看清楚前不能贸然下脚。

轻松记录到七八种蝴蝶,可惜多数有点残破。最有观赏价值的,是那只在石头上发呆的深山黛眼蝶,翅膀新鲜完整,后翅的眼斑像一串带着光亮的菩提子,让人百看不厌。快离开时,又在一块石头的背面,发现了峨眉酣弄蝶、钩型黄斑弄蝶,它们在水花四溅的流水边聚精会神地吸水,那神情就像是在说:世界再大,我也只喜欢这一处;食物再多,我也只喜欢这一口。我的拍摄一点也没影响到它们。不知不觉,我在这个小水潭边待了40多分钟,非常忙碌而又惬意的40多分钟。

深山黛眼蝶(雄)

黄须弄蝶

峨眉酣弄蝶

钩型黄斑弄蝶

接下来的小岔道,都没有刚才的小水潭收获大。

快到正午的时候,我从一个小树林回到路上,眼见一只黄色的蝶如一片落叶,轻盈地听任重力的吸引,摇摇晃晃落到大路中央。一般来说,刚落的蝴蝶比较敏感,要等到它们进入贪婪的吸食状态后,才更容易接近。我停住了脚步,远远地观察着,看清了那里有一条“路杀”的蛇,几乎被来往车轮压成了蛇干。

等了几分钟,我觉得很有把握了,才慢慢接近。运气特别不好,我正要进入最佳拍摄机位时,一辆满载竹子的大货车轰隆而至,把我逼回路边,蝴蝶也在强大的气流中不见踪影。

回放了远远拍到的几张照片,我不禁大吃一惊,原来这是一只黄帅蛱蝶,没想到南方的武夷山竟然有这货。黄帅蛱蝶的翅膀,是把黑黄两色的组合用到极致的伟大设计,很多年前,我在江津四面山首次拍到这种蝴蝶时,就对此赞不绝口。

黄帅蛱蝶

我很不甘心地站了许久,仰着脸,希望看见这片神奇的黄叶再次从天空落下,但是,上面只有蓝天白云,不见蝶踪。

肚子“咕咕”叫了起来,我只好继续往前走,往右钻进了一条小溪边,在溪畔享用自热饭,也顺便清凉一下。

水流到山脚,小溪变得缓缓的

等自热饭熟的时候,又见到早晨出现在树梢的斑粉蝶,这次是单独一只,沿着溪流从山上往下飞,没有一点要停留的意思。我基本看清了它的特征,很像艳妇斑粉蝶,这是一种广泛分布的斑粉蝶,在福建能看到的应该是艳妇斑粉蝶广东亚种。溪边蝴蝶不多,只看到一些灰蝶和弄蝶,比较少见的现象是,竟然有几只天牛也飞到溪边来吃水,生活在树上的它们,也被晒得缺水了吗?我记录了其中的一只黑角拟瘦花天牛,不是为颜值,而是它就在我的脚边。

黑角拟瘦花天牛

把垃圾打包好塞进双肩包,回到路上,继续徒步。前面不远处,有一小块黄色闪了一下,就不动了。黄帅蛱蝶!原来,那里也有一条“路杀”的蛇。这只黄帅蛱蝶吸食得很投入,只顾自己拖着长喙转来转去,根本不理我。我不介意,我只需要在欢喜中不断按下快门。

我已经走出原始林区,来到竹林和茶山范围。竹林是很多眼蝶的栖息之地,我找到一条竹林小径,走了进去,这是一条伐竹人的必经道,一会儿就有两位山民扛着长长的竹子路过,奇特的是,就在他们忙碌的脚步经过处,却有一只箭环蝶,飞起又落下。环蝶都是羞怯、敏感的种类,总是和人保持着足够远的距离。这一只却非常反常,我没有急着靠近,耐心地远远观察了一下,发现不只是这只箭环蝶,还有两只黑斑荫眼蝶和一只银灰蝶,也在那一带起起落落。原来,经过的山民踩碎了地上的落叶和野果,散发出了能吸引它们的气味。

华西箭环蝶

黑斑荫眼蝶

不远处,还有一只奥倍纹环蝶,一袭旧衣,超然地停在蕨叶上,似乎对几米外的红尘生活失去了兴趣,只顾沉浸在自己的回忆中。

奥倍纹环蝶

当我回到主路上,发现一只黛眼蝶很奇特,它的触角旁还有两根细长的丝线在舞动。我正在困惑,黛眼蝶飞走了,那两根细长的丝线还在原地。我好奇地凑近一看,忍不住笑了,一只螽斯正大摇大摆地横过公路,这是一只分布不算广的歧尾鼓鸣螽,刚才,它凑巧和蝴蝶的身影叠加在了一起。

