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年2月创刊,基督教在西南地区创办的第一份刊物,也是基督教在重庆乃至整个近代四川新闻史上出版年份最长的期刊。
1899年1月,基督教华西各差会召开首次宣教大会,讨论决定为传教士们出版一份新闻通讯类的杂志,杂志的编辑和发行工作由陶维新夫人负责。与此同时,各地传教站的编辑和通信者也接受任命,被要求给杂志提供当地的新闻。《华西教会新闻》就这样产生了。
《华西教会新闻》创办初始,编辑们就选择了基督教教父奥古斯丁的箴言“基于要事,统一;基于非要事,自由;基于所有事,仁爱”,作为杂志的基本原则。
在给全体订阅者的通告中,《华西教会新闻》的编辑们也清楚地表明杂志的根本目的在于促使华西传教士爱与同情的紧密结合,从而让传教士们感到他们并不是孤立的个体或松散的小团体,而是为“中华归主”而奋斗的统一体。
图8 《华西教会新闻》创刊号
图9 1900年的《华西教会新闻》
1901年1月8日《华西教会新闻》出版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出版委员会内部为了分配日常工作,减轻编辑的负担,又划分为出版部、管理部、编辑部,给编辑们创造专心于该刊编辑工作的条件。出版工作由陶维新负责,商业管理由希斯罗普负责,陶维新夫人除继续担任主编外,还被授予委任各地编辑的权力,也负责编辑部总体工作。由于这一时期的《华西教会新闻》有大量涉及到教育、文学、青年等方面内容的文章,差会添设了五位专职编辑。但撰稿作者仍然是信息的来源渠道,专职编辑无法取而代之。由于《华西教会新闻》大部分都依靠在各传教站的编辑和通讯记者来采写时事消息,报纸的外地编辑和通讯记者均由各传教站的传教士担任。
1899年2月,《华西教会新闻》第1卷第1期在重庆出版。初期采用手写稿的形式。1900年,四川各地不断发生反洋教事件,华西传教事业遭遇到了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危机,《华西教会新闻》约七八月前后迁至上海出版,1901年才又返回重庆出版。1906年5月,华西差会顾问部召开年会,会上作出将《华西教会新闻》作为华西顾问部的机关刊物的决议。从此以后,《华西教会新闻》协调各差会之间利益及加强各差会相互协作的作用更为明显。所有与华西差会相关的重要通告和信息都通过《华西教会新闻》发布。1907年,成都开始成为华西传教的中心,同年1月,该刊又由重庆迁至成都出版,直至1943年底《华西教会新闻》因经费困难被迫停刊,前后共出版了长达45年之久。
海外西方人士和在华基督教传教士是《华西教会新闻》的发行对象,由于该刊只在教会内部发行,所以发行量不大。1903年,杂志全年的发行量仅为222册,1904年为230册。1914年达到400册,但一直到40年代初每月的出版量基本保持在450册以内,而且发往国外的册数占了大多数。《华西教会新闻》工作费用最为重要的来源就是这大约450册的订购费用。因此,面对经费收入不足的困难,《华西教会新闻》为了补充经费收入迫于无奈只得依靠刊登广告和获得捐助这两种很有限的方式。
图10 1902年的《华西教会新闻》
《华西教会新闻》最初的宗旨是面向华西传教士出版、由传教士撰稿和管理、为传教士提供交流信息、交换观点的平台。随着时代的演变、刊物办报宗旨和方针从为传教士服务扩展到为中国基督教发展提供思想交流平台。
《华西教会新闻》的报道包括各传教团体从事社会救济、兴办教育等方面的具体工作与详细活动,不仅讨论了福音传播、布道方法和传教方针等问题,而且也表达了基督文化与东方传统文化汇通融合的努力。同时也包括西部中国的政治经济、风土人情、人文地理及社会状况等方面的内容。《华西教会新闻》称得上是时代的见证,每期都会设置一个较为固定的栏目来刊载各地的消息。报纸还曾对传教士的游记、四川的历史、丧葬习俗以及重庆、成都等地的工业和社会状况进行了大量刊载和系统介绍。
图11 《华西教会新闻》的广告
图12 《华西教会新闻》关于重庆的报道
除开辟有相对固定的栏目介绍华西地区各地方的情况外,《华西教会新闻》还不定期刊载一些专论记录和讨论20世纪初以来西部地区的风俗与社会状况。其时传教士的大本营在华西协合大学,因此杂志刊载的此类文章也以介绍四川地区居多。
《华西教会新闻》刊载的消息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主要集中在重庆、成都、万县等大中城市,后来由于基督教势力的不断扩张,各个县镇的消息才渐次出现。这些消息的刊发大部分是通过传教士在当地眼见耳闻,再以书信的方式寄给编辑部来进行。这些消息来自中国西部,有些甚至来自底层,这对于西方人更深刻地了解、认识西部中国,沟通西部中国与世界极其有帮助。