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0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复华中局电,认为“发动上海起义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望坚决彻底执行此方针,并派我军有力部队入城援助,其他城市如有起义条件,同样办理”。
8月20日,毛泽东又为中共中央起草致晋察冀分局并告各分局电:“对于北平、天津、唐山、保定、石家庄,应迅速布置城内人民的武装起义,以便于不失时机配合攻城我军实行起义,夺取这些城市,主要是平津。”
8月20日,延安致电华中局:“请考虑新四军改称华东人民解放军是否有利”
。
8月20日,就在毛泽东再度决心夺取上海、北平的同一日,蒋介石再一次以公开发表的方式,向毛泽东发出赴渝谈判的第二份邀请电:“来电诵悉,期待正殷,而行旌迟迟未发,不无歉然。朱总司令电称一节,似于现在受降程序未尽明了。查此次受降办法,系由盟军总部所规定,分行各战区,均予依照办理,中国战区亦然,自未便以朱总司令之一电破坏我对盟军共同之信守。朱总司令对于执行命令,往往未能贯彻,然事关对内妨碍犹小,今于盟军所已规定者亦倡异议,则对我国家与军人之人格将置于何地。朱总司令如为一爱国爱民之将领,只有严守纪律,恪遵军令,完成我抗战建国之使命。抗战八年,全国同胞日在水深火热之中,一旦解放,必须有以安辑之而鼓舞之,未可蹉跎延误。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容再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从事建设。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则受益拜惠,岂仅个人而已哉!特再驰电奉邀,务恳惠诺为感。”
8月20日,何应钦奉命飞赴芷江,办理接受日军投降事宜。
8月21日,日军驻华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派专使总参谋副长今井武夫等飞抵芷江,国民党陆军总部参谋长萧毅肃代表何应钦向其公布受降之主要规定,“又交付中国战区受降地区划分及其受降之我方军事长官名单。其中计开:‘(一)第一方面军司令官卢汉,接收越南北纬十六度以北地区。(二)第二方面军司令官张发葵,接收广州、香港、雷州半岛、海南岛。(三)第七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接收曲江、潮州、汕头。(四)第四方面军司令官王耀武,接收长沙、衡阳、岳阳。(五)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接收南昌、九江。(六)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接收杭州、金华、宁波、厦门等处。(七)第三方面军司令官汤恩伯,接收南京、上海。(八)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蔚如,接收武汉、宜昌、沙市。(九)第十战区司令长官李品仙,接收徐州、安庆、蚌埠、海州。(十)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接收天津、北平、保定、石家庄。(十一)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李延年,接收青岛、济南、德州。(十二)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接收洛阳。(十三)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接收山西省。(十四)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傅作义,接收热河、察哈尔、绥远。(十五)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刘峙,接收郑州、开封、新乡、南阳、襄阳、樊城。(十六)台湾接收人员,另行派定。(其后经派定陈仪接收)’”
8月21日,日本关东军在哈尔滨向苏军投降,59万4000余人悉数被苏军俘走。
8月21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致华中局电,改变上海起义的方针。
8月21日,《中央日报》发表社论,为蒋电造势。社论称蒋的前一邀请电发出之后,“乃事有出人意料之外者,毛先生不特吝啬此一行,抑且以朱德总司令八月十六日的电报为要挟,而统观朱电,其辞意之慢悖,主张之缪妄,几令人不能置信”。“任令八年抗战之牺牲为徒劳乎?要唯毛朱梁先生熟思慎择了!‘内争不容再有’!毛先生应无异议,我们要请毛先生惠然来渝,以事实证明其无意于内争,以事实来慰藉热望和平幸福的全国人民!”社论的核心是反驳朱电要求,另一方面又强邀毛赴渝谈判。
8月21日,《大公报》为蒋的二电再发社论。关于受降问题,因蒋电已披露盟军规定,社论主张应予遵行,认为:“盟军统帅是中美英苏四国共同承认的,由盟军总部所规定的受降办法,分行太平洋各战区,参战各国依照办理……蒋主席电毛先生说,由盟军总部所规定的受降办法,‘以便以朱总司令之一电,破坏我对盟军共同之信守’,应请延安方面特别考虑尊重。”社论要求:“在受降之际,无论如何,应维持一致的步骤”。关于毛赴渝谈判问题,社论表示:“我们相信全国同胞的心情,都与蒋主席相同,殷切盼望毛先生不吝此一行”
。社论的核心是,把“承认”“尊重”盟军规定,作为一个问题,提到中共面前。
8月22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对《大公报》观点予以反驳。鉴于蒋电与《大公报》均以盟军规定作为指责中共的依据,《新华日报》特地将盟军规定与国民党要求中共驻防待命联系起来,指出:盟军规定“不知何款何条规定了一个国家的军队某部可以‘积极推进’,某部必须‘原驻待命’……‘在受降之际,无论如何,应维持一致的步骤’,我们以为乱了一致步骤的就是这一道错得厉害的命令”。关于谈判,社论表示:“我们从不决绝团结的手,我们从不关闭谈判之门,可是捏着刀的手是不好握的,堵住一块独裁的大石头的门是进不去的”
。
8月22日,毛泽东致蒋介石的第二封复电:“从中央社新闻电中,得读先生复电,兹为团结大计,特先派周恩来同志前来进谒,希予接洽,为恳。”
据《师哲回忆录》,“这时,斯大林通过苏军驻延安情报组转来一份电报,内容主要是,中国不能再打内战,要再打内战,就可能把民族引向灭亡的危险等等。这电文引起了毛主席的极大的不快,甚至是很生气,他这样说:‘我就不信,人民为了翻身搞斗争,民族就会灭亡?!’过了两三天,斯大林又来了第二封电报,主要内容是说:世界要和平,中国也要和平,尽管蒋介石挑衅想打内战消灭你们,但是蒋介石已再三邀请你去重庆协商国事,在此情况下,如果一味拒绝,国内、国际各方面就不能理解了。如果打起内战,战争的责任由谁承担?你到重庆去同蒋会谈,你的安全由美、苏两家负责。”
8月22日,新四军参谋长赖传珠记载:“改新四军为华东人民解放军”。这个记载标明,改称解放军的拟议已经启动。
8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讨论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的问题,毛泽东在会上发表讲话《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和平是可能取得的,因为中国人民需要和平,苏、美、英也需要和平,不赞成中国打内战”,“因此内战是可以避免和必须避免的。我们党提出的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是有现实基础的,能得到国内外的广大同情”,“蒋介石要消灭共产党的方针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他所以可能采取暂时的和平是由于上述各种条件的存在,他还需要医好自己的创伤,壮大自己的力量,以便来消灭我们。我们应当利用他这个暂时和平时期”,“以后我们的方针仍是‘蒋反我亦反,蒋停我亦停’,以斗争达到团结,做到有理有利有节”,“我们要准备有所让步,在数量上作些让步,以取得合法地位,以局部的让步换取在全国的合法地位,养精蓄锐来迎接新形势”,“谈判如果不成功,国民党进攻我们,我们是否要打?应该打,但必须打胜仗”,“我是否去重庆?今天的会议决定还是去,而不是不去。但去的时机由政治局、书记处决定。所以回赫尔利的电报是说先派恩来去。如果赫尔利、邵力子来请,我就和他们一起去,这个姿态比较好”
。
8月23日,蒋介石电示何应钦空运部队至南京等地,又电告宋子文国军整军计划,盼其在美继续争取美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