歧尾鼓鸣螽

不知不觉,我来到通往挂墩山的支路口,次日要完整走一遍的路。我有点好奇,也有点担心值不值得在这条路上开销一天的时间。感觉体力尚可,干脆走进去摸摸底吧。

走了200米,就走不动了,这是开阔的茶地突然变窄的地带,右边还有一个瀑布式的流水处,只是水太小,只顺着岩壁汩汩而下。岩壁下的清凉,和外面的炎热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国度,正是蝴蝶们避暑的好地方。

大致观察了一下,就看到被我的脚步惊起又落下的孪斑黛眼蝶、银豹蛱蝶,还有几只弄蝶在空中窜来窜去。没有急着出手,我很有耐心地继续扩大观察范围,想看看还有无更有价值的目标。突然,我的心狂跳了几下——岩石上的那只更小的黛眼蝶,正是我苦寻多年的重瞳黛眼蝶!这种蝶后翅最大的眼斑有两个瞳点,非常奇特。我在重庆江津的四面山,三次相遇,三次失之交臂,未能记录到它清晰的影像。没想到,在千里之外的武夷山见到它了。而且,它如此安静,很容易就进入了我的镜头。

银豹蛱蝶

重瞳黛眼蝶

当天的徒步有18公里,我不觉得累,毕竟是充满兴奋和惊喜的一天。晚餐后,发现不远处有人灯诱,忍不住提着相机去围观了一下,顺便记录了广泛分布在我国南方的越中巨齿蛉和雌性的平齿奥锹。

越中巨齿蛉

平齿奥锹

早上8点过,江师傅就把我送到了挂墩村,一路曲折陡峭,但似乎路并不长。

挂墩可是个在生物圈大名鼎鼎的地方,据我的好友,福建自然摄影高手大护生介绍,武夷山是近千种模式物种产地,而最为集中的就是挂墩。19世纪,法国博物学家、神职人员阿尔芒·戴维德在此进行生物考察,发现了很多世界新物种。

和大护生讨论完,我突然想起,2021年我在贵州十二背后旅游区拍到一种弄蝶,后来鉴定为挂墩弄蝶。人未到挂墩,和这名字已经在野外相遇了。

从挂墩村下山要经过一片竹林

现在,我就在挂墩村里走着,身边有清澈溪水穿茶地而过。远处的环状高山,才是挂墩山的最高处。想起100多年前阿尔芒·戴维德也曾在此仰望,顿觉周围的树木和飞鸟有点虚幻。

我喝了口随身携带的茶,有点纠结要不要花两个小时去爬最高峰。把昨天寻蝶的经过梳理了一下,我决定放弃,连晴高温天气,还是到有阴凉的潮湿地带更有收获。我果断转身,穿过村庄,往山下走去。下山这三四公里,加上中间的小道,值得消磨一整天。

刚走到村口,一只灰白色的蝴蝶从我眼前飘过,落在沟谷里的茶地。我远远地拍了一张,确认是白眼蝶,立即把双肩包放到路边,提起相机纵身跃下。下面的茶地松软,落地的感觉很舒服。连下三个平台后,白眼蝶已在眼前,我来不及调整呼吸,怕它飞走,先强行屏息连按快门,才伏下身子大口呼吸。等我再抬起头来,它已飞走了。

曼丽白眼蝶

这是一只曼丽白眼蝶,今天第一次按下快门,就拍到从未见过的蝴蝶,不禁眉开眼笑。能果断地跃下追踪,得益于之前的资料准备,武夷山的白眼蝶,种类和我长期考察的大娄山脉白眼蝶区别很大,这一点我早已暗记在心。

往山下走,要先经过一片竹林。有流水的地方,我都去察看了一番,果然都有蝴蝶,挑选了其中的深山黛眼蝶拍摄,这是一只雌性,昨天见到的十几只,都是雄性,性别比例竟然如此不平衡。

深山黛眼蝶(雌)

走完竹林,阳光已经洒满路上,迷恋阳光的蛱蝶活跃起来,在炎热的天气里,它们也不敢直接暴晒,相比之下,穿过树林落到路面的点射光就比较舒服了。找到一处绝佳观察点,我花了点时间来加料——把零散的鸟粪收集起来,再浇湿。完工后,我就退到一边喝茶等候。几分钟后,附近的蝴蝶都被吸引过来了,仅黄帅蛱蝶就有三只,我轻悄地凑过去,成功拍到它的翅膀正面。

