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解放前天津古琴雅集及人、琴简介

◇ 李允中

1935年天津宋镜涵先生成立音乐传习所于天津河北区寿安街,宋先生任所长,聘山东蓬莱唐稷臣先生为教师,教授古琴与昆曲。唐先生古琴为诸城派,曲目有《长门怨》《平沙落雁》《风雷引》《秋风词》《秋江夜泊》《搔首问天》等。宋先生次子宋维良及李允中从唐先生学古琴,金致淇、姚文翰等从唐先生学昆曲,历时有二年之久。七七事变爆发,唐先生旋里后遂无音讯。

唐先生在津之学生不多,生活较为困难,宋先生多予资助。唐先生临行前将藏琴一床赠与宋先生以为纪念,宋先生回赠二十元以为唐先生旋里之川资。此琴于十年浩劫中遗失。

唐先生在津授课期间适九嶷山人杨宗稷前辈在津养病,杨先生根据十二律吕理论用白铁制成吹管一支,但杨先生自己不能吹奏,由杨先生弟子金致淇转请唐先生试吹,完全符合十二律,自此唐、杨二位先生结为莫逆之交。

1947年,汪孟舒、杨新伦、金致淇、王瑞瑢、王瑞璞、凌其阵、郝受田及李允中共同研习古琴,地址在天津河北区民族路李允中家中,每月集会一次。常弹琴曲:

汪孟舒 《良宵引》《高山》

杨新伦 《乌夜啼》《碧涧流泉》

金致淇 《鹿鸣》《平沙落雁》

凌其阵 《潇湘水云》《醉渔唱晚》

王瑞瑢、王瑞璞 《长门怨》《醉渔唱晚》《风雷引》

李允中 《高山》《平沙落雁》《秋江夜泊》

有一次集会时适王瑞璞右手扭伤不能弹琴,乃由王瑞瑢用右手王瑞璞用左手在一张琴上弹《长门怨》,配合极为严密,如出一人之手,众琴友叹为绝响。

1948年,汪孟舒、杨新伦、凌其阵、金致淇、郝受田相继离津,琴集遂告终止。

此时期参加琴艺活动之人及藏琴略作介绍。

王瑞瑢(女)、王瑞璞,河南开封人,后寓居天津。琴曲有《长门怨》《风雷引》《醉渔唱晚》《渔樵问答》《平沙落雁》《秋江夜泊》等曲。音乐研究所藏有王瑞瑢女士之古琴曲录音。

王瑞瑢、王瑞璞之父曾在江苏无锡为宦,时吴景略先生居常熟,得与王氏姐弟相识,三人皆在青年,均喜中国民族音乐,王氏姐弟从吴先生学琵琶,吴先生从王氏姐弟学古琴。吴先生常谓从天津王瑞璞学琴,盖吴先生不知王氏姐弟原籍为河南开封后寓居天津,遂称为天津王瑞璞。

金致淇,浙江绍兴人,为九嶷山人杨宗稷之弟子。琴曲有《鹿鸣》《伐檀》《平沙落雁》《渔樵问答》《羽化登仙》《渔歌》等曲。金先生藏有明潞王“中和”琴一床,八宝漆灰,岳山及龙龈均为白玉制,音极清越,为所见潞琴之最佳者,不知尚在世间否。

金先生离津前数年将藏书数箱全部捐给天津崇化学会。先生著有文字学书捐赠给杭州文史馆。

宋镜涵,天津人,琴学受唐稷臣、金致淇及杨宗稷之子杨葆元诸先生之影响。藏有宋琴“万壑松”及明琴“奔雷”二床。“万壑松”,初得时只龙池上有“万壑松”三正楷,龙池两旁及以下并无题字,宋先生集文徵明《千字文》及《赤壁赋》字成七绝一首刻于龙池两旁。只记得最后二句为“世间尽有同名器,认尔当年万壑松”。(刻字者朱天峰先生,天津人,精书法篆刻。)

