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3 对条件 A E 的补充

我们还需对 1.4 节文末的命题 b进行验证:即 F z F Ω 确实满足条件 A ~ E 。对此,我们只考虑 F Ω 就足够了。因为在 2.2 节中,我们已经作过如下证明:在条件 A ~ E 下, 的所有属性必须与 ,即 F z 相等同,因此条件 A ~ E 也必须对 F z 有效。此外,我们将证明在 2.2 节中所提及的条件 D E 相对于 A ~ C n 的独立性,以及它们遵循 A ~ C n 的事实,即它们在 中成立。这三个纯数学问题构成了本章研究的主题。

我们首先在 F Ω 中验证条件 A ~ E 。为此,我们必须介绍勒贝格积分的概念。关于勒贝格积分的基础知识,请参考与该主题相关的专著 (勒贝格积分的相关知识仅对本章而言十分重要,对于后续章节而言并不需要了解它)

在 1.4 节,我们介绍过 Ω q 1 ,…, q k k 维空间, F Ω 是积分

有限的所有函数 f q 1 ,…, q k )所构成的空间。我们现在允许所有的 q 1 ,…, q k 在-∞到 +∞之间变化。如果限制 q 1 ,…, q k 的变化范围 (例如,使 Ω 成为半个空间,或位于立方体的内部,或位于球体内部,或位于这些图形的外部,等等) ,即便选择使 Ω 成为曲面 (例如球体表面等) ,我们所得的推论仍然会有效,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连证明步骤都可以逐字保留。但是,为了不迷失在不必要的复杂性之中 (读者可以毫无困难地借助我们所给出的典型例证自行讨论) ,我们将其限制为刚才提到的最简单情况。下面我们将以此处理条件 A ~ E

A ,我们必须证明:若 f g 属于 F Ω ,则 af f ± g 也属于 F Ω ,即若

我们将 按上式缩写,这样就不会产生混淆) 是有限的,则

也是有限的。第一种情况是平凡的;第二种情况因为 ,只要能够确定

的有限性,那么第二种情况即可成立。但是由于 [1] 故由假设可直接得到结论。

B ,我们将( f g )定义为 。如前所述,该积分是绝对收敛的。除了最后一个属性( f f = 0)表明 f ≡ 0 以外, B 中假设的所有属性显然均成立。现有( f f )= 0 表明 ,因此,能使 的点集,即使 f q 1 ,…, q k )≠0 的点集,必有勒贝格测度为零。如果我们现在考虑的两个函数 f g 仅在勒贝格测度为零的集合 q 1 ,…, q k 上不相等 [即 f q 1 ,…, q k )≠ g q 1 ,…, q k )] ,则二者在本质上并无不同 ,因此我们可以断言 f ≡ 0。

C ,设 O 1 ,…, O n Ω 中的 n 个区域,并且两两之间并没有共同点,另设每个区域的勒贝格测度均大于零但有限。令 f l q 1 ,…, q k )在 O l 中为 1,在 O l 外为零。由于 等于 O l 的测度, f e 属于 F Ω l =1,…, n ),这些 f 1 ,…, f n 是线性无关的。对于 a 1 f 1 +…+ a n f n ≡ 0 而言,左边的函数仅在一组测度为零的集合上不为零。因此,它在每个 O l 中都有根,但由于它在 O l 中是一个常数 a l ,因此, a l = 0, l = 1,…, m 。该结构对所有 n 成立,故 C (∞) 成立。

D ,设序列 f 1 f 2 ,…满足柯西收敛准则,即对于每个 ε > 0,均存在一个 N = N ε ),当 m n N 时,使得 。我们选择 n 3 n 1 n 2 ;…则 n 1 n 2 ≤…; ,因此

现在让我们考虑满足

的所有点的集合 P v ,若其勒贝格测度为 μ v ,则

让我们再考虑由 P v P v +1) ), P v +2) ,…的并集组成的集合 Q v ,其勒贝格测度为

Q v 以外,满足

因此,一般来说,对于 v v' v"

v' →∞时,上式独立于 v" 趋近于零,即当 q 1 ,…, q k 不在 Q v 中时,序列 满足柯西准则。因为我们处理的是数值序列 (对固定的 q 1 ,…, q k 而言) ,所以该序列也是收敛的。因此反言之:若序列 对某个特定 q 1 ,…, q k 不收敛,则该序列位于 Q v 之中。设不收敛的所有 q 1 ,…, q k 的集合为 Q ,则 Q Q v 的子集,因此其测度不会大于 Q v 的测度,即 。虽然对 Q 的定义与 v 无关,但该测度关系必定对所有的 v 成立。因此, Q 的勒贝格测度为零。因此,如令 Q 中的所有 f n 为零,上述结论不变。但随后 也在 Q 中收敛,从而处处收敛。