黄帅蛱蝶

这是特别惬意的时刻,蝴蝶起起落落、近在咫尺,身边古木参天、悬藤苍劲,我情愿就这样守一整天。良久,想着前面还会有更多的奇异物种,才恋恋不舍地起身离开。

这一路数量最多的是连纹黛眼蝶,1公里的路有超过30只,可能和竹林有密切关系。说实话,它们对我寻找其他蝴蝶,形成了一定的干扰,因为太吸引我的视线。它们的绝对统治到了一个拐弯处才算结束,别的蝴蝶开始增多,我受到的视觉干扰也减轻了。

连纹黛眼蝶

这里有一个不大的平台,上下皆悬崖,被浓密的树林包围着。这种林中空地,本应该被蝴蝶偏爱,用视线扫描了两遍,却一无所获。我拾起一根两米长的枯枝,轻轻敲打平台上的灌木和草丛,果然有一只黛眼蝶、两只灰蝶受惊飞出。我紧盯着其中的一只灰蝶,直到它落到上方悬崖的藤条上。灰色翅膀上有着波浪形的粗条纹,这不是波太玄灰蝶吗?它的近亲点玄灰蝶,是城市里的常见灰蝶,连我家屋顶花园也能见到。但见到波太本尊就难了,它的寄主是马铃苣苔属植物,两天前我进山后看见过,岩壁上很多。我又抬头看了看此处的岩壁,果然,也有星星点点的马铃苣苔的蓝色花朵。

波太玄灰蝶

前面这段路上,被车辆辗碎的野果很多,吸引了众多的蝴蝶前来享用,我目测到七八种,数量最多的是黑斑荫眼蝶,我不想花费时间重复记录,一边确认蝴蝶种类,一边慢慢往前走,并没有蹲下来拍摄。把我的脚步挽留下来的,是一只不同寻常的黛眼蝶,尾突尖长,在眼蝶中十分罕见。我怕惊飞它,弹开微单的显示屏,把相机直接放在地上,远远地拍了几张。才逐渐靠近,直到看清它棕色翅膀上的所有细节。不得不说,这是一只低调而又气质不凡的蝴蝶,称得上从挂墩下山后最有价值的偶遇。后来,蝶友帮我确认了种类,是非常珍稀的尖尾黛眼蝶。

尖尾黛眼蝶

11点左右,我离开主路,拐进了一条很隐蔽的小路。进入的地方已被竹枝阻断,隐隐能看见小路通往一个山谷,谷底是一条溪流,这样的生境,我不敢错过,反复试探,终于从深过膝盖的杂草中绕过了竹枝阵,这才走了进去。

一只斜带缺尾蚬蝶,就像给我带路一样,每当我靠近,它就往前飞一两米,并不离开小路,我们同行了足足百米。大约300米后,小路消失,我来到溪谷中间,溪水只占据了谷底一小半,其余部分是长满菖蒲和其他野草的巨石,前后一看,上有蓝天白云,下有秀丽溪景,还有比这更好的餐厅吗?

斜带缺尾蚬蝶

溪边的石头上全是落花

我把相机放在石头上,取下双肩包,在弄自热饭之前,先收集了一点带腥味的肥泥,涂在石头上,再泼水把石头浇湿。这样,我享用午餐的时候,还能顺便看看附近会有什么蝴蝶。

最先来到的是二尾蛱蝶,它们好奇心特别重,真是蝴蝶中的“社牛”,我在很多地方泼水诱蝶,最容易来的就是它们。然后就是一些灰蝶和弄蝶。有一只六点带蛱蝶只作了极短暂的停留,我第一时间放下饭碗,抄起相机,都没来得及,只在远处它的一个停留点拍到几张模糊的影像。

二尾蛱蝶

六点带蛱蝶

饭吃好了,蝶看完了,我还赖在那里没有动。最后索性以双肩包当枕头,在一块晒不到太阳却也干燥的平坦石头上睡了下来,都没拂去上面零星的落花,闭上眼,整个世界只剩下了水声。迷糊了一下,又突然全身一振,似乎有人在树林里喊我。我跃身而起,竖起耳朵……哪里有人,这空寂的山谷里,只有细声细气的鸟鸣。好神奇,这声音传到一个迷糊的旅人耳中,竟能声如洪钟。

我精神抖擞地背好包,沿着小路往回走,这一次,给我带路的是一只凤眼蝶,它和尖尾黛眼蝶一样,也有着尖尾突。这种极有观赏价值的眼蝶,在武夷山随处可见,不像其他地区那么罕见。

