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发展古琴艺术

◇ 熊开华

古琴艺术经过历代琴人的努力,形成了曲目浩瀚、流派纷呈、理论完整、技巧丰富、意境深远独特,既引人入胜,又深奥莫测的琴学。

琴学经过了他最辉煌的时期,到清代以后,逐渐冷落。而在新中国得到抢救,逐渐复苏。从80年代起,琴学活动每隔两三年开展一次全国性的大活动,确实给琴学研究带来了生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古琴艺术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本文想就此谈一下浅识,以抛砖引玉,促进琴学的进一步发展。

80年代起,在中国音协主席吕骥先生、孙慎先生的大力支持下,历经三次全国古琴打谱经验交流会、吴景略先生古琴艺术生活六十年纪念活动、成都1990年古琴艺术国际交流会等活动,古琴界加强了交流,促进了打谱。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这些活动,我怎么能见到王迪先生、吴兆基先生、许健先生、吴钊先生、谢孝萍先生、龚一先生、吴文光先生、李祥霆先生、刘赤诚先生这些我国当代第一流的古琴家。

但是正如安徽琴家刘赤诚先生在给我的信中说的,“会上轰轰烈烈,会后各奔东西,音信杳无”。总而言之,本人也认为虽然经过这些活动,好像是给古琴打了强心针,但是古琴艺术仍然是冷门中的冷门,并未得到多大的发展,这是为什么呢?

本人认为古琴艺术的发展应当表现在下列几方面:

一、继承方面,有计划地对历代琴学归纳总结,陆续有专著出版,而目前出版部门从经济效益考虑,对有些有价值的、费了心血的专著不肯出版,我这里仅举两个例子:一是顾梅羹先生生前的专著未付印,一是王迪老师整理的管平湖琴谱未付印。在这方面,本人认为国家应当有计划地给予扶助。

二、《琴曲集成》的乐谱有计划地出版,在这方面我们没有看到大的进展,这是因为我们过分强调打谱的严肃性、科学性,害怕一旦出现打谱错误,或出入过大,会扰乱史实,影响视听。其实我们打谱是分几步进行的,第一步是按照减字谱把音找出来记好谱,然后才按谱、按指法一句句地弹出来,一段段地弹熟,再把全曲完整地弹出来。这后面的实弹是比较费时间的,而第一步把谱先记出来,相对来讲,花的时间不太多。所以我认为要分步骤地进行这项工作,先把谱整理出来供出版,出大家都看得懂的五线谱,再逐步地选择弹出声音。因为三千多首古琴曲要全部变成五线谱,是可以在一段时期内办得到的,但是要全部弹出声音,全部录出来,可以说在短期内不会实现(在下文中对此问题还将作进一步探讨)。

三、琴学方面有新的发展、进展,包括理论方面和琴曲创作。

四、在全国性的大型艺术活动中,有古琴音乐的一席之地。

五、不断有新的、好的古琴音乐在电台、电视台播送,我感到电台的播送已经很少了,有时候一周没有一次,电视中更难看到。所以经常在电视剧中出现不像琴的琴,或者虽然放的是琴,但弹琴人竟坐在有琴徽的一边这样的笑话。应当制作出著名古琴曲的良好录音和MTV,并能在电视节目中看得到。本人认为目前这方面工作不够,所以很难见到、听到古琴节目。

六、有拿得出手的古琴音乐出现在国际音乐舞台上。在这方面本人认为我们不能光搞独奏,应当向古琴与乐队的方向发展,而且应当搞古琴与西洋乐器的合奏。世界各国都有管弦乐队,我们如果有像样的合奏曲目,只要去一张琴,就可以演出有洋乐队伴奏的中国古琴曲,西洋弦乐木管伴奏的古琴曲当然会比单单的琴箫合奏更丰满,也就更能使各国人民所接受。这样的演出一多,古琴的影响就会更大。

七、从事琴学研究的人得到党和政府在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关怀和支持。

我们要努力达到上述目标,就必须从以下各方面来着手:

一、要成立全国性的古琴学会,但不强求统一在一个组织下,可以另有组织,也可以什么组织都不参加,作自由研究,而主管部门要一视同仁。在对待成立全国性组织的问题上,有的同志认为不必成立,不要统死了,本人认为可以不强求统一组织,但有组织也可起到一些协调作用,便于规划安排,只要这个组织不搞派性,也不搞唯我独尊,总可以团结一部分古琴界的琴人,在古琴音乐的研究上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要制定各种计划,并一步一步地进行。计划包括研究、打谱方面的,演出方面的,文字和音像出版方面的,政治和经济待遇方面的,人才培养方面的,活动经费方面的。就打谱工作来说,我认为可以按照现存古琴曲目,把三千多首谱名都印出来,凡是有谱的,都加以标记,没有谱的,大家分别选定曲名,也可以分派任务,按计划地把一首首的谱整理出来,整理谱的人要署名,当然也就有稿费,这样既有责任,也有经济价值,这项工作的进展就会大大加快,整理出的曲谱陆续出版供进一步研究之用。这项工作的具体实施,就由《琴曲集成》编委会来抓。请各位注意,本人在此提出的打谱分步骤进行,先出版谱本,再逐渐弹出声音,完成打谱,这是一个新观点,不是抹杀打谱工作的科学性、严肃性。本人同样认为打谱必须弹出完整的曲子才行。但是如果我们把所有的琴谱先变成五线谱的谱本出版,供研究和进一步打谱演奏的参考,以后逐渐打谱弹出来,岂不更好。而在署名时可以分别以“打谱演奏”和“初步记谱”来区别,这样《琴曲集成》的五线谱本陆续出版,使全部出版的时间大大提前,对全面研究古琴曲遗产和打谱工程都有很大的促进。龚一先生在谈打谱时说:“我相信有朝一日经过一代人或几代人的努力而有所眉目时,我们古琴音乐对于民族音乐理论体系建设的贡献将是无与伦比的。”而按照我的打谱分阶段,先出版谱本这种做法,这个贡献将大大提前。

这里有个怎样对待记谱中出现的错误问题。本人认为记出的谱与实弹出来的有少许出入是难免的,换句话说,记出的谱应当大部分是对的,对少数错误我们可以在进一步打谱演奏中纠正。如果出现了分歧意见,正好搞学术探讨,这样,学术气氛就更浓了,大家对打谱会更认真,兴趣也会更大,也更会吸引音乐界对古琴音乐的注意,古琴音乐的影响也更大,岂不更好!

演出工作可由中国古琴学会来计划安排,可以统筹全国的情况,让全国有代表性的第一流的琴家都有机会逐步地在全国的大型活动中亮相。古琴曲目丰富,并不是只有一首《流水》,也并不是只能独奏,这两点要让全国人民知道。中国古琴学会有责任向全国人民有计划地推介古琴音乐。说到演出计划,也应当包括对外文化交流方面,这方面中国古琴学会应当争取机会和经费。

三、要建立活动经费筹集组织,例如“中国古琴艺术基金会”。

说起古琴,大家都知道这是中国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至今并没有争取到与它的地位相等的经费,这是由于宣传不够,重视不够,我们的活动不够,所以中国古琴学会应当在这方面进行一些工作。

四、要有古琴学报,学报的内容包括古琴活动计划、动态的报道,学术交流文章等,一年出一期也行。

我们按照这几方面进行工作,古琴艺术就会得到健康的发展,并且使古琴艺术这朵美丽的古代花朵,放射出极其辉煌的异彩。 2D9uuz+VvJfqzk+P1wTO8PWU9dw3mmU2GX4An+/vAv5gM0xWMKj2C2nMxg5I2SN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