这样一来,我们得到在所有点 q 1 ,…, q k 处收敛的 f 1 f 2 ,…的子序列 (对 f 1 f 2 ,…不必如此) 。设 的极限为 f = f q 1 ,…, q k )。那么接下来我们必须证明:

a f 属于 F Ω ,即 是有限的;

b f 的极限,不仅从对每个 q 1 ,…, q k 收敛的意义上讲,也从希尔伯特空间“长度收敛”的意义上讲,即 或者

c 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也是整个序列 f 1 f 2 ,…的极限,即 或者

ε > 0,并设 v 0 满足 (例如 ,且 v v o 。若我们设 v →∞,则被积函数趋近于 ,因此 (根据勒贝格积分的收敛定理) 。所以,首先 是有限的,即 f f n 属于 F Ω ;又因 f n 属于 F Ω ,故 f 也属于 F Ω 。于是,得以证明a。其次,由上述不等式得出,当 n →∞时, ,即得以证明 b和 c。

E ,我们必须确定一个在 F Ω 中处处稠密的函数序列 f 1 f 2 ,…。

Ω 1 Ω 2 ,…为 Ω 中的一系列区域,每个区域都有一个有限测度,且它们整体上覆盖了整个 Ω (例如:设 Ω N 为以原点为中心,半径为 N 的球体。) f = f q 1 ,…, q k )是 F Ω 的任意元素。我们为每个 N = 1,2,…定义一个 f N = f N q 1 ,…, q k ):

N →∞, f N q 1 ,…, q k )→ f q 1 ,…, q k (从某个 N 开始,得到的是等式) ,因此 。进而 f f N = 0 或 f ,因此 。因此积分 (有限) 主导。由于被积函数趋近于零,积分也趋近于零 (见上文所引用的收敛定理)

设所有函数 g = g q 1 ,…, q k )的函数类为 G 。其中,当 g ≠0 时,所有点的集合具有有限测度,并且对任意固定常数 C,在整个空间中不等式| g | ≤C成立。上述 f N 都属于 G 。因此, G (在 F Ω 中) 处处稠密。

g 属于 G ε > 0。设 g ≠0 集合的测度为 M ,且 的上限为 C。我们选择一系列有理数-C < ρ 1 ρ 2 <…< ρ t < C使得

成立,这很容易做到。现在我们把每个 Re g q 1 ,…, q k )的值更改为最接近的 ρ σ =( s =1,2,…, t )值,但是零仍为零。然后可以得到一个新函数 h 1 q 1 ,…, q k ,),该函数与 Reg 的差异处处小于 ε 。同理,我们为Im g 构造一个函数 h 2 q 1 ,…, q k ,)。那么对于 h = h 1 +i h 2

如果给定 δ > 0,然后我们设 ,于是有

设所有函数类为 h = h q 1 ,…, q k ), h 只取有限个不同值。实际上,只有那些 ρ +i σ 的形式被称为 H 。其中 ρ σ 为有理数,并且除了零以外,它们只在有限测度的集合上取值。上述 h 属于 H ,因此 H G 中处处稠密,且在 F 中也是如此。

为一个勒贝格测度有限的集合。我们现定义函数 f Π = f Π q 1 ,…, q k )如下

函数类 H 显然包括所有

我们现在寻找一个 Π (1) Π (2) ,…,该序列具有以下特性:对于每个 Π- 集合,及每个 ε > 0,均存在一个 Π n ,使得那些属于 Π 但不属于 Π n ,或属于 Π n 但不属于 Π 的所有点的集合的测度小于 ε (这个集合被称为 Π 的差集 Π n 。若我们有这样一个序列,则

t =1,2,…; ρ s σ s 为有理数, n s =1,2,…) H 中处处稠密:因为如果我们根据上述讨论为每个 Π s 选择 Π ns ,那么

如果给定 σ > 0,则

导致以下结果

但是

若经过适当排序,可形成一个序列。这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完成。设所有 ρ 1 σ 1 ,…, ρ t σ t 的公共分母为 τ ,新的分子分别为 …, 则关系式就变成了

其中,对 s = 1,…, t ,有 t τ = 1,2,…; = 0,±1,±2,…, n s = 1,2,…。把这些函数排成一个序列所面临的问题,与把整数 t τ ,…, n 1 ,…, n t 进行排序所面临的问题相同。在这些数字复合体中,把那些正整数

具有相同值的划为一组。然后把这些组根据其指数 I 升序排列。显然每个这样的组 (具有固定的 I 都由有限个上文所述的复合体组成。若我们现在对每一组有限集合以任意顺序排列,实际上我们已经获得了一个包含所有复合体的简单序列。

为了确定上述集合的序列 Π (1) Π (2) ,…,我们利用了以下事实:对于每个具有有限勒贝格测度 M 的集合 Π ,并且对每个 δ > 0 存在一个开点集 Π' ,它覆盖 Π 但其测度超过的部分小于 δ 。对于每个开点集 Π' 与给定的 δ > 0,显然存在一个由有限个立方体组成的集合 Π" ,它包含在 Π' 之中,并且其测度比 Π' 的测度小 δ 。我们显然可以对这些立方体的边缘长度及其中心坐标进行合理选择。现在我们很容易认识到,上面所定义的 Π' Π" 的“差集”的测度小于 δ δ =2 δ 。因此,对于 差集的测度小于 ε 。若我们可以把上述类型的立方体集合进行序列排序,则就实现了我们的目标。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立方体的编号 n = 1,2,…,连同它们的边长 κ v ,以及它们中心点的坐标 把这些立方体的集合特征化,其中 κ v 是有理数。设它们的公共分母 (对所有 v = 1,… n η = 1,2,…,它们的分子为

因此,我们的立方体集合可以用数字复合体

来表征。如果我们按照以下正整数指标的升序排列

则我们得到一个简单序列,与之前函数线性组合的类似情况完全一样。

在继续讨论前,让我们先解答以下问题:对于满足条件 A ~ E [及C (∞) 的给定 的子集 是否仍然满足条件 A ~ E [在 af f ± g 以及( f g 定义不变的条件下 ]?