凤眼蝶

黄豹盛蛱蝶

我继续抄昨天的作业,只要有潮湿沟谷或林中小道,都去走上一走,但是,我的好运气似乎在拍到尖尾黛眼蝶的时候用完了,连续错过了几只极好的目标蝶种。在一块滴水的岩壁上,为了获得更好的机位,惊飞了一只褐钩凤蝶——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介绍自己在重庆寻找这种凤蝶的经历。在一条陡峭的石梯路上,惊飞一只在树干上吸食的黑紫蛱蝶,这是我首次在野外看到这个高颜值蝶种。后来在路上,又看到一只死去的它的同类,估计是在路面吸水时被车撞了。整整两个小时,我一无所获。

兴致倒也没太受影响,能看到它们,就已经能让我激动了。看到的体验,其实也不亚于得到清晰的影像记录。

下午四点前,我回到了前一天到过的拍摄点,此处仍然是蝴蝶纷飞的舞台,只是角色完全换了。

我本来想补上昨天错过的孪斑黛眼蝶,但不见其影踪。经过短暂的筛选,我选中了在一块石头上大吃大喝的白缨孔弄蝶,它正娴熟地使用着弄蝶的绝招——一边用尾部朝鸟粪喷水,一边用喙吸回来,以高效的循环用水方式获得想要的微量元素。这场景,简直就是自带二两烧酒去吃席,不愁喝的,主人只需提供三斤牛肉就行。

白缨孔弄蝶

光线正在减弱,我扩大了搜索面,走到一个土坡时,发现一棵树上挂满了胡蝉,数了一下,至少有七八只,可惜多数躲在枝叶后面,没法拍摄。我想从旁边爬上土坡,再用手机拍个蝉聚的照片,可惜脚滑了一下,脚下的藤条扯动了树,把胡蝉全惊走了。我蹲在坡上,保持一动不动,好不容易才等到飞回的一只,拍到一张特写。

胡蝉

起身,正准备跳下坡去,跨出的脚却赶紧收了回来,就在我脚边的树叶上,竟然倒挂着一只硕大的弄蝶,我刚才这么大的动静,胡蝉都飞完了,它竟然淡定地待在原处。重新蹲下身,正是我昨天没机会拍摄的绿伞弄蝶,没想到今天得来全不费工夫,估计它折腾了一天,已经到了休息的时候。

绿伞弄蝶

索性把下面的茶地和山林的过渡地带,彻底搜寻了一遍,结果又有意外收获,从草丛中赶出一只齿翅娆灰蝶来。娆灰蝶属是一个大家族,多分布于亚洲热带,奇怪的是,我这个常在云南、海南热带雨林出没的人,还是第一次和它们打交道。好吧,交友不怕晚,有了这个开始,说不定以后见面的机会就多啦!我一边按下快门,一边这样想。

齿翅娆灰蝶

今天的计划是徒步大竹岚,熟悉武夷山的圈内朋友,都说此地是武夷山的观蝶胜地,拥有武夷山种类最多的蝴蝶。

一大早,江师傅就骑着摩托,送我过去。接近先锋岭路口的时候,我叫停了一下,因为看见路边停着一只斑粉蝶,可惜下车的时候,它警觉地飞走了。又骑行了几百米,我再次叫停,翻身跳下车,让他自己回去。

“还很远哦。”江师傅提醒我。

“不要紧。”我坚持道,说完就蹲下身子,贴着路面往两边看。

大竹岚入口处的路标

在无边际的旷野餐厅吃自热饭

我注意到道路两边的异样已经有一阵了,阳光还没照射过来,路沿上全是落叶,但不寻常的是,这些落叶都竖立着,似乎偶尔还动一下。现在从这个视角看过去,完全明白了,不是落叶,全是蝴蝶,全是蝴蝶!清一色的蒙链荫眼蝶!

就在蹲着的点位,我数了一下,已有30只以上。这几公里道路,低调地镶着多么奢侈的花边啊。

困惑中的江师傅,终于明白我为什么要提前步行了,大声笑了笑,说了句下午见,就调头回去了。

我在蒙链荫眼蝶中寻找着其他蝴蝶,发现了深山黛眼蝶和黑斑荫眼蝶,数量很少。道路两边的蝴蝶链条,几乎全由这一种蝴蝶组成。昏暗的光线,拍不出这奇特的场景,我只能一边啧啧赞叹,一边轻快前行。

走到灿烂的朝阳中时,蒙链荫眼蝶的蝶阵终于消失了。几只灰蝶在灌木上起落,我拍到其中一只,是有点残破的燕灰蝶,很难辨认种类。

右边崖下全是竹林,左边山峰古木参天。大竹岚应该就在崖下。

就在此时,一只硕大的蛱蝶,从竹林中飞出来,径直落在不远处的路沿上。慢慢靠过去一看,我又惊又喜,原来是从未见过的一种翠蛱蝶。这一天的开局太好了,刚开始拍摄,就碰到新朋友。后来经蝶友鉴定,是黄翅翠蛱蝶,右边的前后翅都有点残缺,在我眼里,起落轻盈的它仍旧那么完美。

一只黄翅翠蛱蝶出现在路沿边

很快,我就走到了岔路的路牌前,按它的指示,右转往下。

时间似乎早了点,两边的竹林静悄悄的,并没看到蝴蝶飞舞,难道它们都飞到刚才的路上去了?