宋先生逝世后,其子女将二琴捐献给故宫博物院。

汪孟舒,江苏吴县人,清贵族叶诗梦(佛尼音布)弟子。琴曲有《高山》《良宵引》《清夜吟》《广寒操》等操。汪先生于琴史及琴学理论最有研究。藏琴有“春雷”及“枯木龙吟”,二琴皆为唐琴。汪先生逝世后由王世襄先生介绍将“春雷”琴及《春雷图卷》一轴转让与管平湖先生弟子郑珉中先生保存。《春雷图卷》有宋镜涵文,孙燕昌书之题词。

汪先生著有《乐圃琴史补》及与管平湖先生、王迪女士合著之《古指法考》。

杨新伦,广东人,岭南琴派郑健侯之传人。琴曲有《碧涧流泉》《怀古》《渔樵问答》《鸥鹭忘机》《玉树临风》《双鹤听泉》《神化引》《乌夜啼》。藏琴有“水仙”“龙吟”“振玉”及“松篁戛玉”等。广州谢导秀先生等皆得其传。

凌其阵,上海人,淮安琴派杨子镛之弟子。琴曲有《孤猿啸月》《长门怨》《碧涧流泉》《庄周梦蝶》《醉渔唱晚》《伯牙吊子期》《潇湘水云》《慨古吟》《凤凰来仪》《鸾凤吟》《瑞龙吟》《捣衣》《良宵引》《忆故人》《梅花三弄》等。藏有“秋声”琴。凌先生逝世后所遗古琴谱等由其女凌瑞兰保存。

凌先生著有《〈谿山琴况〉初探》。一九八四年五月中国音乐家协会辽宁分会及辽宁古琴研究会将其遗著《秋声琴馆遗稿选及续集》复印成册分赠琴友。遗稿分《学琴札记》及《琴曲》《琴歌》三种,书前有著名古琴家顾梅羹先生的序言。

黎仲修,湖北黄陂人,为九嶷山人杨宗稷之弟子。琴曲有《鹿鸣》《平沙落雁》《渔歌》等操。藏有明琴“天风海涛”一床。“文革”前夕嘱李允中代为修理脱漆部分,尚未及修理即在李允中家被抄走。

张吉贞,河北南皮人,后寓居天津。从金致淇学《鹿鸣》《平沙落雁》。从杨葆元(乾斋)学《渔樵问答》《潇湘水云》。藏有唐雷会所制琴及明琴“天籁”。“天籁”曾藏九嶷山人杨宗稷弟子李伯仁处,七七事变前经杨葆元介绍转让与张吉贞。张吉贞逝世后其遗嘱将二琴转让与李允中。

赵恩俭,天津人,从王瑞瑢女士学《长门怨》《平沙落雁》等曲。藏唐琴“霹雳”及宋、明、清琴数床。“霹雳”琴载在《今虞琴刊》中。

李允中,天津人。《长门怨》《秋江夜泊》学自唐稷臣先生,《平沙落雁》学自金致淇先生,《忆故人》学自吴景略先生,《高山》初从汪孟舒先生学,后承杨葆元先生赠《琴学丛书》未刊稿《五知斋琴谱》,遂改按此谱学习。藏有唐雷会制琴,唐雷霄制“翰鸣”;明“天籁”琴;张斗南制“神晖”;朱致远制“与古斋”琴(此琴曾藏于清代徐氏五知斋中)及潢南道人琴等十九床。惜十年浩劫中连同黎仲修先生的“天风海涛”尽皆失去。

李德昌,唐山人,管平湖先生弟子。琴曲有《良宵引》《平沙落雁》《高山》《广陵散》等操。藏有“朝阳鸣凤”等三琴。

刘锡年,天津人,从凌其阵先生学琴。藏有“虞韶”(康有为书)及张汉云制琴等三床。

孙燕昌,天津人,从王瑞瑢女士学琴。琴曲有《长门怨》《秋江夜泊》《古琴吟》等操。藏有朱致远制及明潞王“中和”等琴四床,亦失于十年浩劫中。

王恩鸿,天津人,从金致淇先生学《鹿鸣》《平沙落雁》《渔歌》及《羽化登仙》诸曲。藏琴四床。

张汉云,北京人,满族,从宋镜涵先生学琴。自制琴一床,后藏刘锡年先生处。 2D9uuz+VvJfqzk+P1wTO8PWU9dw3mmU2GX4An+/vAv5gM0xWMKj2C2nMxg5I2SN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