为了使 A 成立, 必须是一个线性流形, B 自动有效。我们暂且搁置 C ,在任何情况下都有 C n 或者 C (∞) 成立。 D 表示:若 中某一序列满足柯西收敛准则,则它在 中有一个极限。由于这样的序列肯定会在 中有一个极限,因此 D 仅表明该极限也属于 ,即 必须为闭集。正如我们在定理 9 的证明中所见,条件 E 始终成立。因此,我们可以作如下总结:

必须是一个闭线性流形。我们将张成空间 的标准正交系 (定理 9) 记为 ,…。若其为无限集,那么显然 C (∞) 成立,并且 同构,因此 本身同构;若该序列终止于 ,那么 C n 成立[根据定理 3 n ],即 同构。

但由于在任何情况下, D E 中均成立,在每个 中也都成立。因此,它们也可由 A ~ C n 得到。

诚如所见,我们避免在 中对 A ~ E [以及 C n C ]直接验证,而是通过间接的逻辑论证完成验证。但通过直接的分析性论证也不会产生本质上的困难。这部分或许可以留给读者去证明。

我们仍需证明 D E A ~ C (∞) 无关。正如我们前面所见,在 中的每个线性流形均满足 A B E ,以及 C n C (∞) ,如果它并非闭线性流形,那么 D 不满足。在这种情况下, C (∞) 必定成立,因为 D 是由 C n 得来的。现在要构建这样一个非闭线性流形并不难。设 ,…为标准正交系,则 N =1,2,…; x 1 ,…, x N 任意) 构成一个线性流形,但该线性流形是非封闭的,因为 有限 ]是一个极限点,但不是该线性流形中的一个元素

因此, D A ~ C E 无关。

接下来让我们考虑一下参数 α 为连续值的所有复函数 x α )<-∞< α < +∞,此外,假定可将 x α )≠0 写成一个序列,使覆盖这些项的和 为有限的 [2] 。所有这些 x α )函数形成一个空间 。因为对于这个空间的任意两个点 x α ), y α ),仅对两个 α 序列有 x α )或 y α )≠0,并且由于我们可以将这两个序列连接成为一个序列: x α )= y α )= 0,某个特定的 α 序列 α 1 α 2 ,…除外。因此,我们只需要对所有 n = 1,2,…时的值 x n = x α n ), y n = y α n )进行讨论即可。若仅有两个 点出现,它们的行为便都与在 中的行为相同。因此, A B 中与在 中一样成立 [3] 。对于 k (=1,2,…), 点也是如此,因此 C 也一样成立。此外,对 点形成的序列也是同样如此。考虑 x 1 α ), x 2 α ),…,满足 x n α )≠0 的 α 对每个 n = 1,2,…构成一个序列: α 1 n α 2 n ,…。这些序列共同构成一个二重序列 α m n n m = 1,2,…),也可以写成一个简单序列: α 1 (1) α 2 (1) α 1 (2) α 3 (1) α 2 (2) α 1 (3) ,…。因此, D 中成立,在 中也成立。对于 E 则有所不同。在那种情况下, 中所有的点都起作用 (所有的点必须是一个适当序列的极限点) ,因此,我们不能从 推理到 。此外,该条件实际上并不能得以满足,因为由其推导的一条推论是无效的,即存在一个不能被写成序列的标准正交系 (与定理 3 (∞) 相矛盾)

设对每个 β

对于任一 β x β α )是 的一个元素,并且 x β α )形成了一个标准正交系。但当且仅当其对所有 β >-∞, β < +∞都可能时,它们才能被写成一个序列。而这一点,众所周知不是总能成立的 。因此, E 也独立于 A ~ C (∞) D

[此外还应注意,在 有限的 f x )的函数空间与 有限的 x α )的函数空间之间的根本区别。我们也可以把前者看作

所有 x α )的有限空间。所有区别在于用 代替了 ,而且所命名的第一个空间是 F Ω ,因此其满足 A ~ E ,且与 同构;而后者, 违反 E ,且与 存在本质上的不同。尽管如此,两个空间除对大小的定义不同以外,二者是相同的!]

[1] 一般来说,

[2] 虽然 α 连续变化,但这是求和,而不是积分,因为只有 α 的一个序列出现在求和中!

[3] 我们很自然地将[ x α ), y α )]定义为 7NQso65Q/vba2acoymohUe+QlzYyumPrPHUn319Sexu9M2KB7XZtFiAMq8y6GLY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