起床了,李老师要点名了!我挑了一根细竹竿,扯掉多余的枝叶,轻轻敲打沿途的灌木。

最先被我敲醒的是曲纹黛眼蝶,然后是彩斑尾蚬蝶,它们一旦从藏身地方飞出,立即转移到更高的地方。

一对交尾的大波矍眼蝶,本来倒挂在蕨叶下,被竹竿惊动后,其动作协调一致地翻转到了叶面上,就懒得再动了。一只新鲜,眼斑醒目;一只旧暗,眼斑模糊。镜头里,是很协调的老少配。

一对大波矍眼蝶

目睹它们移动的我,扔掉竹竿,举起相机记录下这难得的爱情场面。

一只黄色的蛱蝶,沿着路边的水沟往前飞,与我同向而行。我以为是散纹盛蛱蝶,这几天都时常见到的,没太在意。第二次再见到它时,才发现形体明显比盛蛱蝶大,我警觉起来,不再寻找其他目标,睁大双眼,专注追踪,不断缩小和它的距离。

它再次在路沿逗留时,完全看清楚了,翅正面赭黄色,后翅有三道黑色波纹——啊,又“解锁”了一种蝴蝶——婀蛱蝶!我忍不住高兴得跺脚。自从进入武夷山,就进入了不断解锁新蝴蝶的过程,每次解锁都能让我心里“咯噔”一下,仿佛在内心的幽暗深处,又有一道门被忽然推开,有一种神秘的舒畅和痛快。

这个区域一共有两只婀蛱蝶,都沿着路往前飞,看来是喜欢巡飞的种类。

婀蛱蝶(雌)

婀蛱蝶(雄)

十多分钟后,同样在路沿上,远远看到一只虬眉带蛱蝶,又觉得有点不对,虬眉带蛱蝶是黑翅白纹,而这只的纹路是土黄色的,而且形体也更大。还没来得及拍摄,它就飞走了,还好并未离开大路,只是一个劲地往前飞。我一路小跑跟着它,几个回合下来,终于拍到一张。一边大口喘气,一边回放仔细观看,不是我多次拍到过的虬眉带蛱蝶。后来翻阅资料,才发现它就是婀蛱蝶的雌性。雌雄异形的它们俩,还真不像是一对。

11点左右,已走完了下坡,来到大竹岚开阔而平坦的谷底。往右有两条岔路,一条大路,一条溯溪而上的小步道。前方有一个水库,我计划走到水库,顺便把沿途的岔路都观察一下,再挑选支路深入。只走了400米,发现一路无遮挡,烈日下这样走可不行,赶紧改变主意,调头复返,我最终选择了那条溯溪而上的步道。后来回忆到此深感幸运,我选择的是一条宝藏级的自然观察小道。

小路溯溪而上,溪水清澈,水流量略小

这个小山谷,幽静无人,景致优美。步道没有难度,缓缓向前延伸而上。才走几十米,就陆续迎面碰上一只翠蛱蝶、两只环蛱蝶,但均未停留。

回头望它们去处的时候,一只斑粉蝶飘然而至,掠过我的头顶,往前飞去。我没有追,这几天碰到的斑粉蝶,就从来没有停下来过。但是,这一只不一样,或者,是这条步道让它有点不一样。竟然,它在树下面的灌木梢上停留了。

几乎是本能的,我尽量脚步又轻又快地跟了过去,举起相机,透过枝叶的缝隙迅速锁定目标,匆匆拍了两张,它就飞走了。

这是进入武夷山三天来十多次偶遇之后,第一次拍到斑粉蝶的影像。仔细看了看,终于确认,每天飘过头顶的就是艳妇斑粉蝶。

艳妇斑粉蝶

拍到斑粉蝶,就像给我打了剂强心针,刚才暴晒得人都有点蔫了,现在又“满血复活”了。

状态恢复了,但是运气却不够好,接下来找到了十多种蝴蝶,我竟然只拍到黑豹弄蝶和锯带翠蛱蝶,其他的都失之交臂。最可惜的是忘记了重点搜索一处有流水的石壁,结果眼睁睁看着一只褐钩凤蝶振翅飞走,还把它带起的水珠泼到我的脸上。

锯带翠蛱蝶

黑豹弄蝶

在这条宝藏步道上,走了不到一个小时,我观察到的蝴蝶超过了20种。大型的金裳凤蝶,屈尊贴着溪流飞着。各种眼蝶与灰蝶凑在一起吸食摔落在地的野果,脚步未到,它们已一哄而散。灵敏的颠眼蝶,就在身边飞,但每次停留,不超过3秒。枯叶蛱蝶倒是安静,不管是在树干还是在路面上,都保持着一动不动。

枯叶蛱蝶

我花了一些时间,和一只弄蝶斗智斗勇。它非常活跃,有时还绕着我飞一圈,却永远留在树叶的下面,我好不容易靠近并找到拍摄角度,它又开始了新一次飞行。三次无功而返后,我干脆定住身子看它游戏,终于发现了它的规律,有两处是它必停的。我改变策略,在其中一处较高的叶子下面守株待兔,把相机准备好,果然,没几分钟,它就飞了过来,自己闯进了镜头里。这是一只毛刷大弄蝶,也是我首次记录到的蝶种。

毛刷大弄蝶

为了保存体力,已拍过的蝴蝶,能拍就顺便拍,不再穷追不舍。会晒到的地方,就走快点,绿荫下就走慢点。虽然有烈日,但这样走着没感觉到疲倦。直到前面的步道越来越陡峭,也无树荫遮挡烈日,我才转身折返。

啡环蛱蝶

要是有可能,我真想每个季节都来这条路上走走看看,一定会有不同的蝴蝶出现。

12点之后,我离开道路,下到溪水边吃自热饭。洗脸洗手时,发现水里的物种也很丰富,除了虾和蜉蝣稚虫,还看到一条非常漂亮的无鳞鱼,可惜等拿着相机回来时,它已经不见了。

大竹岚的溪谷

溪边还有两种悬钩子正在挂果,味道都还不错,我摘了一大把,洗净收好,准备在后面的路上用。

悬钩子,种类丰富,是林中最安全的野果

大约半个小时后,回到上方的道路,发现头顶的阳光不见了,乌云正快速地遮挡剩下的蓝天,身边树木摇晃,落叶纷飞。不好,要下雨了。我突然有些后悔,连续两天带了雨伞没用上,今天就没带,偏偏要下雨了。

也不能在山谷里避雨,这里没有手机信号,无法和下午来接我的江师傅联系。只有快速回到入口附近,那里有一个废弃的民居。

早上下山时,我花了一个多小时,优哉游哉,自在舒服。我在零星雨点中快步走完上坡路,一看表,用时竟然不到半个小时。等我到达大竹岚入口处,雨点没了,天空也明亮了很多。

距离下午4点江师傅来接我去邵武还有一个小时左右。想了想,来不及再下大竹岚了,不如去先锋岭瞭望塔附近碰碰运气吧。

下午在尖峰岭休息时拍到的轴甲

在大竹岚溪边观察水生昆虫

我去邵武本来是参加一个诗歌活动,东道主代表、邵武市一位女副市长,听说我在武夷山区泡了三天,便强烈建议我去看看武夷山南侧的龙湖林场,说那里是中国昆虫学第一营地,不比挂墩、大竹岚差。

我好奇地搜了一下资料,自阿尔芒·戴维德在武夷山考察后,龙湖林场等地也成为中国科学家的重要昆虫采集地,由此被认为是中国昆虫学第一营地。这名号是这么来的。

在主办方的支持下,两天后的一个清晨,我从邵武市内驱车来到龙湖林场。下车后,和等候我的林场工作人员简单交流了一下,谢绝了他们派出向导,选择名叫第一步道的一条林间小道,开始了一天的徒步。

这条小道左侧是一条小河,右为悬崖,生境好得超出我的想象。和武夷山巅的几日相比,第一步道的蝴蝶种类明显更多,也更方便观察。

步道在上一年的暴雨中发生过多处塌方,已不对外开放,工作人员千叮万嘱,让我小心避开塌方处,因为路基下面已经松垮。

刚走不到100米,我就在数种蝴蝶中悄悄锁定了一种不曾见过的带蛱蝶,它的前翅中室的一串白色斑点很不寻常。拍到却不容易,正是因为它活跃时,在距我不远处起起落落,每次停留时间极短。我在小道上来来回回,折腾了十几分钟,才得到满意的记录。回放时,才辨认出它就是雌性新月带蛱蝶。此蝶雌雄迥异,雄的有着醒目的新月斑,我在野外多次拍到,雌的还是第一次见,也算有所收获。

新月带蛱蝶(雌)

一般来说,雌蝶更喜欢在寄主植物附近活动,我四处看了看,果然在道路右侧看到一簇簇盛开中的玉叶金花,白色萼片,花朵金黄色,正是它们的寄主植物。

其他的蝴蝶都常见,我顺便拍了一只自己凑过来的黑弄蝶,就继续前行了。

龙湖林场第一步道

走了一段,发现有小路通往河边,我就好奇地下去看了看。如果有潮湿的泥土,在炎热天气中,应该是能看到蝶群的,观察及拍摄到凤蝶的机会更大。

但此处除了流水,就只有树下一口小水潭,水潭边有几只二尾蛱蝶,我蹲下观赏着它们,逆光中偶然看到一只赤基色蟌,是雄性,那一小团红色,在黄色滩石中特别显眼。

赤基色蟌

回到路上,发现前方树荫浓密,感觉是眼蝶们爱待的地方,就捡了根枯枝,沿途敲打灌木,但飞出来的都是各种色蟌,偶有弄蝶窜出。

黑弄蝶

继续坚持轻轻敲打,200多米后,终于,敲出来一个明星物种:蛇神黛眼蝶。它似乎并不惊慌,只是在我的敲打中换了个位置,居高临下,似乎想看看是谁在惊扰它。

放下枯枝,慢慢绕到它的正侧面,那里有一块石头,站上去正好获得绝佳机位,我舒服地拍到了它。

蛇神黛眼蝶有着茶褐色的翅膀,前翅浑圆,后翅外缘略有波状、亚缘六个眼斑排成列,第一个眼斑炯炯有神——我怀疑它的名字和这个比较突出的眼斑有关。

蛇神黛眼蝶

在光线相对暗的地方,蝴蝶的胆子似乎稍大些,接着,我毫不费力地拍到了弥环蛱蝶和生灰蝶,眼看时间临近中午,和林场的人约好了午餐时交流,时间不多了,只好折返。

弥环蛱蝶

生灰蝶

回程走得快,看到不少颜值不错的蜻蜓和蝶,在其他地方拍过,都放弃了。不过,有一只傲白蛱蝶不可拒绝。它停在一个绝佳地点,林中的点射光刚好投在它的翅膀上,停留之处正是岩石边缘,我反复调整参数,终于拍到想要的效果——镜头面对的是蝶翅的反面,但在光线的帮助下,正面的色斑也清晰地透了过来。不只是好看,一张照片里翅膀正反面的物种信息都有了。

傲白蛱蝶

吃饭的时候,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来龙湖林场考察的自然科学家常走的徒步线路。除了第一步道,食堂后面还有一条上山的路,物种也非常丰富。

匆匆吃完饭,我补了一瓶矿泉水就兴冲冲地出发了。从林场建筑到后山那条步道,约有200米的开阔地,烈日如火焰舔着我的脸和肩膀,赶紧用冲锋衣把自己包裹起来以免晒伤。

从山上下来的泉水,直接流在步道上,有一段泥泞难行,这些泥泞还正是蝴蝶们喜欢的。我在它们中发现了一种陌生的翠蛱蝶,就蹲下来等候时机。如果太心急,一旦惊动,就再无机会。

果然,挡在它前面的一只宽带凤蝶不一会就飞走了。我远远拍了两张,想靠近再拍,它就飞走了。正在懊恼,突然发现旁边的草叶上还有一只,略残缺,平摊着翅膀。为了拍到它,我得踩进更深的泥泞,只希望泥浆不会直接漫过鞋帮。拍到它清晰的正面后,低头一看,泥浆距离鞋帮只有几毫米,好险。

这是一只矛翠蛱蝶,分布于热带地区。经反复比对,我拍到的两只前翅都比较尖,同为雄性。

矛翠蛱蝶

矛翠蛱蝶

走完泥泞路,继续往前,路好走了,蝴蝶却稀少了。大约走了1公里,已经能看出这条路是渐渐远离小路蜿蜒向上的,前面越发干燥,在这个天气就远远不如第一步道了。果断转身折返,不如重走上午的路,把没来得及仔细搜索的下河的支路补上。

经过那段泥泞路时,我又拍到一种看上去很陌生的蛱蝶,仔细一看,笑了,原来是在大竹岚拍过的婀蛱蝶,这一只体形特别小,面对我的又是它的反面,一下子竟没认出来。

婀蛱蝶

半个小时后,我出现在第一步道上,感觉全身清凉不少。

边走边筛选着目标,自己默念要克制要克制,路过的好几只蝴蝶,要是在其他地方,我会穷追不舍的,现在我都假装没看见,直接跳过。

还是那段浓荫路,我盯上了一只弄蝶,感觉像襟弄蝶,比昨天那只毛刷大弄蝶略小,但是它们的习性一模一样,也是出来快速窜几个来回,就躲回一片树叶下。

我俯身下来找它的时候,余光瞥见枝叶中有一对眼睛正盯着我。我本能地转头看过去,那对眼睛不见了。顾不得弄蝶,我站起身来,在那个区域四处查看,谜团终于破解了——一对正在交尾的黑丸灰蝶,刚才可能是水平状地停着,我的动作让它们落到了直立的草茎上。这两个小东西,连交尾的姿势都这么秀气。

黑丸灰蝶

我蹲下去,连呼吸都控制住了,生怕一呼气,就会把它们从草茎上吹落。

下午3点左右,我离开步道,沿着河滩往前走,想寻找水边的潮湿地带,看有没有吸引来蝴蝶。这是上午没来得及完成的。

走了百多米,来到一段河堤上,突然发现身后的远处,有一只蝴蝶在下方快速飞行,飞几米又调头返回,格外潇洒。定睛再看,哪里是蝴蝶,竟然是一只体形巨大的蜻蜓,在那里巡飞。

我扔下包,提着相机就跑过去了。怕错失良机,路上把对焦方式调到手动。它的背景是卵石滩,自动对焦不可能完成。当我进入有效距离,镜头立即跟着它飞速移动,不断抓拍。才拍了一组,它就飞远了。我检查了一下,十多张照片只有一两张勉强能看到特征。这就够了,照片传到网上被云南的蜻蜓专家张浩淼瞬间鉴定:中国最大的蜻蜓——蝴蝶裂唇蜓!

飞行中的蝴蝶裂唇蜓

这是传说中的神物啊。蝴蝶裂唇蜓独占一个亚属:蝶裂唇蜓亚属,1927年由昆虫学家里斯发表,模式标本产自中国广东。犹如蜻蜓中的大熊猫,若干年来一直是全球昆虫爱好者和研究者的重点关注对象。龙湖林场这条小河的海拔和环境,符合它对栖息地的要求。而我误打误闯,进入了它的领地,来得全不费工夫。

从第一步道很容易步行到小河边

回味着神奇的大蜻蜓,我继续沿着河堤往前走。前面一片潮湿,正是我想寻找的区域,很远就能看到蝶起蝶落,可能是有溪流在这里汇入小河。

河边的蝶群

最初看到的是青凤蝶群,主要由碎斑青凤蝶、宽带青凤蝶构成,偶有一两只二尾蛱蝶。可能连接在一起的石头能传递震动,我还没靠近,敏感的青凤蝶已集体腾空而起,只剩下孤零零的二尾蛱蝶继续大大咧咧地吸食。

空中的蝶群,盘旋几圈后,又会回到地上重新开席。刚吃几口,又莫名其妙集体腾空而起,进入下一轮盘旋。这种有点神经质的群舞,我还真没见过。没有太好机会,远远拍了几张就悻悻离开了。

又走了一段,终于发现一个更好的区域。蝴蝶不多,却各自安静吸食,一个个气度不凡。它们就像远离广场舞大妈的行人一样,和刚才那群拉帮结派的青凤蝶保持着足够的距离。

非常小心地放下双肩包,以缓慢得自己都察觉不到的移动方式,慢慢接近、拍摄,拍好一只,再移动向下一只。这里没有任何遮挡,十多分钟下来,等我把看中的三只蝴蝶都拍完,全身已是汗如雨下。

说一下这三只蝴蝶:一只是十分珍稀的宽尾凤蝶,特别之处在于,它的后翅有两根翅脉会贯穿整个尾突,我在重庆多次拍到的是白斑型,后翅中室附近有明显白纹,而这一只是普通型,没有白纹;一只是碎斑青凤蝶,几乎没有尾突,后翅反面有星星点点的黄色斑;最后一只是宽带青凤蝶,前后翅共同形成半透明的青绿色区域,我拍到的这只正在喷水,这是凤蝶吸水时的常见现象。

碎斑青凤蝶

宽带青凤蝶

宽尾凤蝶

宽尾凤蝶

同样缓慢地,我小心离开它们,回到阴凉处,回放照片,一一检查,看是否需要补拍。检查完后,才放心地提起双肩包,继续我的徒步。 JhYSCtVXEpX3wdoCDWELIK76eTSHOWCiQG6JVa5tTs958KDDc7Y3rikxlxf80r2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